追寻革命烈士的真实人生——音乐剧《追光者》观后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on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星星亮晶晶,青石板上钉铜钉……”谁也没有想到,一出表现革命烈士英雄事迹的音乐剧会从这首朴实无华的童声歌唱拉开帷幕.这是由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制作、山东省东营雪莲大剧院演出的原创音乐剧《追光者》2021年12月15日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的现场.大幕拉开,观众看到的是在雨花台就义的东营籍烈士李耘生在狱中与妻儿的对话,妻子章蕴告诉李耘生,他又快要再次做爸爸了,而儿子则告诉父亲永远爱他.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武术健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为信息技术在武术健康产业的应用开拓了新的空间.因此,本文在讨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信息技术在武术健康产业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明确信息技术在武术健康产业中的应用架构和流程,并以信息技术在太极拳领域的应用实践为例进行个案分析,期望能为武术健康的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我的恩师乌兰杰老师曾经演唱他母亲洁吉嘎①传授给他的长调.这首名叫《巴颜通拉,我的故乡》民歌的歌词如下②:rn巴颜通拉,我的故乡啊.rn眺望,再眺望,不知在何方.rn我亲爱的母亲啊,思念又思念,亲情更深长.rn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不禁落泪.为什么这首歌让我这样动情?或许眺望故乡引起了我的思乡之情.谈到“故乡”,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字.这是从马王堆帛书中提取的“郷”,即简体字家乡的“乡”(见图1).
期刊
擒敌术属于警校特色训练项目,同时也是重点训练项目,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擒敌术通过对踢、打、摔、擒、拿、控等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将对手有效制服,属于徒手综合格斗技术.本文从擒敌术应用技术出发,对其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一定的解决手段,旨在提升受训者的整体素质,为其实战对抗和执行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少林功夫也是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烫金名片.进一步推进社会武术国际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建立在武术传播视角下,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为个例,针对其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阐述与分析.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需要实现课程思政和公共体育的融合,从而促使学生在公共体育课程学习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文章在对课程思政和公共体育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和公共体育融合的路径,包括建立制度规范、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以及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等内容,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公共体育的融合提供一定帮助.
本文通过对1978年至2019年间专注研究中国民歌传承的期刊类文章的梳理、归纳与总结,试图厘清中国民歌传承概貌,并对中国民歌传承模式作梳理总结,探索中国民歌传承研究的新路径.rn本文所指“中国民歌”是具有口头性、地域性、集体性,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风格与地方色彩的歌曲.民歌传承强调纵向,传播强调横向,传承也可看作一种纵向的传播①,而传播经过时间的积淀,可形成传承.本文所指的“民歌传承”,是指基于对以中华文化基因、文化意识、集体记忆与民族精神为基础的民歌传承、传播事项.1 978年起,民歌研究类的文章出现井喷②
期刊
时维初冬,申城依旧温暖如春.2021年11月13日,“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2021年会”在上海音乐学院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和上海音乐学院共同主办,该院研究生部、作曲指挥系与《中国新音乐年鉴》编辑部承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会长叶小钢,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冯磊,学会副会长徐孟东、张千一、范哲明、贾达群、徐昌俊,秘书长陈丹布、钱仁平,专委会副主任周湘林、张巍、刘永平、向民、郭伟国,副秘书长郝维亚、王中余、朴英、刘青、赵曦以及陈强斌、尹明五、钟
期刊
一rn中华民族是一个爱音乐,重乐教,并且有数千年“礼乐治国”实践和优秀音乐传统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音乐文化自信.我们的音乐教育,包括专业音乐教育和国民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如在舞台上宣传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国际音乐比赛中为国争光、提高国民音乐素质、丰富国人的文化生活等等.然而,这些都不是我国音乐教育最终的目标,也不是最重要的任务.
期刊
秦西炫是一位在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卓越成就的音乐家,2022年正值他百年诞辰.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曾有一年多在北大荒度过并留下了一批带有北大荒印记的声乐作品.本文以秦西炫1994年发表的《在北大荒时的生活与创作》为线索,搜集了他创作的《北大荒凯歌大合唱》《森林之春》《放牧姑娘》等歌曲乐谱和相关史料,对秦西炫在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活动进行研究,探讨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也是对他的怀念.
期刊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原湖北省实验歌剧团)20世纪50年代末创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以下简称《洪》剧)已走过六十余个春秋,经过数代《洪》剧人的努力,现已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这些年兴起的经典民族歌剧复排热,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o然而,在“复排热”中,也出现了一些无边界改写等亟待重视的问题,其中尤以国家大剧院对《洪》剧的改编具有话题性.值得深思的是,《洪》剧等民族歌剧为什么能称为经典?经典何以形成?经典的内在要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当代人应以怎样的姿态守护经典?理论界目前还缺乏思考.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