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给学生思考创新的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引导者,教师要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每个学生都被送到了一个恰当的平台上,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空间,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疑
  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我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先向学生讲述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校门口听到几个同学在讨论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校园中间圆形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你能帮帮他吗?”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乐于助人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身边事物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更真实,更有意义。
  三、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灵活变化的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让学生设想出达到要求的各种条件,如要求“人每小时步行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要求人的速度必须知道人步行的路程和步行这段路所用的时间,用“路程÷时间”可以求得速度。如:要修3000米的铁路,已经修了8天,平均每天修150米,余下的要10天修完:(1)剩下的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2)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平均每天多修多少米?(3)全程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化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求异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设想,寻求不同的解题策略,使之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如:一个榨油厂用0.1吨花生可以榨0.03吨花生油,照这样计算,10吨花生可以榨花生油多少吨?让学生思考10分钟,最好用多种方法解答。总结解法如下:
  解法一:(0.03÷0.1)×10
  先求出每吨花生能榨油多少吨,再求出10吨花生能榨油多少吨
  解法二:0.03×(10÷0.1)
  解法三:10÷(0.1÷0.03)
  解法四:0.03÷(0.1÷10)
  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求异思维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机会,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练习中思考,思考中发展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如:学习《比例的应用》后,让学生测量计算教室前面的樟树的高度,这么高,怎么测量?同学们窃窃私语,有人提议拿绳子量树,再量绳子。可是要上到树顶谈何容易,又不安全。这时阳光正好从窗口照进来,我拿起手中的米尺竖立在讲台上,马上出现了影子,量得这个影子长0.5米,启发学生思考:米尺长是影子长的2倍,现在你们能想出测量树高的办法吗?有一部分同学立即说:树高也是它的影子长的2倍。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一个求树高的比例式吗?”于是得出:尺高∶尺影长=树高∶树影长,最后总结:不能直接测量物体高度的,都可以运用比例间接求得结果。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练习进行灵活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学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更聪明、灵活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信任学生,为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教与学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开展平面设计第二课堂教学,辅导学生创作出有创意及个性的作品。笔者总结了经验——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多种教法和学法培
【摘 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学、爱学并学好物理。因此,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
排列组合问题的内容比较抽象,解题方法比较灵活,很多学生感到难学,尤其在解应用题时不知从何入手。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从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原则和解题策略两方面阐述了解排列组合
一、顶层设计的偏差  1.环保与农业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结合。环保部门在秸秆处理方面应起主导作用,严格规范乡镇与农村环境的治理,使人们认识到乡镇与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整治乡镇与农村能源污染,制定相关政策,强制乡镇与农村改善能源结构。鼓励秸秆做为可靠能源替代燃煤。  2.农业部门配合环保部门使秸秆转化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监管人员多,参与人员少  1.现乡各级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摘 要】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智力发展,开发学生智力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之一。本文通过美术教学培养观察、思维、记忆、想象和创造力,阐释激发学习动机、兴趣、意志,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 智力 开发    学校教育中美术教学对发展智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不但需要发达的智力,而且需要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积极参与。美术教
《哀述》是清初数学家方中通守丧期间所作的一组七言古诗。在这十首饱含真情的作品中,方中通回顾了他的父亲方以智一生的学行和志业,并对时人所关心的忠孝节义、儒佛分合、学
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锻炼学生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简析了高中历史课程的现状与导致现状的原因,提出了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