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测试的人性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米尔格兰姆服从实验”被好莱坞搬上了大屏幕。为什么这个心理学实验这么震撼人心呢?
  1960年5月11日,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历经15年努力,终于将二战期间直接负责屠杀犹太人的德国战犯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逮捕,并秘密运送到以色列受审,由此而引发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大辩论。
  在法庭上,艾希曼反复辩解说,他只是执行了命令而己。在生活中,他是个不抽烟、不喝酒、不受贿、不玩女人的所谓“好男人”;但在受他管辖的匈牙利,几十万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的毒气室,而且每一个死亡令都是他亲自签署的。
  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出席了艾希曼受审现场,并由此发表了其影响深远的作品《邪恶的平庸》。她用这个词来指代参与者的顺从,面对罪恶听之任之,助纣为虐。汉娜认为,其实在很多时候,邪恶的事多是由普通的凡夫俗子干的。很多纳粹党员入党时根本不知道希特勒的计划,大多数人只是纳粹命令的消极执行者。艾希曼在很多时候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犯罪,他是滔天大罪下的一介平庸小官。
  公审艾希曼也让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感概不已。他想知道:人类的良知在权威面前到底能不能坚守?1961年夏天,他在耶鲁大学心理学系做了个研究,那就是著名的“米尔格兰姆服从实验”。
  实验要求两个被试者一起来到实验室,一个被要求担任“老师”进行提问,另一个担任“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学生答错问题,老师被要求对学生进行电击(学生坐在对面的房间里,但实际上他不会受到电击)。期间的一些喊叫声是米尔格兰姆播放的,听起来就像是那个学生处于痛苦之中喊出的。假若那个“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表达出希望停止电击的意愿,实验人员会促使他继续下去。
  结果发现,在第一次的实验中,65%的被试者执行了最痛苦的、最后的450伏电击(标记为“XXX”)——即许多被试者明显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状态下,对于继续进行电击感到不自在,焦虑甚至痛苦。
  为什么这些“施罚者”会如此“残忍地”去伤害自己的同胞呢?理由很简单:
  “我是被命令去做的啊!我有什么错?”
  “这就是科学实验啊,这样做可以保证科学实验的准确性。”
  该实验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它证明了人性中的善恶往往是在一念之间,在强大的权威面前,我们有时很容易放弃良知,被动地去做那些邪恶的事情。如今,该实验已经是大学心理学教科书的经典内容。
  不过,心理学家们对于实验对被试者所造成的心理伤害耿耿于怀。我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同事——戴安娜·鲍姆林德,当时就曾连续发文抨击该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道德问题。即使米尔格兰姆公布实验的“受害者”(学生)其实是由研究者扮演,实际上并没有遭受电击,惨叫是假装的,在后来还是饱受争议。米尔格兰姆教授也因此被美国心理学会取消了一年的会员资格,理由是“实验的不道德因素”。
  尽管长期以来,米尔格兰姆的电击实验被普遍认为是警告人们不要盲目服从权威,但我个人认为,该研究结果所反映的并不单是人们的盲目服从,更多揭示的还是人性中“善与恶”的道德冲突——实验中很多施罚者其实是在痛苦中执行着权威的命令。
  积极心理学发现,人类的道德包括共情的倾向,仁慈、友善地对待我们的同胞、亲属和本群组成员,这是我们善的天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人性中也有恶的成分——排外、残暴、恶毒地对待与我们不一样的人,或者嫉妒、攻击、陷害防碍我们利益的人,这都属于恶的倾向。可以说,米尔格兰姆的研究更多地是反映了植根于人们心目中矛盾的道德倾向——人们一边饱受所谓人道的折磨,一边享受着作为控制者的施暴行为,也许“善与恶”之间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近一些。
  当年在以色列的法庭上,艾希曼曾痛哭流涕地说,为什么当时没有一个外在的声音来唤醒他内心的良知?今天看来,在很多人都卷入到一场集体犯罪中的时候,也许确实需要有人来呼唤这些人内心的良知。然而,在类似的情形下,可怕的是普遍的沉默。
  在服从实验中,似乎只有真正受过相同伤害的人,才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如今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能承担起“良知的呼唤者”的重任吗?
