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230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患儿合并癫痫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探讨其与遗传类型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8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内科诊断的95例PWS患儿临床资料。首先按照是否合并癫痫分为癫痫组23例(24.2%),非癫痫组72例(75.8%),分析PWS患儿合并癫痫的患病率与性别及遗传类型的关系;再将23例PWS合并癫痫患儿按不同遗传类型分组,父源15q11-13区域微缺失20例(微缺失组),15号染色体母源同源二倍体(maternal uni-parental disomy,UPD)3例(UPD组),分析其临床特点与遗传类型的关系。

结果

95例PWS患儿中,癫痫组患儿的父源15q11-13区域微缺失比例明显高于非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0%比56.9%,χ2=6.832,P=0.009),但两组患儿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3,P=0.437)。23例PWS合并癫痫的患儿中,18例(78.2%)为全面性癫痫,5例(21.8%)为局灶性癫痫,微缺失组患儿全面性癫痫的比例明显高于U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比33.3%,P<0.05),但癫痫首发年龄和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合并癫痫患儿癫痫控制有效率达91.3%。

结论

PWS患儿合并癫痫的患病率较高,以全面性癫痫为主,遗传类型为父源15q11-13区域微缺失的患儿更易发展为全面性癫痫;但癫痫首发年龄、发作频率与遗传类型无关。PWS合并癫痫患儿对单一抗癫痫药物敏感,控制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危重应激状态下血清皮质醇、B型钠尿肽前体(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的变化。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收治的感染、多发外伤、心肺复苏后患儿为试验组,选取同时间段外科病房收治的无外伤,无感染,无心脏、肾及肾上腺疾病或功能异常,无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