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有大用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583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有人问季羡林老先生:“您关于古代东方语言的研究,如吐火罗文、梵文、大印度佛教,于今天何用?”听了疑问,96岁高龄的季羡林肃然答道:“学问不能拿有用无用来衡量,只问精不精。”的确,真正的大师治学时不问有用无用。因为学问就是对未知世界、自然界、星空和生态的尊重。一切未知中都藏有真知,也许哪一棵野草就是将来打开生命大门的钥匙。
  从孩子的语文课本中读到《陶罐和铁罐》,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感触颇深。故事一开始铁罐凭着自己坚硬的体质嘲笑、奚落陶罐,陶罐默默忍受。许多年以后,陶罐被挖掘出土,成了朴素、美观的古董,而铁罐没了踪迹,沦为了尘土。
  想起《道德经》中的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铁罐坚硬却抵挡不了时间的磨蚀,陶罐易碎却能在岁月里永生,各有优势各有不足。可见,不足可能是优势,“无用”可能是大用。
  1939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莱克斯纳在《哈泼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弗莱克斯纳在文章开头讲道:当年他问柯达先生谁是最有用的发明家时,柯达立即回答是无线电收音机的发明人马可尼。弗莱克斯纳反驳说,麦克斯威尔和赫兹的理论贡献更加有用。虽然麦克斯威尔在1873年发表的电磁理论完全是抽象的数学,虽然赫兹在1887年对他做的电磁波实验的实用价值毫不关心,但是这些看上去“无用的”的研究却为后来有用的发明打下了基础,没有他们的工作就没有后来马可尼的发明。此例让我们思考什么是“无用”?什么是“有用”?“无用”和“有用”不可轻率一语定之,就像陶罐和铁罐之鉴,需要时间检验,与时间期限的长短很有关系。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他讲述自己在大学第一学期后辍学的经历。他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其中一门是美术字课。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课。10年后当他设计第一台麦金塔个人电脑时,为发明电脑上的可变字体发挥了作用。乔布斯这样回忆说:“如果我当年没有去上这门美术字课,苹果电脑就不会发明这么漂亮的字体;又由于微软视窗是照抄苹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个人电脑上就都没有这样的字体了。”
  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看这些书有什么用?又不考试,快去做作业、做练习题。”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着重记住这一段话,画下来、背下来,考试的时候有用。”很多家长、老师口中的“有用”,要的就是立竿见影的作用。这门学科考试就需要好好学,这门学科考查不考试,就吊儿郎当地应付了事。那些考查课、选修课就真的无用吗?很多人毕业多年后,会遗憾当时学的所谓有用的课在后来变得如此无用,而后悔当时没有更多地去学那些看上去“无用”、但后来实际上很有用的课,比如一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类的课。所以,不管是自己读书、学习,还是指导孩子的阅读和学习,我们要突破功利主义,尤其是摒弃短期功利主义,辩证认识知识的“有用”和“无用”。时间会证明:“無用”之用会有大用。
  当年,有人问季羡林老先生:“您关于古代东方语言的研究,如吐火罗文、梵文、大印度佛教,于今天何用?”听了疑问,96岁高龄的季羡林肃然答道:“学问不能拿有用无用来衡量,只问精不精。”的确,真正的大师治学时不问有用无用。因为学问就是对未知世界、自然界、星空和生态的尊重。一切未知中都藏有真知,也许哪一棵野草就是将来打开生命大门的钥匙。面对茫然的未知世界,那些勇敢拓荒的人就是真正的英雄。这些以学问为乐趣、为人类不断扩充知识边界的人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所以,不妨让孩子多学点“无用”知识。这些“无用”的知识会健全人格、充实思想、照亮心灵,让孩子的人生旅途迈步稳健、行路长远。
其他文献
有一天,洋洋拿来作业让我批改,我发现她有一道题做得挺不错,扬起手想摸摸她的头夸她几句,没想到她把头一歪,躲开了。我一怔:她在躲我,是怕我?以为我要打她?  洋洋是本学期刚插入我班的一个小女孩,虽然四年级了,但她瘦小的身材显得与年龄极不相符。洋洋上课时注意力很不集中,常在桌肚里玩东西,桌肚经常被她弄得乱七八糟的,垃圾成堆,为此,洋洋没少挨我的批评。  洋洋做作业的速度慢得惊人,别人一节课就能完成的作
期刊
看到老师们与自己的纠结,与学生的纠结,与家长的纠结,本来不容易的人生更多了没有成就感的忙碌,让本来最需要有激情的一份职业暗淡无光。如果能给老师们一些解惑的技能,幫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让老师的心理成长与学科专业成长一路随行,也许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爱。  午餐后,老师们喜欢三三两两在操场、在校园竹荫的小路上散步。看到她与同伴愉悦的交流,发自内心的放松,我特别的欣慰。半年前的她还曾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沉浸在
