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fer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避免学生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看问题,语文教学要配合政治课教学,教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本所选课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体现了作者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对这些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挖掘,逐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维意识。例如讲授《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时,既分别阐明了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的内涵和要求,又注意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全文贯穿着“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相互地关联”的观点,在这三者当中,义理是灵魂,是统帅,形式为内容服务,材料又是由观点来统帅的,这又使学生树立联系的观点。再如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作者既肯定了成绩,即“中国共产党的20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20年”,又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接着就指出在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三方面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毛病,这样写,既肯定了成绩,鼓舞了士气;又找出了不足,提高了认识。这又使学生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
   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开展阅读教学,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文章,该文的主要内容是:部分地区受了水灾,有的地方灾情十分严重。受灾是一件坏事,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坏事完全可以变成好事。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是怎样用辩证方法分析问题的:①坏事不会永远是坏事,只要我们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坚强的意志和很大的干劲,“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体现发展的观点。②“坏事”和“好事”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受灾是一件坏事,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又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③灾情十分重,给我们造成了困难。但不应该只看到困难,而灰心丧气,还应看到困难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可以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这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结合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有了辩证的思维意识,还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可以结合作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有这么一个作文题《入迷与入门》,可引导学生分析“入迷”与“入门”的重要条件,只有对科学、对事业的追求达到着迷的程度,才能事业有成,有所建树,达到“入门”;反过来,入门又促使人更加入迷,一个人只要入了门,就会更加执着于所追求的学业和事业,所以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其他文献
阅读,是让学生发现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对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现状的思考与探索  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内: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教师要
期刊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自由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的高效性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制定明确、具体的朗读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确定朗读目标,如本单元对朗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本篇课文又要达到什么样的朗读要求,本节课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内容又可以跳读,哪些语句要读出感情,这些目标明确了,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就有针对性了。   我在教文言文时,往往先
期刊
在这次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
期刊
阿Q造反失败被抓到县城里过堂,看见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阿Q为何要跪?我想不是怕死。你看他画花押时画圈的认真,赴刑场时说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的气派,全然不是个怕死鬼。但过堂时阿Q跪了,而且“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原因是“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也就是怕官。死都不怕,还怕官吗?这怪不得阿Q,是阿Q的膝关节有某种惯性,一见官
期刊
一、教材的阅读价值  教材是现在中学生阅读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材就是例子。”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把教材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以课文为中心,从文本中挖掘“泉水”,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及时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  二、教材的范例价值  (一)以课文的标题为范,学习课文题目的命题技巧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
期刊
如果说思想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那么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则可以说是记叙文血肉丰满、立体可感的关键了。   1.细节描写有细微才有血肉   细节,犹如人体之血肉,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那么细节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送来枫叶蝶。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语言等,只要细细咂摸都有丰富的意蕴存在。   在唐代诗人孟郊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句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阅读教学所瞄准的是考试的得分点,两眼盯住的是死读课本,即使是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也被视为不务正业。受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是把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
期刊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常常使老师和同学们费思伤神。怎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让老师乐教,让学生乐学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认为“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可见,“快乐”教育是捷径。   一、快乐从听说开始。学会聆听,学会说话,是语文学习的两大突破口。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听说教育,使学生轻松地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由记叙、描写到说明议论这样有步骤的强化
期刊
现实教学中,常常有很多问题被师生简单处理,未能深入探讨,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入,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时间固然有限,任务固然艰巨,但这不能成为师生不深入探究的理由。大胆有效探究,学生收获才更大,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一、大胆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一位老师在教《登高》时,抓出了一个问题:“诗人在写猿时,为什么要用‘啸’而不用‘鸣’或‘啼’?”学生一时说不出来,老师于是启发学生比较这几个词的
期刊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也刷新了教师的培训方式。展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应当坚定地改革刻板化的统考制度、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使语文新课程在课堂上生根开花。   刷新之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验区语文课上,那种教师独演主角、学生作冷漠看客的现象少见了,那种贯穿课堂始终的滔滔不绝的“讲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