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茶马古道精神对传承古道茶文化的影响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兴盛于元明清。其历史悠远,对汉藏民族的团结、商贸的繁荣以及文明的交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茶马古道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本文以《茶香悠悠,话古道情思》为主题的茶艺节目为例,将创作背景、茶艺主题构思和内涵、茶品及茶席设计、冲泡技艺的表达、茶境的營造等几个方面逐一呈现,旨在传承茶马古道上的拼搏、探险、进取精神,传播古道茶文化。
  关键词:茶马古道 茶艺编创 主题茶艺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不仅是一条古道,一条商道,更是一条各民族融合、经济往来及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清代每年输入西藏80%以上的茶来自四川,其中主要产地就是雅安。从雅安进西藏必定要先到达康定,而这一路地势陡峭、气候恶劣,要翻越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骡马难行,只有人的双脚可以穿过其间。因此,茶叶要进西藏只能通过人工运输,从而产生了一种特别的人力运输工种——背夫,当地也称“背二哥”或“茶背子”。茶马古道就是由成群结队的“茶背子”和马帮凭借他们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开辟出的一条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并在这条古道上留下了他们足迹和马蹄烙印的见证。
  一、创作的背景与主题的构思
  为纪念这条路上不畏艰险、勇敢刚毅的背夫们,更为了歌颂和传承茶马古道精神,我们结合四川当地的茶文化发展特色,以唐朝时期雅安地区的一位茶商和妻子平实的感情生活为缩影,以茶商和背夫们一次送茶叶进藏的故事为背景,编创了《茶香悠悠,话古道情思》主题茶艺节目,并参加成都市第二届“长嘴壶与盖碗茶艺”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二等奖。现将该茶艺节目的创作背景、茶艺主题构思和内涵等方面逐一呈现,以供参考。
  二、茶品的选择与茶席的设计
  (一)茶品的选择
  本次茶艺创作备选的茶品为雅安茶:一是自唐朝以来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贡茶——蒙顶石花,据宋史《食货典》记载:“唐人尚茶众家,有雅州石花、露芽、谷芽第一……”蒙顶石花茶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其外形扁平匀直,嫩绿油润;茶汤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香气浓郁,芬芳鲜嫩;滋味鲜嫩,浓郁回甘;叶底细嫩,芽叶匀整。二是雅安藏茶,红、浓、陈、醇为其四大特点,其干茶外形呈圆角长方形,表面平整、紧实,洒面明显,色泽棕褐。再结合本次茶艺表演的主题后,雅安藏茶古朴的外形、红、浓、陈、醇的汤色与滋味特点与沧桑千年的古道精神和背夫命运契合,更能突出主题精神,因此茶品选用雅安藏茶。
  (二)茶席的设计
  1.茶具。茶具的配套和选择也是茶艺表演的根本。在茶具的选配上首先要符合唐朝茶文化历史事实和规律,要符合雅安藏茶茶品的性质。因此,选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安荥经砂器制作的茶具,敞口大茶碗一个,配套5只茶盏,加一只陶土竹把长柄茶勺,水盂一个,粗陶风炉煮水壶一套,整套茶具色调古朴简约、材质深挚沉稳。
  2.服装。茶艺表演服装的式样、款式多种多样,但应与所表演的主题相符合,服装应得体、衣着端庄大方。本茶艺是仿唐茶艺,主要表现的是唐代女性和茶马古道上背夫的场景。因此,选取唐代服装装扮茶艺师和助演人员。先由三名女茶艺师身着隋唐五代时期的色泽艳丽的齐胸襦裙,画唐风妆容,敷铅粉、抹敷脂、涂鹅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靥、贴花钿,尽显唐朝女子丰腴风韵,表现出极富茶情诗意的美与韵律;另外再由三名助演的男性演职人员,根据身份角色的不同,一位茶商身着幞头、圆领袍衫也称“袍衫”,袍为夹衣,衫则为单衣;两名古道背夫身着粗布常服,衣角提起,扎于腰间,穿着束腿裤,将人体遮挡严密,方便劳作。
  3.茶席的布置。茶席的设计以蓝色和棕色为基调,蓝色是天空的颜色,是纯净的,棕色是大地和土壤的颜色,它们象征着背夫们质朴、沉稳和不到达目的地不放弃的品格。表演茶桌选用长方形茶艺桌,平铺浅蓝色桌布打底,再叠铺一条竹编扎染深蓝色桌旗。茶席中间摆放主泡器——敞口大茶碗及5只茶盏。茶席左侧放置水盂,右侧放置风炉和煮水壶,风炉前围绕竹篱笆一个,竹篱笆中插上小雏菊点缀,营造古朴意境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份灵动的生机。
  三、茶品的冲泡技术
  本次呈现的是仿唐茶艺,表演者冲泡方式采用唐代的碗泡法,以黑纱敞口大茶碗为主泡具,雅安藏茶的冲泡水温以100℃为宜。因此,冲泡的过程中不间断地给风炉加热以保持水的温度。冲泡前,助泡茶艺师碾茶,主泡茶艺师温杯热盏、润茶闻香,投茶后,向碗中注入近1/3的热水,再轻柔手法旋转茶碗,使茶叶与水充分浸润接触后,再注入沸水,加入少许盐粒,浸泡约20秒后,用长柄茶勺快速均匀地将茶汤分入各茶盏中。由于使用茶粉沏泡且水温很高,茶叶的滋味物质浸出时间较短,为了保证茶汤的风味品质,需要茶艺师精确地掌握投茶量及出汤时间。此外,由于是碗泡法冲泡,不使用公道杯,茶艺师出汤时采用乌龙茶的斟茶手法“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尽量保持每盏茶汤的浓度一致。