期刊
当播放到小琪爸爸趴在母亲病床前睡着的镜头时,我清楚地看到,小琪双手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盯着沉睡中的爸爸,眼里已泛满泪花。  去年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和家人围坐在一起正谈笑風生。突然,那首熟悉的《爱我你就抱抱我》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张老师,很抱歉周末打扰您,帮帮我好吗……”电话那头,听得出那是几近哀求的语气。  交流得知,打电话的是我班小琪的爸爸。说起小琪,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且不说成绩一直在后十名徘徊
期刊
那个暑假,他和奶奶坐三轮车去亲戚家因车祸,奶奶当场死亡,他也因惊吓,医生建议休学。在休学的一年里,他家里又出了一些变故,爸爸因吸食毒品被抓,一个六年级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经历这样的不幸,即使一个成熟的男人心灵上也难以承受。  他叫张小鹏,是我班一位男生,说真的,凭着往日对他的了解,我闻其名而头疼,今天居然来到我的麾下,这也太……  开学了他还没有来,我高兴极了,他不来我也就少操一份心,在各种会考中,
期刊
如今,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地勘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传统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地勘企业在科技研发、企业管理和发展模式上进行进一步创新,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创新性人才和高水平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因此,员工培训成为企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手段,对企业来说,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企业要给予更多的支持,正视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企业人才质量,提
“大宋的罗敷”这一句引起了我的质疑,在我的记忆中,“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是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主人公,那么罗敷应该是汉代人,怎么会是“大宋的罗敷”呢?  和许多领导相似,我有一个坏习惯,在检查的时候发现问题总要指出来。这不,我就因为这个坏习惯,导致了一个错误。  一日检查到初二(11)班,发现教室后黑板报有这样一段唯美文字:“梨花是明的戏剧,不再是大唐的贵妇,大宋的罗敷,世间传扬的是
期刊
日子渐暖,河湾中的色彩日益新鲜。从鹅黄不几日便是嫩绿,在惊异于大自然神奇的时候,茂密便装点了蛙声四起的河湾,疯窜的苜蓿,河岸山沟里的绿柳无不宣示着自己的活力。  教师节,于学生来讲,这一天是追思和感恩的日子,于老师来讲是追忆反思、凝气聚力的日子。  在祝福和追忆中很多老师醉了,迷醉于自己桃李天下、满园芬芳。那些乖巧抑或是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今天有所作为,令师者骄傲不已,迷醉,迷醉!  忆往昔,我是
期刊
任何事情,都会应了“今天的事故,到了明天,就是故事”这句话,不着急,不生气,时间和等待是最好的良方。  儿子今天入职,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我在儿子的人生行囊里放上四样宝贝。  一把雨伞。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时常是风说来就来,雨说下就下,身边有把雨伞,就不要担心淋雨、湿身甚至着凉。人生也是如此,想不到的事会突然出现。世界不是你的,你是属于世界的。万变的职场,存在各种可能,如果你没有雨伞,很可能你就会
期刊
老师放手让孩子自己亲自去“体验”有时候比老师的“身教”效果更好,我们做老师的要适当地放手。  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这特别强调了教师个人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但是,我以前的一次教育经历让我感觉到还有比“身教”效果更好的一种教育方法——“体验”。  那是十年前,我做县聘教师时的事。我们班有一个叫“峰”的同学,他小平头,高个子,大花眼,脸很白。从外表来看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好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