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急需解答的现实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产生实效,则它的价值、功能、地位就都没有着落,它的继续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效性缺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实效性应逐渐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之所在。面对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现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尤其是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亟需回答的理论问题。从理论上探明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规律,对在新形势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职责,发挥作用和功能,完成自身使命的归宿。
思想政治教育越有效,其作用和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反之,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去奢谈其作用和职能的发挥,无异于缘木求鱼、竹篮打水。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回击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和贬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锐利武器。
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价值,重塑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声誉形象的具有说服力的有力工具。
(三)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加速思想教育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教育队伍当中仍然存在基本素质偏低的教育工作者,在不少高校,甚至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性缺陷。“ 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的人思想政治素质偏低,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甚至于“ 宣扬道德的不讲道德”,“提倡纪律的不守纪律”这必然会对受教育者造成消极的影响。
其次,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没有自觉意识,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的一些学生曾经在课后讲出思想政治课无用论,这无疑增加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不如其他科目那样有明确的接受意愿,缺乏自主地选择、评判、践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觉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教育者有没有主观愿望。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准,在实际运行时候存在偏差,比如在教育中有时存在功利化以及形式化的倾向,甚至不少人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注意的问题。
第四,现代社会多元思想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社会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反差,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感召力,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与新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真实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政治课描绘的理想目标的反差,常常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是“假、大、空”,脱离社会实际,使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成了“失效性”。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首先从教师队伍的建设入手,同时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参与性、实践性。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敢于坚持、捍卫和发展真理,能够以自身思想、行为作用于大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达到说服和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其活动行为、促进其良好品德自主建构。二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制度上对其支持和激励,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所接受,就必须给学生以真实感,要进行真实性教育,这也是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体现。坚持用事实说话,在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讲解时,引导学生从正面认识和理解问题,又要敢于讲真话,讲经过科学分析和缜密思考的观点。这样,才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标准。
第三,科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立开放灵活的课程运行机制。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参与性、实践性。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中,要巩固基础性内容,强化主导性内容,拓展时代性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的过程,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会刺激和调动他们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在独立的思考中得到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
第四,努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校园和社会环境,加强合作,形成和谐有效的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有效性作为重点来抓,在贴近实际上下功夫,在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编排学习内容;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和向学生提问;采用有意义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
第五,改革创新,创设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与课程目标是错位的。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态度是无法通过纸面考试体现出来的。应该创设包括对学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及创造能力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式。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之所在。面对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现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尤其是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亟需回答的理论问题。从理论上探明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规律,对在新形势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职责,发挥作用和功能,完成自身使命的归宿。
思想政治教育越有效,其作用和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反之,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去奢谈其作用和职能的发挥,无异于缘木求鱼、竹篮打水。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回击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和贬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锐利武器。
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价值,重塑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声誉形象的具有说服力的有力工具。
(三)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加速思想教育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教育队伍当中仍然存在基本素质偏低的教育工作者,在不少高校,甚至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性缺陷。“ 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的人思想政治素质偏低,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甚至于“ 宣扬道德的不讲道德”,“提倡纪律的不守纪律”这必然会对受教育者造成消极的影响。
其次,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没有自觉意识,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的一些学生曾经在课后讲出思想政治课无用论,这无疑增加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不如其他科目那样有明确的接受意愿,缺乏自主地选择、评判、践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觉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教育者有没有主观愿望。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准,在实际运行时候存在偏差,比如在教育中有时存在功利化以及形式化的倾向,甚至不少人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注意的问题。
第四,现代社会多元思想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社会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反差,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感召力,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与新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真实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政治课描绘的理想目标的反差,常常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是“假、大、空”,脱离社会实际,使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成了“失效性”。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首先从教师队伍的建设入手,同时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参与性、实践性。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敢于坚持、捍卫和发展真理,能够以自身思想、行为作用于大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达到说服和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其活动行为、促进其良好品德自主建构。二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制度上对其支持和激励,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所接受,就必须给学生以真实感,要进行真实性教育,这也是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体现。坚持用事实说话,在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讲解时,引导学生从正面认识和理解问题,又要敢于讲真话,讲经过科学分析和缜密思考的观点。这样,才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标准。
第三,科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立开放灵活的课程运行机制。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参与性、实践性。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中,要巩固基础性内容,强化主导性内容,拓展时代性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的过程,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会刺激和调动他们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在独立的思考中得到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
第四,努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校园和社会环境,加强合作,形成和谐有效的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有效性作为重点来抓,在贴近实际上下功夫,在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编排学习内容;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和向学生提问;采用有意义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
第五,改革创新,创设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与课程目标是错位的。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态度是无法通过纸面考试体现出来的。应该创设包括对学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及创造能力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