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与伊朗之间仇恨的由来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_9715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伊始,沙特高调宣布处决47名恐怖分子,其中包括什叶派领袖尼姆尔在内的4名什叶派人士。此举被视为对什叶派的挑衅,引起多国什叶派抗议浪潮,在德黑兰,愤怒的示威者对沙特驻伊朗使馆纵火,沙特随机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开沙特。此前,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阵营,与伊朗为首的什叶派阵营之间的冷战已持续多年,“尼姆尔事件”点燃的外交战又给两国添了新仇,沙特与伊朗之间的暗斗转变为明争。
  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仇恨由来已久,具有教派、民族和政治等多重维度。
  ●从历史上看:
  什叶派作为一个政治派别,又称“阿里党”,指的是圣裔家族的阿里及其支持者,其与逊尼派的分歧在于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人的合法性问题。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亲近阿拉伯半岛北部传统部落势力的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先后被推选为“哈里发”(继承人),直到奥斯曼遇刺后,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圣裔哈希姆家族的阿里才出任第四任哈里发。
  公元657年,阿拉伯半岛南北部落之间在隋芬爆发战争。本已获胜的阿里却接受了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提出的以《古兰经》仲裁的建议,导致政治失利,内部分裂。4年后,阿里被哈瓦利吉派刺杀,其子哈桑被迫让位于穆阿维叶,后者建立倭马亚王朝。此后,阿里党人一直企图恢复圣裔统治,却受到倭马亚王朝压制。公元681年,阿里和法蒂玛所生次子、先知穆罕默德硕果仅存的外孙侯赛因在穆阿维叶死后发动叛乱,于今伊拉克卡尔巴拉城战败遇难。伊历1月10日侯赛因殉难日,被视为什叶派的诞生日。侯赛因殉难和卡尔巴拉大屠杀加快了什叶派的传播,在波斯人中传播最广。什叶派建立后,由最初的政治派别,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特教义和教法体系、宗教仪式、文化的派别,但伊斯兰史上最主要的帝国均是正统的逊尼派掌权,除个别地区外,什叶派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在有些地区,虽然什叶派人数占多数(如伊拉克、巴林等地),但掌权者均为逊尼派。什叶派在伊朗、伊拉克、巴林等国成为多数派,在海湾、中亚和南亚多国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其中沙特的什叶派人口约占10%,聚居于石油主产区东部省。
  ●在近代:
  沙特与伊朗的矛盾起于瓦哈比派在阿拉伯半岛的崛起。瓦哈比派是中世纪出现的萨拉菲派的分支和变体,该派将矛头对准穆斯林中的“叛教者”,拒绝承认什叶派为穆斯林,将其称为“萨法维”(波斯人)、“拉菲达”(忤逆者)。瓦哈比派继承了萨拉菲主义对什叶派的批判,该派创立者伊本·阿卜杜·瓦哈卜曾赴什叶派聚居的巴士拉游学,其间目睹什叶派种种“叛教”行为,并与当地什叶派宗教学者辩论教义。1801年,信奉瓦哈比教义的第一沙特王国大军攻下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随即屠城数日,数十万什叶派穆斯林遇难,什叶派清真寺遭到大规模损毁。1803年,一名什叶派刺客为卡巴拉大屠杀复仇,刺死第一沙特王国的国王。
  当代沙特王国建立后,对境内什叶派残酷镇压,什叶派被禁止举行该派宗教活动,被剥夺了参军、从政等权利,虽然居于富产石油的东部省,却沦为二等公民。
  ●双方冲突还有民族矛盾的成分:
  阿拉伯人征服波斯,是低位文明对高位文明的征服。阿拉伯帝国借鉴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文明成果,因此伊朗素有大波斯民族自豪感,看不起来自沙漠的阿拉伯民族。阿拉伯人也对波斯人多有提防,始终将其视为重大威胁。
  ●双方矛盾实质还是权力和利益之争:对海湾和中东霸权的争夺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逊尼派与什叶派在当代的冲突始于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在霍梅尼主义意识形态驱动下,表现出强烈的进攻性,这体现在伊朗将投靠美国的海湾君主制阿拉伯国家视为“非法政权”,向其输出革命,支持这些国家的什叶派反对力量。伊朗咄咄逼人的攻势,引发沙特等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恐惧。它们通过两个战略应对伊朗的攻势,一是支持萨达姆政权与伊朗对抗,二是6个海湾君主制国家采取联合自保的策略,成立海湾合作委员会,共同应对伊朗的攻势。在伊拉克战争前,这两个策略达到了预期目的,伊朗被拖入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实力折损不少。海湾君主制国家不仅保持了国内政治稳定,为应对伊朗威胁而成立的海合会,在区域整合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什叶派与逊尼派矛盾的再次激化,由伊拉克战争和伊朗核计划引发。伊拉克战争不仅改变了伊拉克本国的政治生态,其直接后果便是伊朗的崛起,它导致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原有的均势被打破。伊朗客观上成为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最大受益者,塔利班政权倒台,为伊朗扫除了南部的敌对政权。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朗最强劲的对手不复存在。伊拉克战后,什叶派在伊拉克执政,伊朗获得对伊拉克内政的空前影响力。伊朗利用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谋求在中东,特别是海湾称霸。伊朗对阿拉伯世界的渗透将主要通过什叶派扩张,以及“伊朗—真主党—哈马斯”三角关系和伊朗与叙利亚联盟实现。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恐惧还源于其核计划。伊朗顶住国际社会压力,继续其核研发活动,使逊尼派阿拉伯国家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阿拉伯剧变浪潮爆发后,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争夺加剧,两国将这场危机视为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的机会,沙特出于维护自身政权稳定,避免被革命浪潮波及,率海合会大军出兵巴林,镇压了什叶派抗议浪潮。在叙利亚和也门,双方更是针锋相对,打代理人战争。去年沙特权力传承完成后,新的领导层对伊朗的政策更加激进,甚至不惜亲自上阵,组建逊尼派国家组成的军事联盟,出兵干涉也门,打击据称受到伊朗支持的什叶派胡赛武装。(据腾讯网)
