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健身拳(1~4动作)》说课稿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andt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这样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关键词】初中;体育;武术;说课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侧重运动技能目标,采用先整体后分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音乐《中国功夫》及游戏包、剪、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本课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健身拳动作的连贯和稳定性,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同时还采用讲解示范、语言激励、安排比赛等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共40人。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时会出现浮躁的心情,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体育课是他们释放压力,身心得到放松的最佳地方。但由于武术讲究的是基本功,加上武术教法比较简单、枯燥,过于要求技术的掌握,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本节课力求从教法和学法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缓解学习压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普遍喜爱。而健身拳是国家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特点,为适合体育教学而改编的易学易练的武术动作。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初步建立健身拳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武术锻炼身体和修身养心的习惯。本节课主要学习健身拳1~4动(起式、戳掌冲拳、抽拳弹踢、进步蝶掌),教材特点是动作简单,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动作为主,为今后健身拳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通过游戏包、剪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健身拳学习。
  2.运动技能:使学生获得武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使95%以上的学生学会健身拳的技术动作。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
  4.心理健康: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优良品质。
  5.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互帮互学,体现出集体力量,团结第一。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健身拳动作规范、准确
  难点:动作的连贯和稳定性以及武术的精气神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行抱拳礼和音乐《中国功夫》,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激励法(通过游戏包、剪、锤及教师演示健身拳连贯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这样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讲解示范法,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正确完整的演示健身拳。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比较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七、教学流程
  1.调动身心(10分)
  (1)课堂常规(1分)
  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出缺席人数、安排见习生
  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
  抱拳礼、音乐“中国功夫”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2)准备活动部分(9分)
  ①慢跑、活动各关节
  ②行进间正踢腿、行进间侧踢腿、马步、弓步、虚步
  ③游戏:游戏:包、剪、锤
  A.手型猜拳:规则,两人或两人以上一组,以手型掌、勾、拳代替包、剪、锤
  B.拳:规则,两人或两人以上一组,以并步、弓步、马步、虚步等代替手型包、剪、锤
  游戏要求:a.动作准确、到位,反应灵敏。b.遵守游戏规则。
  ④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武术有什么好处?学生积极回答。总结,有那么一句话“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中医学讲: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气神不断提高转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可以延年益寿。
  设计意图:学习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较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通过武术的基本腿法和步法练习,达到热身效果。而且渐渐引导学生进入课的主题,培养武术精神。
  2.学习活动(25分)
  (1)学习武术健身拳前4动(教师完整的演练前4动)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刚劲有力的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兴趣达到最高点。
  (2)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让学生边看边听讲模仿教师动作
  设计意图:武术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每一势代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先模仿上肢,再模仿下肢,最后整体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用语言提示,以使学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3)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让学生(3~5人)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在学生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纠正动作,并自己琢磨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此时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练习积极性。同时重点提示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阶段一定要记住不要改变方向练习,始终朝一个方向,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4)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①学生列队练习,先分解再整体最后连贯均匀。
  ②教师巡回指导并且关注掌握动作速度慢的学生。
  ③留一段时间,让学生上前表演。
  ④学生互相观察、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习惯。充分发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以完美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
  3.收回身心(5分)
  (1)以扣打、按摩、深呼吸进行放松。达到消除疲劳、陶冶情操、恢复体能和心理的效果,让学生在舒缓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课堂的学习。
  (2)课后小结:教师对本课的评价、总结。学生自我反馈。
  (3)师生再见并回收器材。
  4.场地器材
  场地:操场
  器材:录音机1台
  5.运动生理负荷预计
  适宜心率:80次/分左右
  最高心率:110次/分左右
  练习密度:40%左右
  运动强度:中下等
  参 考 文 献
  [1]张洪磊.初中体育要体现以导促学的教学原则[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7).
  [2]徐东霞.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J].新课程导学,2010(32).
其他文献
期刊
和昆曲、京剧、秦腔、豫剧等剧种相比,河南曲剧可能还略显年轻一些,但它的某些曲牌却很古老.就是这个原来因为下雨才走到台上演出的地方剧种,硬是在秦腔、豫剧等盛行的陕西、
本论文分四个试验对牛粪培养料栽花脸蘑时适宜的碳氮比、处理方式、厚度和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   (1)培养料碳氮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了培养料碳氮比25:1、30:1和35:
【摘要】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起始,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关键词】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及
紫金县人民广播电台自1993年以来,连续四年在该台开设了《人民之声》专题栏目。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该台共播出有关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新闻、评论、通讯
周口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都市风情剧《都市彩虹》以新颖的创意、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舞台面貌参加了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为这台都市戏的诞生而感到
【摘要】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表现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懂其景其情。教学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所能表现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浙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九课。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积累的有关牛的知识,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了解牛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比较各种牛的异同,概括地画出牛的形象,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并表现出它
何为角色塑造?即演员根据剧本提供的情景,运用表演艺术塑造出舞台上直观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创作过程.而演员是以自身的肌体和情感为材料去塑造角色的,这就构成了“演员与
矿井三量是衡量矿井采掘比例关系与产量衔接的一个主要标志。如果指标规定合理,就能正确反映采掘比例关系的好坏,否则,事与愿违,就会造成煤量积压、巷道维修费用增加、开拓采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和图论中的基本概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化学平衡计算的赋权有向图。这种有向图具有三个重要性质 :其一 ,边的方向改变则该边的权随着取逆 (取原权的倒数或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