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有序高效地进行语文教学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888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教育资源优化集中,大班额已是学校的普遍现象。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依据学科的特点,就在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构建有序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有序高效教学的保障
  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新的教育观倡导师生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中实现对话和交流,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主动探索的潜能就会得以充分展现。其次是要建立“严而有格、活而不乱”的教学常规。在大班额环境下,学生的个体行为必须限定在大家共同遵守的纪律范围内,要求教师要有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要把学生的行为集中到教师规定的活动中来:可通过察言观色,巧弹插曲,适当转移话题或暂停讲课,设法调节他们的注意力;也可通过神情具备富有感情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好学生的注意力;还要善抓讲课“火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学生紧张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构建自主学习形式是有序高效教学的关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重视在语文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但在大班额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关注,严重影响了高效课堂。我在教学《半截蜡烛》时,学生的主体性是这样体现出的: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要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儿?
  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地把蜡烛吹灭。
  生: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这样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师:大家把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能这样镇静,我想那是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案例中,我选取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入。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过程,应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中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有序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我认为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的作用非同小可。那么在大班额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二)巧设导语,激发兴趣。好的导语,对上好一堂课来说无疑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一进入课堂就毫无激情,那么学生的学习意识就调动不起来,课堂气氛自然不活跃,我特别注重设计课前导语。在设计中,我反复琢磨,再三思量,尽可能把每一堂课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及重点设计出新颖别致富有感染力的导语。(三)巧设提问,激发兴趣。课堂上巧妙地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讲究提问艺术,做好提问的课堂评价,才能使这一教学环节达到完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四)语文课是以语言训练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特别在大班额环境下,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应努力构建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
  
  四、有效训练是有序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延伸?
  1.课堂训练的目标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把重点放在练习的选择及设计上。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巧练以强化巩固,精练以系统巩固,促优练习以引导学生标新立异。?2.课堂训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课堂作业的设计内容结合教学的重难点,难度适当,作业量控制在10分钟内能完成为限。作业设计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对于学生容易做错的题型,也注意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当堂作业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教师还注意通过巡查,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加于提醒、纠正。?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
  
  五、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是高效教学的保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诸多条件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流程中,充分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一是“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即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二是要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抓住关键词语,以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情节发展、人物行为、文章结构为主线,围绕一两个重点内容进行板块式教学,进而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
  综上所述,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在大班额环境下,有序高效的语文教学,老师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精心预设,用简约有效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不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这段话把真爱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学生的素质乃至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要朝着爱的方向迅速迈进。因此,我们认为真爱是素质教育永恒的话题。  第一,具备真爱是老师的才华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
期刊
学生喜欢体育却厌倦体育课的现象极为普遍。在体育课和其它体育活动中,有许多学生是被动进行的,而被动的体育教学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和课堂的参与。被动体育人数偏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上的是同一形式的体育课,即:做一节体操、领两个篮球、进行三圈慢跑。操场上总是男生打球、女生聊天。总体而言,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参与的兴趣。其次,由于农村学校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够正常进行的
期刊
在古希腊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说的是国王皮格马利翁对自己塑造的一座少女像十分钟爱,他的爱慕之情使塑像“活”了起来。有时候,期望就是具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从而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期望效应。它通俗的含义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你对某件事充满了期望,那么成就这件事情的概率就能得到提高。同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写作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可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老师都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让小学生苦于写作难,一提到写作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要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式。  一、
期刊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抓好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可以造就人,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应该从每年的公用经费中列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学校环境建设。如在学校醒目处张贴和更新关于感恩、安全、校纪校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三字经、励志、劝学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一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
期刊
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贫困山区人民的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社会基础薄弱。这种薄弱的经济基础严重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滞后又长期制约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着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贫困山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现状1.贫困山区家庭教育文化氛围薄弱。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贫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上。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乐于参与的动机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
期刊
《白鹅》和《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但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各有千秋。两位作家语言的魅力犹如两朵奇葩,竞相斗艳,各具特色。  丰子凯笔下的《白鹅》,采用了总分关系来写,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其主要表现在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上,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和对生命的热爱。其语言魅力体现在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形象的比喻来突出鹅的特点。如在描写鹅的步态时:“鸭的步调急速
期刊
以学生的生长为本,以生动的生命为本的生本课堂,让所有的孩子享受美好教育,教育和生命自然地和谐结合在一起。生本课堂——教育的春天使得生命的江水绿色盎然。  一、以生命的快乐为本  走进西宁的生本课堂,我亲眼看到了:上课铃声一响,先由班长上台组织三分钟的课前小喇叭。班长一声令下:“今天的小喇叭开始广播”后,两位小主持人,宣读了一首诗《鹿柴》和一篇习作《我的同桌》。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举手,各抒己见。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