  四、茶境的营造
  (一)背景的设计与制作
  本次茶艺表演大量选择《茶马古道》纪录片中的场景,狭窄的山路、淡蓝的湖泊、茫茫的冰川、一望无际的草原等壮丽景观,写实地还原出古道上的文化遗产和藏区风土民俗。为配合节目章节的起承转合,选择了《草原的眼泪》《落叶》《茶马古道》《小乐舞》《离情》5首纯音乐进行剪接。伴着音乐和解说的节奏,舞台上出现缓缓佝偻前行的背夫们,让观众仿佛化身沧桑古道上的路人,身临其境。此外,由于表演分为两个场景,再使用唐代时的房屋建筑、茶品、仿唐茶具等大量的图片,配合解说词和茶艺师的装束,让观众感受到浓烈的唐代生活型茶艺的美学氛围。背景视频与两个场景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有助于观众领悟节目的主旨和茶文化精神。
  (二)其他要素的使用
  为真实地反映历史上背夫的形象和突出节目的主旨,我们走访询问雅安地区的背夫,根据他们的描述,制作了背夹子、丁字形拐杖、汗刮子等古道上背夫常用的物品,并在节目中使用。同时,为营造出唐代生活型茶艺的美好意境,茶艺桌上还放置了团扇,其功能有两点:一是女茶艺师手执团扇给风炉煽风;二是象征着每位背夫都能平安归来,他们的家庭都团圆美满。此外,为丰富节目的层次提升观赏性,我们引入汉唐古典舞,将茶艺与舞蹈巧妙融合。表演者为居家等候丈夫归来的年轻女子,她黛眉轻颦,粉面含娇,时而望向丈夫远去的方向,时而坐下烹茶思量,时而对镜描眉……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舞蹈动作将其悲喜哀愁展露得淋漓尽致。   (三)解说词
  1.开场:茶商与妻子在古道依依不舍话别离。自唐代以来,那一队队穿梭在古驿道上的背夫们,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辟了一条通往边藏的经贸之路。为此,多少人儿,强忍着离别之苦,用血与泪水筑成这条茶马古道,筑成这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上巨大的血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无数话语,难言离别思绪,丈夫的一次次回眸,流露出深深的留恋与不舍,而望着那远去的身影,妻子心中只有无尽的依恋与担忧。唯有茶饼,以寄相思。
  2.第一章【布具、洁具、插花、展茶】古道的背夫们,他们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穿过绝地荒漠,渡过惊涛骇浪,翻过高山大河,饥寒交迫,步履维艰,他们背上驮着,不仅仅是普通的一片树叶,还是藏区人民的生命之饮,更是汉藏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3.第二章之一【背夫走古道用四川方言喊号子】“背好茶包子,手上拄拐子。勒的汗衫子,包的青帕子。拴的半肚子,穿的偏耳子。还有汗刮子,别根烟杆子。爬坡上坎靠拐子,背起背子像驼子,打起拐子像汉子……”群山之间,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一条小路蜿蜒其间,一队背夫蹒跚前行,一串串号子在山间回荡……
  第二章之二【润茶、沏泡、舞蹈】晴,采之,蒸之、解决、捣之、装模、拍压、出模、晾之、穿孔、烘焙、成穿、封之,茶之成矣。拿出随身携带的茶饼嗅着熟悉的诱人陈香,仿佛妻子就在身边,时刻陪伴,沸水冲之,看着茶叶在杯中沉浮,思绪慢慢涌上心头,此刻,丈夫的归家心切,妻子的焦灼等待,都融于这碗红艳明亮的茶汤,无声地诉说着浓浓的思乡情谊,也寄托着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4.第三章【敬茶、收具】古道漫漫、背夫莘莘、悠悠茶馬,沧桑千年……茶马古道上延续千年的故事已曲终人散,茶马古道也堙没在历史的烟云中,成群结队的背夫身影不见了,清脆的马铃声也远去了……然而,穿越历史的时空和岁月,如今的茶马古道,正驮着千百年来的人文底蕴,国家构筑的“一带一路”倡议蓝图,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互惠互利,如同古道的马铃声,悦耳悠扬……
  五、结语
  古道背夫,因茶而盛,因茶而衰。1954年川藏公路建成通车后,茶马古道时代宣告结束,跋涉在古道上的背夫陆续“解甲归田”,随着时间的流逝,健在的古道背夫越来越少。然而,至今世界屋脊的藏区依然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等谚语,可见茶叶早已融入了藏区同胞的生活,融入了他们的文化,融入了他们的生命。背夫这个职业虽然消失了,但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希望通过《茶香悠悠,话古道情思》茶艺节目,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茶马古道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价值以及背夫们敢于探索和刚毅勇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任新建.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08(S2).