其他文献
会场传来爆炸声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南海召开。1950年6月14日下午4时许,会议正在热烈地讨论,突然,从中南海外东侧的远处传来两声巨响。震耳欲聋巨响,使平和的会场泛起了层层涟漪。毛泽东朝全场扫视了一眼,微笑道:“请同志们继续发言。”  很快,工作人员以纸条形式向坐在毛泽东身旁的周恩来作了汇报:4点20分,辅华合记矿药厂发生大爆炸,伤亡情况及爆炸原因不详。公安
期刊
董安澜老人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警卫团五连文化教员。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当时是司令部参谋,所以董安澜和彭德怀司令员及毛岸英很熟。在朝鲜战场上,他目睹了毛岸英牺牲的一幕。  101指示:“救人第一!”  1950年11月下旬,我在志愿军司令部警卫团五连担任文化教员。那天下午2时许,我正在一个废弃的矿洞里教一排战士们唱歌。突然,洞外传来三声枪响,这是空袭警报的信号。接着,司令部大洞口哨位打来电话:“敌
期刊
1900年的广州街头,一位头戴礼帽、穿着男式西装的年轻女性正坐着四人抬的敞篷椅轿行走于闹市,为免路人侧目,她手拿一本精装洋书佯装看书,轿子忽上忽下,书也跳动不已。于是,“张竹君坐大轿——倒看洋书”一时流传甚广。  在“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旧道德观念下,张竹君的离经叛道远不止此。出身官宦之家,非但不做“千金小姐”,反而抛头露面进入广州博济医院学习西医,与孙中山成为同学。“我要做男女平权的运动者,
期刊
一场战役与一部电影  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电影《上甘岭》就是根据这场战役创作而成。  1953年10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刚刚签订完毕,时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秘书长的林杉,以电影工作者代表的身份,随同以贺龙为首的第三届祖国赴朝慰问团到了朝鲜。在两个多月的慰问活动中,触动了林杉创作电影《上甘岭》的念头。不久,林杉回到北京。这时恰好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的导演沙蒙也
期刊
中越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却由“同志加兄弟”一变而为“最直接和最危险的敌人”。苏联在1970年代推行的全球扩张战略对中越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越南请苏联专家打道回府  越南抗美战争之初,中国即给予坚决的支持。1962年夏,中越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面,中国决定立即向越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步兵营的枪炮。1964年初,当美国开始筹划扩大侵越战争时,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
期刊
1969年至1972年间,周恩来三次力保北京机械学院(“文革”开始后迁至陕西汉中)教师康国雄。众所周知,周恩来“文革”中出面保护的主要是老干部和知名人士,康国雄何以获此殊荣?  康国雄的父亲康心如抗战期间对驻重庆的中共代表团、八路军办事处给过不少资助。但康国雄有“历史问题”——抗战期间,为躲避日机轰炸,康心如在重庆南岸汪山上修建别墅和防空洞,康国雄在那里与常去汪山散步的蒋介石偶然相识。蒋介石很喜欢
期刊
“我们的航母在哪里?”这是历任美国总统在决定对“地区危机”进行军事干预时,通常向军事顾问们咨询的首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为了达到分裂和遏制新中国的目的,曾多次将航母编队摆在台湾海峡附近耀武扬威。然而,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战略智慧面前,美国的航母只不过是“纸老虎”而已。  朝战爆发,计划搁置  1950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解放台湾为全党最重要的战斗任务”,解放台湾成了新中国的头等大事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苏联海军曾发生一起重大空难,造成强大的太平洋舰队16名高级将领命丧黄泉。这是苏军历史上最大一次空难,直到苏联解体,太平洋舰队也未能恢复元气。  1981年2月7日16时,一架编号为USSR-42332的图-104A型客机在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附近的普希金军用机场接到塔台指令开始起飞。不知为何,客机仅滑行几百米的距离就匆匆起飞。但它刚上升到50米高度时,突然失去控制,一头栽向机场
期刊
宋代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却有“元宵联欢晚会”。宋朝时候,元宵节远比春节热闹、隆重、盛大。  按大宋习俗,每至元夕放灯期间,皇城的宣德门广场上(北宋汴京与南宋临安皇城均有宣德门),早早就用竹木、彩帛搭建成巨大的灯山,一入夜,灯山万灯齐亮,将整个广场照得如同白昼。元夕二鼓时分,皇帝驾临宣德门,乘着小轿出来赏花灯,然后登上宣德门城楼,观赏“元宵联欢晚会”。宣德楼下早已搭好一个大露台,诸色艺人就在露台上
期刊
在斯大林的准许下,苏联海军在1938年提出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十年造舰计划。可是,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全面爆发。紧接着德国就入侵苏联,导致了苏联整个海军造舰计划的全面终止。  而苏联的直接对手德国,早在1935年就开始建造航母,1938年12月8日,纳粹德国建造的“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下水。但是,随后爆发的“二战”不但终止了苏联的航母建造计划,也毁灭了德国的航母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