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研究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ucard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使农业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地推广和利用,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发展信息产业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制定好相关政策、法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农业信息化意识,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安徽省;农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一、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人们关于农业信息化概念的认识,也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学术界尚未对这一概念做出权威性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农业信息化应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依靠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支持农业经营管理、监测管理农业资源和环境,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
  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精确农业等诸多领域。
  二、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一)“八五”农业信息化工作
  省政府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关于省计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
  (二)“九五”农业信息化工作
  实施安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提出将其作为“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建设。这一时期,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成长阶段,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覆盖全省17个市62个县,并逐步延伸到各乡镇。
  (三)“十五”农业信息化工作
  “十五”期间,我省围绕国家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和“数字安徽”建设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信息入乡工程”,全面开展“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到企活动”,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四)“十一五”农业信息化工作
  2006年开始启动新农村千村百镇信息化试点项目,力图实现千村百镇信息网络化,政务公开化,服务社会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工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五)“十二五”农业信息化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以三大应用系统和七项重点工程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我省农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三、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成绩
  (一)农村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从2004年开始启动“村村通工程”,到2009 年7月份,全省农村通信光缆已覆盖97.3%的乡镇,95.6% 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农村电话用户突破30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由2006年的15.4部/100人提高到23.4 部/100人,覆盖率达到98.09%。同时,实施“村村通”工程,积极建设优质、高效、便捷、丰富的信息网络,使宽带互联网走向农村,市、县、乡镇宽带覆盖率达83%以上。
  (二)农村居民信息化素质稳步提高,专业信息人才逐年增加
  人力资源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安徽省专门服务于农村的人才数量正在逐年提高。安徽省内众多大学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的农业人才,加强了全省农业信息人才的建设,各种科技及信息下乡活动不断开展,并日趋壮大,越来越多的专家深入农村,下乡指导农村居民,并且指导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强
  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全省各地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农村居民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呈现迅速增长趋势。为了使农村居民更好的了解农业信息,安徽省农业部门制定了信息发布制度,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合作建立了固定、多样化的信息发布窗口,力图建立和规范信息发布制度。
  四、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资金短缺导致农业信息基础建设滞后
  以2011年为例,安徽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632.8亿,增长27.6%,全省基建投入中农业投资仅占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其中,除去农业部门的各项行政事业费开支、人员工资、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公共支出,真正能用于农业信息基础建设的资金很少,由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直接导致农业信息化所必需的基本资金投入困难。
  (二)农民收入水平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农村人口中低学历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学历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人口。而据资料统计,安徽省农民中高中学历占6.57%,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占2.2%,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2.74 和0.19 个百分点。这说明,安徽农业信息化建设受到资金投入不足、文化素质低等多重因素制约。
  (三)农业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采集体系不健全
  首先,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采集方法不科学、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影响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其次,缺乏高效的应用软件系统,使农业信息处理成本居高不下,农业信息的分析、处理等难以有效进行。最后,在信息的分布和传输上,缺乏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信息台等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作,对最终用户和信息传导之间出现“肠梗阻”现象。
  五、完善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资金投入,构建和完善安徽省信息化软硬件体系
  一方面,政府应重点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的积极性,真正把农业部门的配套资金管好、用好,同时要吸引外资、民资及法人资本等外部资本,减轻政府压力。另一方面,必须健全县、镇、村3 级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村信息服务。首先,应按照“统一部署、统一平台、资源整合、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县级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构建县级信息化体系框架。其次,实现县、镇、村3 级互联网通道,为农业信息的传递开辟一条快捷、实用的通道。再者,需要建立镇级信息化体验中心,让农村居民切身体验信息化的优势。
  (二)强化农村居民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质
  首先要求各级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村居民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主动学习和消化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的能力。其次,对于农村居民信息化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类似于“农业大棚车”、专家下乡指导等活动、以乡镇中心学校作为当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培训中心对大多数农村居民进行信息素质培养、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互联网实现远程教育等方式建立跨区域服务行业、多渠道的立体式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
  (三)加快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为保证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健康、规范,加快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首要前提。加快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功效,从整合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入手,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统一标准和规范,统一发布制度,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資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同时可以通过与各大媒体联合推出“农业信息报”,通过报纸、手机、电视、网络、广播实现信息的有效、真实、迅速传递,保证农业信息深入到每家每户,基本消除农业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徐蕾,温茵茵.安徽省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
  [2]赵天赐,李旭辉.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化,2010(9):97-99.
  [3]王淑芹,丁玲,段建军.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探析[J].现代化农业,2009(9):36-37.
其他文献
【摘 要】实行政府绩效管理是创新县级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县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县级政府在实施绩效考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强化评议监督、改进考评方法、扩大绩效考评成果运用等五个方面重点探讨了改进县级政府绩效考评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县级政府;绩效考评;问题;对策  实行政府绩效管理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了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木市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花木产业背后的供应链体系,指出了当前供应链中现金流不足的问题极其对产业发展的制约。最后,本文用构建供应链金融的方式给出了解决方向。  【关键词】夏溪花木市场供应链金融  一、夏溪花木市场供应链结构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木市场是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交易市场,2012年全年交易额超过10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食品安全、产品安全等事件在网络上不断有报道,人们对食品、产品的安全问题关注度极高,要求加大对经营者处罚力度的呼声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代言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进行探讨,随着《食品安全法》首次对代言人责任加以规定,使这种探讨更趋精细化,本文对代言人责任类型、主体范圍、对象范围、归责原则、责任承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达到明析法理促进实践之目的。  【关键词】代言人
期刊
【摘 要】经济的增长和通货膨胀近几年来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章结合前学者的研究,对他们的研究做出简要的综合概述继而对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与通货膨胀有着负相关的关系,而从长期看来,两者关系较稳定,并具有稳定的因果关系。  【關键词】经济增长;因果关系;通货膨胀;实证分析  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是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作为两大重要指标的
期刊
证据规则是指在收集证据、采用证据、核实证据、运用证据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它不是一般的原则和制度,而是诉讼实践中可以操作的尺度。长期以来,缺乏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证据规则,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证据规则,对于保障刑事诉讼法的有效运作,保证诉讼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判断证据主要使
期刊
【摘 要】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确立以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国策,到我国的GDP仅次于美国,中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时过境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不正当竞争形式,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跟不上市场中所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使得许多案例无法做出明确的判决,从而使该法律所体现出来的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来。  【
期刊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是城乡统筹问题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村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缓慢、农村物价高于城市等问题不断涌现。针对这些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地区进行城乡统筹发展改革的基础上,认为山东省进行统筹城乡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金融机制;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统筹城
期刊
【摘 要】金融资产减值问题是IASB和FASB联手启动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改进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IASB和FASB目前发布的阶段性意见,对几种主要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介绍了预期损失模型的最新进展。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应深入研究金融资产减值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  【关键词】金融工具;预期损失模型;好账户与坏账
期刊
一、研究主题及相关文献  2009年9月在《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积极开展新农保制度的试点工作。201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减少制度的碎片化及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各地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制度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简称城乡居保制度。  农民参与社会养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条文分析,认为该《规定》虽然有所突破,但是并未超越现有法律法规,对救助人的保护有限。但是不应忽视其作为第一部立法的突破性和示范性,可以期待其他地区立法能提供更好的立法方案;但完全解决救助人保护问题还需要司法的努力和法律、道德的互动。  【关键词】好人法;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立法;司法  最近,一部“好人法”惹来媒体和大众的关注,这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