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海洋经济领域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这一视角出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在海洋经济领域所需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出了强调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海洋经济领域的教学特色,注重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对海洋经济实践的应用适应性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海洋经济 经济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01-03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proposes new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qualified personnel. From this perspective, combining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stresses tha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gr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grate continuity with development to train talents for marine economy. Apart from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for students, we should highlight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economy and the new teaching model in which economy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can be adapted to the economic practice.
  【Key words】Marine econom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为了更好地适应二十一世纪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海洋类高等院校抢抓我国海洋开发的战略机遇,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积极探索开设面向海洋经济领域的经济管理专业,办出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形成自身的竞争与发展优势,已成为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事业。作为全国海洋类的高校之一和辽宁省唯一一所海洋水产类本科院校的大连海洋大学,一直是辽宁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近年来在面向海洋经济领域的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培养目标与模式的选择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毕业后的职业转换也变得更为普遍和频繁。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转变,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符合市场及社会需要的新人才质量评价标准,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新模式。纵观我国高校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长期以来普遍定位于培养比较泛化的“高级专门人才”居多。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高校目前进行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论在培养模式还是教学方式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1]基于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特征和经济管理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认识,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及对人才的新要求,作为海洋类高校应在符合社会需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上,从学校实际出发,发挥海洋学科优势,办出海洋经济的专业特色,着力培养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这有利于发挥海洋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也使得学校自身和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基于对海洋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过程的内涵认识以及海洋类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需要,并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将面向海洋经济领域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系统培养拥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本原理和海洋经济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海洋经济领域相关业务的基本工作方法与技能,通晓海洋法律与管理政策,擅长海洋渔业或港口物流管理,以及海洋贸易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主要面向政府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海洋经济研究、海洋相关产业的企业管理与贸易经营等相关工作。
  为了与上述培养目标相适应,在面向海洋经济领域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应着力构建并形成使学生总体上掌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化海洋经济理论和与海洋经济管理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海洋自然科学等有关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海洋权益与保护意识,夯实专业基础、拓展知识口径、实施因材施教、分方向培养,从传统的重理论知识传授到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重、从重理论教学到以理论与实践并重,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海洋经济管理特色,在教学内容、课程组织、质量保证与控制等方面均能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面向海洋经济领域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对传统经济管理专业进行的一项创新探索,应当坚持“研究与实践并行”的动态原则,在研究中改革,以改革促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具有海洋特色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现结合大连海洋大学经济学(海洋经济方向)与海洋管理两个专业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建设做一些基本回顾,以期抛砖引玉。
  1.全面对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争取开设面向海洋领域的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不断修订与完善适应海洋事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1)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本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于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培养有针对性方向需要的专业人才。随着“海上辽宁”战略的提出,社会对于海洋经济、海洋开发、海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适应服务辽宁及国内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大连海洋大学结合市场调查和学校办学条件,成功申报增设了经济学(海洋经济方向)与海洋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以进一步发挥“开发海洋,振兴辽宁经济”的职能,提升辽宁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地位。开办后又以专业评估建设为契机,开展转变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树立新世纪教育观念,强化本科教学质量意识;组织教师深入海洋经济第一线考察了解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与政府海洋职能部门、涉海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把握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动向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教师对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的理解更加明确,在专业教学上充分考虑海洋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对今后就业的自我定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形成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块化整合课程体系。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蒙德的观点,课程体系的设立目标应取决于三个方面:所有学生必须拥有的基础能力;必须具有学科特色的、与核心要求相适应的能力;必须拥有具备学科特色的,与专业、选修课程相关的能力。[2]结合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既强调学生素质教育,又具有专业应用能力的5大模块组成的模块化整合学分制课程教学体系:①公共基础课;②学科基础课;③专业课;④通识教育选修课;⑤实践教学课。
  人才培养计划的编制在确保经济管理核心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资本论》选读、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等)的同时,紧贴海洋经济发展实践,安排海洋经济导论、海洋区划与规划、海域管理学、海洋行政管理等课程和专题讲座,体现理论教育与实践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管理专业中凸显自身鲜明的海洋特色。
  2.根据面向海洋领域的经济管理专业分方向培养要求,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增强教学力量对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新要求的适应性。
  一支高水平、高学历、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满足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需要并特别在海洋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面予以加强。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多参加一些全国性或有较大影响力的海洋经济与文化、海洋战略与管理、海洋开发与保护、区域海洋特色产业发展等涉海领域的学术交流、科研活动。同时,鼓励教师到海洋经济第一线的港口物流、船舶修造、远洋渔业、滨海旅游、水产品加工贸易等涉海企业单位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社会调研。
  3.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文件精神,学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大政方针及由此形成对海洋人才战略的实施,从思想高度上增强对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注重自身师德师风教育,集中主要精力投身于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各项教学环节之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于海洋经济管理领域的实践与科研活动,提高教学、科研与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建设的水平。