  [2]张铭,李娟娟.清代四川茶叶产地时空分布变迁与空间流动探析[J].农业考古,2019(02).
  [3]刘淼.明代茶户的户役与茶课[J].中国农史,1997(02).
  [4]旦增卓玛.浅论西藏茶文化——以《汉藏史集》相关记载为中心[J].西藏发展论坛,2013(04).
  [5]杨瑞,齐桂年.蒙山黄茶的历史探究[C].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4.
  [6]卓敏,吴晓蓉.茶艺表演作品编创的理论与实践剖析——以2010年广东省冠军茶艺《玉茶言德》为例[J].农业考古,2012(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8教育科研重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农旅融合’人才培养研究”;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ny19-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慧,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茶叶;熊丙全,男,硕士研究生,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休闲农业)(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民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艺术代表之一,民间舞蹈的传承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间舞蹈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我国
期刊
摘要: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团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群体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经历了历史洗礼的悠久而美丽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人文性。在创作群体音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群体音乐的创作空间,还可以提高音乐作品的质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 群文音乐 艺术传承  群文音乐实际上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从
期刊
摘要:与时俱进的职高教育教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各行各业输送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技能人才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职高的职能担当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智慧型图书馆功能在职高教育教学的进程中紧跟时代形势对工作的要求,改革某些传统的工作模式,以主动地提供各种类型及形式的文献资源为服务理念,为职高教育教学工作锦上添花。  关键词:职高教育 智慧型图书馆 作用  一、浅析人们昔与今对职高教育教学功能定
期刊
本文是我即将出版的《情解红楼》的序言,也算是《情解红楼》的内容提要。我认为“情”是《红楼梦》的关键词,所以这篇文章还可以看作是对曹雪芹笔下的“情”的一个白描、素描。  ——题记  秦可卿姓“情”,晴雯也姓“情”,但秦可卿的“情”是风月之“情”,晴雯的“情”是真性情之“情”。晴雯是情文的谐音,从某种程度上说,《红楼梦》是一部“大旨谈情”的“情文”。  和秦可卿同性情的有贾珍、秦钟、智能儿、贾瑞、司棋
期刊
摘要:如何发展新农村文化,如何落实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奋斗目标,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利用现代发展成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助力,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 精神文化生活 法制文化建设  一、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能满足现代需求的新农民,新农民思想道德建设,要从社会公德、家庭公德
期刊
摘要:作为呈现舞台艺术效果的关键途径,舞台艺术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与否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从根本上提高舞台艺术实践能力,本文将主要对其提升策略进行探析,以期提高舞台表演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舞台艺术 艺术实践 重要性 提升策略  一、舞台艺术实践重要性的基本概述  (一)能有效地激发演员对舞台表演的学习兴趣  舞台艺术作为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示质量和完
期刊
摘要:本文将主要阐述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的特色之处,以及职业化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一系列展现出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特色之处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推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 职业化教育 实施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是当代人们重点关注的学科之一,逐渐展现出职业化的教学特色,融入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职业教学内容。然而,在当前
期刊
摘要:信息化技术产物的微课为幼儿教师口语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流,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本文探讨将微课应用于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使微课成为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为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探索一条传统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的教学新路。  关键词:微课 幼儿教师 口语教学 应用  微课为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中,可以让微课成为传统教学
期刊
摘要:中国的传统绘画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面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各国交流密切,外国文化不断传入,冲击着我国的本土文化,为响应“文化自信”的号召,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平面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传承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扑灰年画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绘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扑灰年画 平面设计 运用  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的一个古老画种,开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盛行
期刊
摘要:对于美术爱好者而言,颜色的运用无疑代表着生活的色彩,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在里面。不同的色彩融合在一起也能够带给人绚丽的心情,蓝色代表大海,白色代表天空,红色代表真心,黄色代表秋天,仿佛世界一旦失去了色彩,黑白的景色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停留在美术理论知识讲授方面,缺少对色彩理解上的整体分析。所以,美术教学需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下通过色彩的运用去展现专业的学术认知,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