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 :消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x78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人员聚集,高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阵地,很多高校都会遇到消防安全问题,尤其在高校学生数量持续增加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更加严重。但是,很多高校消防安全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高校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维护高校学生的安全,文章主要针对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高校建筑物比较普及,人员密集度高,由于高校用电负载比较大、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导致高校中极易引发火灾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高校属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教学资料、教研成果、实验器材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出现火灾时会带来严重损失,威胁师生的生命安全。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高校必须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总结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一、高校火灾的特点
  (一)极易发生群体事故
  高校人员比较密集,普遍分布在学生住宿楼和教学楼中,在引发火灾问题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楼道距离相对较窄,学生在逃生、疏散过程中会出现拥挤、踩踏事故。由于高校学生人数比较多,极易出现群体性伤害事故。
  (二)财物损失较大
  高校是将教学、科研、教师、学生生活进行有效融合的教学机构、教学组织,高校中涉及大量建筑物,既有日常学习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还会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宿舍楼、食堂等。同时,图书馆中收藏很多书籍、学习参考文献,实验室中存在很多实验仪器、易燃易爆化学实验药品,在引发火灾问题的情况下,高校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学生、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高校带来严重的财务损失。
  (三)在社会中的影响较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高校火灾问题,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发展中,涉及很多知名、重点学府,现已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在高校引发火灾问题时,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问题,带来高校重大财务损失问题,并对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这就使得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高校消防安全问题,甚至会对国际带来负面、消极影响。
  二、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一)设施老化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尤其是百年名校中有很多老式建筑,这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设计不合理、建筑材料普遍是砖木、消防设施配备不完善等问题,极易引发火灾安全隐患[1]。在高校持续扩招的过程中,在建设学校宿舍楼、教学楼时,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实际建设工作无法满足安全消防要求,且检验、验收工作不到位,严重影响着楼内消防系统的安全性,未及时更新消防安全设施,出现了建筑物老化问题,无法确保消防管理的安全性。
  (二)超负荷的用电现象十分严重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高校对学生日常住宿、生活、学习质量不断提升,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幸福感,很多高校增添了很多大型电器,如洗衣机、电视机等,且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学生还会在宿舍中使用洗衣机、电吹风、电脑等大功率设备,甚至有学生存在宿舍接电线、增加接线的问题,导致用电量持续增加,带来了严重的超负荷用电现象,这样电力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高校师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在现代高校发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普遍认为火灾距离自己比较远,身边还未引发火灾事故,缺乏对消防安全问题的关注。通常情况下,高校住宿环境比较集中,高校学生缺乏对安全用电的关注,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宿舍中使用违章电器、私自拉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劣质插排等,出现了一系列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已成为高校火灾事故频发的关键原因。另外,高校相关部门缺乏对安全隐患行为的关注,虽然会做好教育检查工作,但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对安全隐患的关注,单纯为了贪图自身的利益出现很多不安全行为,无法自主规避这些内容,很难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三、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各级消防组织
  首先,高校需要成立以法人为主体的防火委员会、综合治理委员会等机构,针对高校消防安全做好管理,副校长负责实际工作安排,由学校保卫部门全面督促、检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法人和在校各单位负责人可以签订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将其作为年终考核内容。其次,成立学生、职工义务消防队,安排相关人员做好消防安全检查、整改、宣传、维护、初起火灾扑救等各项工作。再次,建立完善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建设,如通讯组、灭火组、抢救组、紧急疏散组、后勤保障组等,组织师生积极学习,在遇到消防安全事故后进行启动。最后,明确宿舍楼消防安全管理员、楼层安全疏导员、消防安全巡查员的岗位职责,使其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
  (二)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责任机制
  为了积极开展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针对学生的各项行为进行约束,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性。高校还要完善消防档案,制定相应的应急疏散方案,明确各个责任人的岗位职责,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引发火灾的情况下,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追究各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并对其进行严肃处理[2]。因此,在现代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多样性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促进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加强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为了确保高校运行的安全性,维护师生的生命安全,高校需要强化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消防逃生演练活动,促使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消防文化氛围,这样高校师生才能够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尤其要针对操作试验项目的新生、新员工开展消防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师生的火场自救互救的能力[3]。
  (四)改善高校环境,规范用电
  现阶段,高校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加大消防工作资金投入比例,确保消防工作的有序进行,尤其要注重老校区用电情况的关注,做好全面检查、维护工作,在遇到老化、超负荷允许设备的情况下,需要及时维修、保修、更新用电设备,以满足新时期的用电需求,从根本上减少火灾问题的出现。另外,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强化各个部门的监督、管理,并做好各项奖惩工作,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很多高校越来越注重消防安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着高校师生的安全性,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目前,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积极组织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责任机制,全面落实各个人员的岗位职责,创建良好的消防安全校园环境,提高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
  参考文献:
  [1]雷虹.依托“互联网+”构建智慧消防管理模式——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四化”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8,195(06):48-51.
  [2]郑鑫,沈方龙.大数据与云计算发展背景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方法创新的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34):116.
  [3]朱明.关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时代报告,2019,000(012):182-183.
  作者简介:
  蔡宇飞(1984.1—),汉族,江苏南通人,MBA硕士,现任南通大学保卫处消防安全科管理干部。
其他文献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且对ADRN受性差。我们旨在对ADR监测期间所发生的46例死亡病例进行用药相关分析,以探讨药物与死亡的相
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头孢克洛中异丙醇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用毛细管柱进行分离。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进样口温度为200℃,柱温80℃;结果:平均回收率异丙醇100.88%。
<正> 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新闻媒介发展的重要课题,业内外人士十分关注,并对媒介实现产业化的方式及其走势进行了可贵的探讨。一些媒体不再“坐看云起”,开始卷入产业化发展的
文章对空分装置冷箱内铝镁合金管道焊接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在铝镁合金管道焊接中,严格的材料把控、熟练的操作技术、标准的施工流程、正确的焊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焊接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这句节目宣传语已经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大眼睛徽标一起深入到千家万户。据央视观众
清廷对郑氏政权的使用间谍问题,是清郑对立关系中剿、抚、间三大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自郑军建立起至被消灭止都一直存在着。但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直到目前所能看到的上千篇对郑氏
【正】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课型,课堂教学程序,坚持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
战云笼罩的国家1992年6月23日,我离京前往战火甫熄的伊拉克。第一站到达埃及首都开罗。我在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接受了短暂的培训后,飞抵约旦首都安曼,并于1992年8月8日,搭乘中
<正> 从创办并主持《青春校园》节目起,我就一直在思索,在各种传媒四面夹击的今天,电台及其节目主持人究竟靠什么,才能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7年了,我全身心地努力着、探索着。
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不间断地接受着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是病人健康恢复的重要条件,而护理质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生活护理不到位,无菌操作不严格,病情观察不及时等。日常的护理工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