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云水之秀美

来源 :小天使·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267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倚着竹椅,靠着古榕,品着这半杯香茗,看着这安逸的四周。云水谣,这是一个绝美的地方。她宁静,却不失热闹;她美丽,却不失妖娆;她空灵清秀,却不失历史的厚重。云水谣,这个绝美的地方以自己的秀丽,承载着客家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静静地安卧在这世界的一角,让来者品味着这难得的秀美。
   云水谣离我家不远,约莫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清晨,我们背起了行囊,一路上阳光铺路,若行在金光大道;蝉鸣为乐,如同在音符中畅游,汽车在迂回的林间小路上穿行着,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这里。云水谣,这个绝美的地方,我从未见过如此湛蓝的天空,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的一样,“这种蓝是天空染料场中最真实的出品”。这种蓝,没有了城市灰蒙蒙的烟雾笼罩。这种蓝,虽然简單,可品味一番,却给人一种豁达的美感。云水谣,正是以如此之蓝的天空为背景,又怎能不美呢?
   正如史铁生先生所说,“我在人群聚集的城市附近,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去处,像是上帝苦心的安排”。云水谣或许没有地坛那般宁静,却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逸,行走踱步在青石板街上,放眼望去,人们在千年古榕下,倚着竹椅,谈天说地,欢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或许他们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或许他们也没有城里人那般考究,但他们却有着一颗极易满足的心,半杯茶,一古榕,摇着蒲扇,看小桥流水,溪水潺潺,他们品味着这香茗,沉淀着一生。
   快乐就是如此,于简单处得。
   也许云水谣也正如当地人的心,一水车,一古榕,一河流,简简单单,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倚着那棵古榕,抚摸着它那凹凸不平的树干,虽历经千年,却丝毫不显老态,依旧枝繁叶茂,青翠欲滴。苍劲的树干中透着一股蓬勃的朝气,彰显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纵然历经风雨,可依旧生生不息。
   朝气蓬勃亦是如此,于简单处得。
   品味着云水谣秀美之下的古榕,我不禁想到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繁杂的时代中,人们将自己的心与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企图去抓住那遥远的幸福。殊不知,那幸福的根源亦是化繁为简的一颗心,一颗积极乐观,知足常乐的心,也正因如此,怀揣着这种一颗简单幸福之心的客家人,才能守住这一片安静秀美的乐土,才能守住这如云水般安逸,如歌谣般美丽的一角秀丽。
   我静静地倚着竹椅,靠着古榕,品着这半杯香茗,品味着云水谣的秀美。看着她,静静地卧在河边,承载着客家人对幸福与生活的理解,向来者诉说这千年的呢喃。
  (厦门中考满分优秀作文)
   丁香开了。满城都是紫色的香气。怡人的春风抚弄着我的发,让它们卷曲缠绵又散开而悄悄落在我的脸上。我放下手中的笔,闭上眼睛,我想象着一个女孩皱着眉头,紧盯着练习卷,手里的铅笔在演草纸上划着。她眼睛一亮,似乎是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在卷子上写下步骤,眉头慢慢展开,嘴角泛起一个难以抑制的小小的得意的笑,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在微风的吹拂中怡然地闭了一会儿眼。
     心里的小歌者笑起来,她明白我挑灯夜战的艰难,也明白我在努力地按照正确的道路做正确的事。我心满意足,睁开眼又投身到书山卷海之中。
     六月,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气氛也紧张起来。我明白我紧张激动却并不害怕,因为我在按照正确的方式,尽力歌唱。
  (节选自优秀作文《不成曲调也是歌》)
其他文献
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得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得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阅读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还无法确定它的优劣。印刷品的文字出现速率,铅字对于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的刺激程度,都证明了它是适合思考的,它给予大脑以足够的从容去解构它。电子媒体似乎颠覆了这一切。跳跃的文字,不断出现的画面,它在抑制我们的思考机制。   一个有关电视的实验,让我们这些被