  (2)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采用经济管理案例分析及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围绕宏观经济、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的发展,重点抓住国内外热点问题及海洋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重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科研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深化社会服务工作,开拓视野,互动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3)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扩大到学生有目的的自学和问题讨论、海洋经济管理活动第一线的实践及社会服务活动等方面,注重解决所学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在海洋经济管理领域的分析应用和海洋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问题。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能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会更加有效,大学教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努力和他们参与课内外活动的积极程度。[2]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余,经常聘请高水平专家学者或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给学生举办海洋经济管理发展方面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海洋经济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型海洋经济管理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上述做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对海洋经济管理理论等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有效解决经济管理专业一般理论与海洋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相结合而带来的课程内容多、涉及范围宽、课时紧张的状况。
  4.重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海洋经济管理领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提高学生毕业后参与海洋经济管理活动的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面向海洋经济管理领域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中,必须勇于突破传统思维,主动转变观念,以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型海洋经济人才的培养路径。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涉海类高校海洋学科特色和地处海洋经济前沿阵地的地域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的各类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大连海洋大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獐子岛渔业集团、辽渔集团、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单位合作,建立了海洋经济管理的教学实习调研基地,加强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还结合实验室的建设,进行数字海洋管理等相关的模拟实训,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校内实习平台,为毕业后尽快适应海洋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奠定了良好的应用能力基础。
  三、面向海洋经济领域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思考
  经济管理专业是高校中设立较多、建设也较为成熟的传统老专业,早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既定的培养模式。而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对传统专业培养模式实施必要的改革,特别是在海洋经济等特定领域的拓展或延伸,是一种有益而必要的尝试。通过对经济学(海洋经济方向)与海洋管理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可使我们从取得的成效中得到更多的思考。
  1.突破常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新,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编制完成了较为规范的专业教学课程大纲,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与规则,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通过海洋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主持完成了一批省、市级纵向项目和地方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形成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并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研究方向,部分研究成果、建议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作为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2.打破经济管理专业传统办学格局,办出自身特色。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中始终在思考面临众多院校均开设有经济管理专业的格局,如何能从中脱颖而出,将自己的经济管理专业办出特色,确保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没有著名高校的品牌及教育资源优势,但凭借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不懈的教改努力,紧紧抓住近年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学校将海洋经济管理的近期人才需求和经济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当前和未来的海洋经济管理人才需求做出准确判断,确保所设置的专业和与此相配套的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和不断优化,并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海洋类高校的优势,使所开设的海洋经济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在海洋经济领域逐步形成了较突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优势,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政府及省内外高校经济管理方面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
  3.兼顾继承与发展、共性与个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协调,既保证经济管理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能较好地彰显海洋领域的鲜明特色,以确保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所培养人才的广泛适应性。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海洋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因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对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和管理知识的认识很有好处,经济管理的“广”可以给毕业生带来更多的机会,相对来说专业的适应面比其他涉海专业更为广泛。大连海洋大学经济学(海洋经济方向)、海洋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海洋经济领域公务员的竞聘、涉海企业人才应聘中充分显示专业优势。而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也可为进一步深造的考研同学提供专业知识的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在海洋类高校进行面向海洋经济领域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是抢抓海洋开发战略,积极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打造海洋创新人才高地的一项教改探索。以海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导向,改革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体现海洋经济管理学科特点与海洋领域产业特色,培养合格的海洋经济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更好地为海洋支柱产业和海岸带经济发展重点建设服务,这是高校与社会共同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历史责任,需要在今后的教改实践中持续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国光.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10):4
  2 罗伯特•M•戴尔蒙德.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黄小苹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湖北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的总要求,把握“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逆势进位、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一、2014年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发展总体平稳,逆势进位  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
【本刊讯】11月18日下午,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全体会议,联席会议召集人、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同志主持会议,就新形势下扎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作重要讲话。联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正是保持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正视当前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近两年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都有所下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传统的职业教育,没有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化。因此,改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原有的教育观念以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行业飞速发展,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的建设要求不断提高,路桥设施建设越来越多.在我国社会基础建设中路桥工程项目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与我国现代化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路程的不断推进,迫切的要求我们进行暖通工程建设。暖通工程建设包括民用,商用以及公共场所建设,但无论是什么建设,在施工过程中都要把握施工要点。根据要点及要求不断地完善,尽最大努力使工程日趋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建筑暖通;安装工程;施工问题;解决措施  1、民用工程建筑与暖通工程的概述  1.1民用工程建筑  
每一个民族都曾经幻想过我们的星空,都曾勾画过我们与太空之间的联系。2008年,中国人终于踏进了太空,将神话变成了现实。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虽然行走的时间和距离都不长,但这标志着中国航天的一次重大飞跃。如果说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个人一小步是人类一大步”,那么此次翟志刚的“一小步”,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大步”, 中华民族从此
学校的安全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家庭的幸福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始终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大事.
5月28日~31日,作为第五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暨中国国际科技博览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商品展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览大厅隆重举行。展会由国际周组委会、中国银行业协
随着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完善下,能源紧缺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慢慢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建筑行业在实际开展施工的时候,也会产生较多的能耗情况,所以在电气工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习近平主席说,2014年对于中国来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也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