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S指数和FIB-4两种新型非创伤性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并比较其与传统评分系统APRI和Forns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61例CHB确诊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等。根据公式分别计算APRI、Forns、S指数和FIB4,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照,根据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AUROCs)分别评价四种评分系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曲线下面积Z检验评价四种评分系统的效率。结果APRI、Forns、S指数以及FIB-4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027)、(0.716±0.028)、(0.745±0.026)和(0.781±0.025),其中FIB4指数以1.62为界值,诊断显著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9.3%、85.8%、89.4%和51.2%,优于Forns指数(Z=3.28,P=0.001);而对S4(肝硬化)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035)、(0.792±0.028)、(0.863±0.024)和(0.832±0.025),其中S指数以1.06为界值,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77.9%、85.5%、59.4%和93.5%,诊断效率优于APRI和Forns(Z=6.74和3.21,P〈0.01)。结论四种评分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均简单易行,预测结果相对可靠,其中nB4和s指数对显著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预测效果优于APRI和Forns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组织活检。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adc-57型头孢菌素酶分子进化及其对各种底物的结合自由能.方法 用mega 5.0软件中的最小进化法分析adc-57和其他19种β-内酰胺酶的分子进化,参照同类酶cmy-2型酶作同源建模获得adc67型头孢菌素酶分子的3d结构,并用arguslab 4.1软件中的dock模块作adc-57型头孢菌素酶与11种β-内酰胺类药物底物的分子对接,最后计算酶与底物的结合自由能值(△g).结果
为加快稿件处理速度,方便作者了解稿件处理情况,本刊自2012年1月1日起全面启用“中华医学会信息管理平台”期刊编审系统,原先的邮箱将不再接收来稿。作者和审稿专家可通过该系统投稿、查稿和审阅稿件。该编审系统的访问路径为中华医学会网站(http://www.cma.org.cn)首页上方“业务中心”。
从2011年4月以来在越南中部广义(Quang Ngai)省山区爆发一种致死性神秘疾病,截至2012年5月14日共报告近240病例,其中有21例死亡,目前尚未肯定其病因,越南卫生部门将其称为“炎症性掌跖角化过度综合征(inflammatory palhoplantar hyperkeratosis syndrome)”。据越南BaTo省卫生部门报道,曾送检26份患者血液样本,有14份发现对立克次体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的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我国目前正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危重症艾滋病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艾滋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其临床症状与其他危重症患者存在差异。本研究收集了近3年我院ICU收治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8d为研究终点,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而改善肝脏炎症、减缓肝硬化进程和减少肝癌发生,然而hbv dna耐药基因突变株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核苷(酸)类药物的抗病毒效果.本文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耐药突变株,现报道如下.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位,尤其是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生殖道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HPVDNA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及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前后的变化,
目的 建立一种核糖体基因内间隔区(igs)的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用于快速鉴定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及其亚型.方法 选取新型和格特隐球菌核糖体igs区中可变度最高的1区为靶点,经clustalx 2多重比对后,设计特异性扩增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的引物用于pcr分析.通过扩增新型和格特隐球菌其余基因型以及其他致病酵母菌来评价引物的特异性,并对阳性扩增片段(vgⅡ基因型)进行测序和序列分型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对多器官产生影响。布鲁菌可经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而引起感染或致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及关节疼痛等,侵袭脊柱时可引发脊柱炎。布鲁菌性脊柱炎(brucellarspondylitis)是布鲁菌病在骨关节系统的表现之一,据统计在布鲁菌病中约占10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428份糖尿病足感染创面样本中分离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8株,阳性率为32.94%.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
病例1患者女,59岁,农民,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量约10mL,无畏寒发热及胸痛,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用药不详。1年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2011年12月15日因咯血量增加伴右侧胸痛加重收治人院。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实变灶及周围炎性改变,左上肺叶腋侧亚段结节影伴外侧慢性炎性改变及局限性肺气肿,两肺均有支气管扩张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