期刊
总觉得城里的元宵夜有點过于热闹,热闹得让人几分迷失之感。在街上转了一会儿,就急切地往回赶。可是热闹是躲不脱的。紧紧地关了门窗,热闹还是不可阻挡地挤将进来,让人无可奈何。就索性站在阳台上,面向老家出神。   岂料身心就一下子踏实下来。   那是因为有一片火苗在心里展开。   老家的元宵夜没有汤圆,也没有眼下这绚丽多彩的华灯和开在天空的一树树银花,更没有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比肩接踵的人流,而是一片夺人的宁
期刊
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
期刊
“融四岁,能让梨。”是说古代著名人士孔融,在获得挑梨优先权的情势下,选了一个最小的,声言把大梨留给哥哥和弟弟。四岁的孩子面对鲜美的水果,却轻松咽下口水,轻描淡写地发扬了风格。十岁之前,我对这个先人后己的著名故事倒背如流,甚至可以生动地臆造孔融高风亮节的谦让语气,因为无论是听还是讲,次数都太多了。所谓熟能生巧就这么来了。我想,这也几乎是每个同龄人成长中耳熟能详的片段吧。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期刊
镇上有个老厨师,烹饪手艺很高,不少人都想拜他为师。老厨师也想招个徒弟当帮手,这天便在店门口摆下考场,准备从中挑一个最聪明的人。   不一会儿,考生都来了。就见老厨师端上了四盆熟菜放在桌上,那四盆熟菜盆边都贴着一张小纸条儿,条儿上各写着一句话。老厨师说:“这四盆菜是我刚刚做的,这些菜里都少放了一样东西,你们不能品尝,只能从盆边的纸条儿上的那句话中去猜,谁全部猜中,谁就是我的徒弟。”   说着,便在一
期刊
感受时代脉搏,去收获一种相似的体验与感悟、品味一种别样的美丽与芬芳。   一封古代的快递,常常在梦境里哒哒而来,那是穿过漫漫驿站的马蹄声声,给我送来友人的书信。   古代的快递员叫健步、邮人、驿足、递夫。在古代做一个快递员,没有好的体力,就不要去竞争上岗了。   快递在商代时便已出现。商朝已有近似于快递的驿传制度,这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了证实。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便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
期刊
开学半个多月后,在上海读大一的学妹给我发来了一段长长的微信。这个向来笑嘻嘻的小姑娘,突然甩出两个大哭的表情。   学妹说,自己好像被舍友孤立了,不管干啥都是一个人。她问我:“你知道那种被孤立的感觉吗?”我看着这行字,沉默了许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些往事。   初三那年,学校强制每个学生都要住校。也许是因为更近距离地和他人接触,同学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我性格上的缺陷和对许多事情处理方式的不恰当。   慢
期刊
找找写作的灵感,充实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文笔。   凡高,一个将画视为生命,甚至超过生命的人,一个真正用灵魂的色彩来绘画的人。可当他放下画笔时,却拿起枪结束了自己被人世束缚的生命。   他生命的热情,像是飞蛾扑火般的冲动,像是美人鱼起舞般陶醉。他的色彩,跳跃着疯狂迷醉的舞蹈,奔放地随意旋转着,令人目眩;又似一首激昂的舞曲,想要跳出世俗的束缚。   他橘红色的发须是张扬还是落寞,那纠结的眉头总
期刊
读懂本国文化,古为今用,方能推陈出新。   我们一般认为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夏秋冬的排序也是如此,其实春天的出现是需要一个孕育的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在冬天里完成。在我国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梅花,梅花是在寒冬腊月里开放的,它又是春天的使者。因为梅花开放的时候,大地生命内部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但地面的严冬还在持续,所以梅花更像是报春使者。   梅花,我们总认为它是一种花类,其实它是一种乔
期刊
人真的是很奇怪,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会变得很遥远很遥远,仿若看过的某些电影,印象是有的,却完全没有了感觉。而一些平平常常的小事,却怎么也无法忘怀。一件极普通的事,一句极朴素的话,一段极平常的情,不经意地叩开了我们的心扉,并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正是这点点印痕,才连缀起真正意义上的人生。   那是上初中的时候。一日上学途中,忽降大雨,正惶惶不知所措之际,一把小伞却静静地撑在自己头上。回头一看,是一个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