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汶川特大地震损毁城镇恢复重建选址的工程地质评价

来源 :工程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损毁城镇震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场址的合理选择及安全性评估极为重要。选址问题涉及地震断裂、地质灾害、场地稳定及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等诸方面的复杂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考虑问题的基本原则应是,对于震后位于地震断裂带上,且地质环境恶化、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必须异地迁建;对于虽然损毁较严重,但远离断裂带,且不存在致命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应按照“科学规划、规范避让、合理调整抗震设防标准”的原则,原址重建。灾后重建过程中,应重视地质灾害的隐蔽性、诱发因素的多重性与长期持续性等,加强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1例稳定型冠心病(sCAD)(sCAD组)、56例ACS患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中研究同源异型基因10(HOXA10)表达调控途径以及HOXA10表达作为AML防治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以免疫共沉淀(Co-IP)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检测
摘要中国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改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一种特殊土体。以延安Q2黄土在不同围压和含水量下进行常规三轴试验获得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岩石统计损伤理论对延安Q2黄土的
目的分析内江地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疑似手足口病6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