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院士吴孟超:94岁仍握手术刀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5月,我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2016年元旦刚过,94岁的院士吴孟超就带领助手成功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手术,为一名患者切除了右肝上巨大肿瘤。至今,他已亲手完成了14000多台肝脏肿瘤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这一系列成就,使我国肝脏外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他也创造了手术台前的不老传奇。
  让14000多人起死回生
  1922年8月31日,吴孟超生于福建省闽清县,5岁时跟随父母前往马来西亚。1939年,吴孟超萌生归国报效祖国的愿望,辗转来到云南昆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到同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43年,吴孟超考上同济大学医学院,1947年师从有“中国外科之父”之誉的名医裘法祖,专攻肝胆外科,1949年毕业。
  1960年,长海医院迎来了一例肝癌切除手术。就在手术开始前的最后一刻,外科主任郑宝琦突然把手术刀递到了助手吴孟超手里。吴孟超与主任交换了一下目光,立刻明白了这是信任与鼓励。那一瞬间,吴孟超握紧了这把手术刀。第一刀划开,肿瘤显露出来,然后就是探查、剥离、切除、冲洗、缝合。手术有条不紊,只用了3个小时就成功完成了手术。吴孟超激动不已,郑宝琦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这是长海医院第一例成功的肝外科手术,也是全国肝脏外科获得成功的一例手术。
  1975年2月,农民陆本海慕名找到“神医”吴孟超。8年前,陆本海肝上长了个瘤,肚子越来越大。吴孟超做了仔细的检查,诊断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这么大的血管瘤,他也从未见过。吴孟超详细制定了手术方案,并做了应急预案,连续12个小时的手术,重达18公斤的肿瘤与肝脏剥离开来。11天后,陆本海就能下床活动,出院后回家务农,一直生活正常。这个肿瘤的重量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
  2011年1月17日,62岁的费新根躺在了吴孟超的手术台上。他的肿瘤长在最复杂、最危险的中肝叶,包在主血管上,其他医生不敢切割,建议做肝移植手术,这需要40万元,普通家庭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吴孟超召集专家会诊,最后决定切除肿瘤,他亲自主刀手术,看准位置,一刀下去……仅仅两个小时,肿瘤成功摘除。患者康复出院,只花了2万元。
  吴孟超一双白皙、修长的手灵巧有力,这双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移动,让14000多名病人起死回生。在很多肿瘤患者心里,吴孟超是神仙,他那双手轻轻一动,就能让人起死回生。日本的同行来过,端着摄像机把吴孟超的手术从头拍到尾,也没能弄清楚他那双像长了眼睛一样的神奇的手。美国的教授来过,连看3天手术,最后还是不相信,他八九十岁还能给人做手术?
  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
  吴孟超所走过的从医道路,得到了恩师裘法祖教授为医之术的指导和为医之道的熏陶。他说:“裘老师常说:治疗病人犹如将他们‘一个一个背过河’……”
  1986年,吴孟超任第二军医大学分管医疗科研的副校长后,由于还兼做手术、科研、带教研究生、肝胆外科主任等工作,实在忙得连气都喘不过来,领导决定不再让他出门诊。但名声在外,疑难高危病人还是牵挂着名医吴孟超,竟连连发生“拦路求医”的事件。吴孟超就在太阳底下站着,一看就是半个小时,然后告诉说:“还有救,来住院吧!”患者欣喜若狂,泪流满面。
  “一个人得了肝癌,整个家庭往往都垮了。跟病人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他的家人信心。”吴孟超冬天查房,会叮嘱学生先把听诊器捂热了。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病人把衣服拉好。每年大年初一早上,他会准时出现在病房,双手握着病人的手,向住院的人问一声:“新年好!”
  2005年冬天,吴孟超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考核组与他谈话的时间和他的手术时间冲突。吴孟超坚持手术不能推迟,让考核组等到下午。考核组的同志感到不解: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吴孟超说:“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病人是一位外地普通农民,多住一天院,对他都是负担。”大家听了肃然起敬。
  站在手术台前永远年轻
  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议有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著名外科专家参加,中国也应邀派出了代表团出席。当听完两位外国专家发言,共做了18例肝外科手术,吴孟超的心中有了底。轮到吴孟超时,他大步走上讲台,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分析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总手术成功率91.2%,手术死亡率仅8.8%,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16%,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这组数字一说出,台下立刻引起骚动:“真不可思议!中国人了不起!”会场掌声雷动。在这次大会上,吴孟超被增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这标志着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几十年来,吴孟超带领的团队取得了56项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获得6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在吴孟超的从医生涯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都为他颁发过奖项,为了鼓励创新,吴孟超用个人积蓄的30万元和社会各界捐赠的400万元设立了“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如今总额已有1000多万元。吴孟超又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总后勤部奖励的100万元全部拿出来,用于奖励和资助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吴孟超说:“我这一辈子最大愿望就是消灭肝癌。”虽然目前还做不到,但是他不会停步,他要培养出更多的接班人继续研究下去。
  如今,已经94岁的吴孟超,每天仍然会来到医院,为患者接诊治疗。每周还要坚持主刀,做几例重大的肝脏手术。护士长程月娥曾劝说:“您啥样的奖励和荣誉都有了,干吗还要这样辛苦自己?”吴孟超说:“我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只有站在手术台前,我才觉得踏实,才觉得自己还年轻。”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要明确口语交际的目标,处理好规范语言和发展语言的矛盾,选择与学生课文学习和生活有密切相关的交际话题,利用课本语言、图画等再现情境,再现生活,教师用语言描述,提
期刊
习作难教,学生怕习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习作是语文的综合训练,它所涉及的范围广,小到词语、标点的运用,句式的选择;大到题材的筛选,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推敲,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意识,点燃学习热情与激情,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创设高效、优质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而且,探究性教学的方式
期刊
林巧稚病重住院期间,来探望者络绎不绝。其中就包括了邓颖超派来的秘书赵炜。  看到赵炜时,林巧稚断断续续地跟他说了自己纠葛已久的一桩心事:“我从不愿意走后门……但有件事想走邓大姐的……后门。请她关心一下建立……妇产科研究中心……的事情。”  就像她自己说的,林巧稚从不吃官场那一套。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为毕生志愿的她,本身就是一个极淡泊名利的人。  小医生“耍大牌”  1949年10月1日上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