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需求的影响分析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环境友好型产业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环境友好型产业的类型及发展现状和趋势出发,对环境友好型产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需求的影响,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适应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要求。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产业;高职教育;需求;影响
  
  环境友好型产业类型及发展分析
  
  (一)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的复合体。开发环境友好型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
  环境友好型产业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以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主动选择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文件,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环境友好型产业类型
  环境友好型产业包含三个层次:在企业层次上,要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传统技术和产品生态化改造,逐步开发、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降低生产领域的环境影响;在行业层次上,重点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研发及利用;在区域层次上,重点推进环境友好型关键技术之间的链接,实施环境友好型技术集成与示范。在现阶段,环境友好型产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新能源节能产业,包括新能源和节能两个方面;(2)新材料产业,包括绿色建材和循环再生材料;(3)静脉产业,是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分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与工业三废回收利用两部分;(4)有机食品产业;(5)环境制品业;(6)环境服务业;(7)环境治理业;(8)其他还有生态修复业、生态建筑业、生态旅游业等。
  (三)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需要环境友好技术的支持。为此,要加快开发和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技术体系,包括清洁生产研究、绿色技术的开发、推广;建立环境友好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有关环境友好技术和清洁生产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新建项目、改建和扩建项目、原料选用、产品设计方案和技术规范、生产过程的工艺设备、污染防治技术、产品再使用技术等均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
  循环经济模式是发展环境友好产业的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友好产业发展模式的具体体现。在产品层面,要从产品设计开始,把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思路贯彻到整个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方式,尽量采用清洁技术。在产业层面,要进行产业生态化改造,建立和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无害化产业。
  
  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分析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企业间的竞争,都要依赖于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环境友好型产业的不断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支柱,其高速增长的现实和前景对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则要以人才为依托。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层次、类型、质量和数量,人才需求与一定程度的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随着产业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加大环境友好型产业类人才的培养,为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优良人才,不断加大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是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的关键。同时,环境友好型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与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归属环境友好型产业类型的人才需求旺盛。
  环保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服务是环保产业的主体,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单位众多,对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环境服务专业的人才吸纳有重大影响。室内环境治理包括室内治污产品、室内污染检测服务、室内环境治理服务等,市场潜力巨大,人才需求日益增多;发展日益加快的有机食品产业,需要有机食品的开发人才、有机食品生产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有机食品加工复合型技术人才;新能源节能产业的强势发展以及传统能源企业逐渐开展新能源的开发,需要懂专业、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新能源业具有环境友好的特性,从业人员应具有环境友好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适应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满足新能源企业的要求;其他如新材料产业、生态建筑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修复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均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
  
  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
  
  产业发展状态对人才需求能级结构起着调节作用,而人才能级结构与产业发展状态有着密切联系。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结构发生着变化,人才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产业人才市场需求看,技能型、复合型和外向型、创新型人才处于相对短缺状态。
  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工作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都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专业结构要与产业发展相匹配,即为不同类型的环境友好产业培养人才比例要适当;其次,从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分析,用人单位对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在近阶段整体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不足。
  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需要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支撑,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人才的保证。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对人才质量、数量和层次提出了要求,高职教育要适应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环境友好技术,着眼于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调整课程结构,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的能力。
  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政策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健康良性发展的保障,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大了人才需求。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发展培养出具备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急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善炜,周松峰.环境友好型产业[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党生.中国环保产业现状及环保人才需求分析[J].黄河水利学院学报,2004,(1).
  [3]李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4]由贵巧.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院校的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王振伟(1980—),男,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食品生物技术。
其他文献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听力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对职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现状做了调查,并提出了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从1997年淮河防汛抢险到1998年长江抗洪,以及近年来参加的伊(洛)河、黄(沁)河应急防汛排险等,集团军历次防汛抢险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紧紧围
周清明,汉族,1958年2月出生,湖南衡山县人.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作物学会理事长,湖南省农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
期刊
GPS作为一种无线电导航系统,受到很多误差源的影响,如: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对流层延迟误差、多路径误差、接收机钟差和测量噪声等误差。其中,自从SA(Selected Availability)于2000年5月1日取消以后,电离层误差是最大的一项误差。为了消除电离层延迟的影响,GPS导航定位中采用了双频改正法、利用电离层延迟的空间相关性差分以及各种电离层模型来削弱其影响。本文探讨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玉米种衣剂优化配方进行研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模拟寻优,建立了产量函数模型,筛选出产量≥9750 kg/hm2的最佳配方组
目的 了解沈阳市沈北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沈北新区艾滋病疫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沈北新区累计报
通过对澳大利亚引进的小麦品种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新引进的澳大利亚小麦材料总体上表现矮秆、蛋白值含量和沉淀值高,粉质特性较好且材料间呈现较大的变异.Barunga,Fra
摘要:双语教学能够为专业教育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个性化平台,符合高等教育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概念图是建立专业教育各门课程相互间逻辑联系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概念图的理论出发,以《工程热力学》为实例,分析在该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依据。  关键词:概念图;工程热力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平台的建设是  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保障    随着我国制造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在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