其他文献
“近些年五常勾兑大米催生了大批掮客,这些掮客大多有政府官员背景,暗中操纵大米的买卖。这些五常市的掮客能从外地收稻并且顺利通过政府设置的关卡,再卖给五常市的加工企业。”近年来,市场上的黑龙江“五常大米”造假泛滥。这些问题大米包括“杂牌米 香精”,以及“调和米”掺假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造假手法,是收购外地的水稻到五常倒卖给当地大米加工企业,再勾兑成“五常大米”进行销售,从中赚取丰厚利润。  去年底,黑
《私人订制》上映之后,冯小刚一个电话打给新浪娱乐的主编陈弋弋,电话里他状态不错,让她别担心,对她说“那些新闻,骂得最狠的,你都给我撸出来!放出来!”  他知道骂的好处,“玩儿的就是两级口碑,爱憎分明。”这道理,《非诚勿扰2》之后他就明白了:“有被气着的您消消气,喝口水,再帮我们多骂几句。”一片骂声中,带着从没有过的53%排片量,《私人订制》票房10天冲上5亿。  但他没有像自己说的那么豁达,电影上
1978年11月10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12日,陈云在东北组发言,提出了六个问题,多是涉及干部冤假错案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应为薄一波等61人的所谓叛徒集团案平反;陶铸、王鹤寿不是叛徒,应予平反;应根据1937年和1941年中组部关于“自首分子”的两个决定、关于“两面政权”(即一些党员在敌伪政权中任职)的规定,为被定为叛徒的其他相关党员平反;彭德怀对党贡献很
27岁的阮氏权珍,穿着越南民族服饰在村子行走。她是越南龙安省的人,5年前通过中介嫁到福建长泰县。  南方的雨季来得早,天气有些清冷。  46岁的哑巴叶进城准备瞒着父兄第四次去越南,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的机会了,毕竟他前后有过5任妻子。  他匆匆走进那家越南店里,很兴奋地拿出一张纸,咿咿呀呀在纸上写下要求,他想要老板周嘉珍在上面画出胡志明市的主要景点和交通位置。  周嘉珍已经四年没有回胡志明市了,但还
东起精致繁华的苏州古城区,西至风光秀丽的太湖畔,便是苏州高新区的范围。  从成立至今的二十多年间,创新是引领苏州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翻开苏州高新区产业地图,一场由创新引领的变革正徐徐展开。生物医药、轨道交通、地理信息等高端新兴产业,你追我赶,趁势发展;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精英纷至沓来,汇智汇力。  “但苏州高新区的创新不仅仅是经济。”中共苏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在接受《中
爸爸要去内布拉斯加,由于长期酗酒已经有点老年痴呆症状的他,固执地坚持要从蒙大拿走到内布拉斯加去,因为他坚信自己中了一百万美元的大奖。警察把他送回来好几次,他又执拗地跑出去,最后没有办法,小儿子索性开着车带他去一趟内布拉斯加,让老头子死心,也让自己散散心。  老戏骨布鲁斯·邓恩出神入化地演绎了这个半疯的老头子,他空洞而又凝重的眼神即使在这部黑白片里也散发出异样的光彩。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显然在《内布拉
北京时间1月7日17时50分,中国“雪龙”号破冰船成功冲出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同日,被困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也自行从密集浮冰中成功脱困。  消息传来,备受瞩目的中国“雪龙”号被困事件画上了句号。  在收获国际社会普遍赞誉的同时,中国极地科考缺乏足够破冰装备的现状引发国人的广泛关注。据国家海洋局消息,已经立项的新一代破冰科考船计划2014年建成,并于2015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改
在北京中关村,当年有种说法是,一个牌子掉下来砸到10个人身上,其中9个是大学生。如今,这个牌子再掉下来砸到10个人,其中9个一定是创业者。  中关村创业大街当前火爆异常,尤其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7日在这里和创业者喝咖啡,更是令创业大街的气氛达到沸点。一些创客对李克强喊话:“我们一起创业吧!”  自上任以来,李克强一直不遗余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不同文件,强调“双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17日的《印度教徒报》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印是“亚洲经济的两大引擎”。面对如今日趋多极化的世界,他主张两国推进有助于巩固中印领导角色的联合经济与战略计划。习近平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签署了多项具体的双边协议。通过近期的一系列言行,中国逐渐脱掉了过去三十年来外交政策的谨慎外衣。  在中国当今的外交政策中,多年来保持低调的战略似乎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是采取了一条更为积极主动的道
“我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这是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经常用到的一个开场白。他说的,是一个乡村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故事;或者是,一位高职学生与北京大学学生一起上创业课程的故事。  从经济跨界教育的这些年来,他不遗余力地推广并践行着一个概念:慕课(MOOC)。它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通过互联网技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