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历史课教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oma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日趋重要。在历史课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创造性,强化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下面就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历史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实践心得。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历史课教学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这一首要因素。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空间概念强,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老师也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历史教学中要把“史”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相联系,体现了历史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时代性和复杂性。而单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是很难实现这一要求的,也给历史课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带来了极大阻碍。运用多媒体创设的形象直观的情境,能将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迅速调动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
  2.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记忆
  记忆能力是学习历史课的基本能力。教育心理学证明:感知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第一步,对记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积累,导致老师“满堂灌”,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模式的改变带来了可能,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有利条件。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更为主动,从而强化学生记忆,形成全新的认知结构。
  3.有利于学生德育培养,加强价值认同
  历史学科的内容除了“历史”本身外,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独特作用,如历史纪录片、历史剧、历史事件资料、历史人物资料等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就能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熏陶,让学生的德育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让学生的历史价值观的形成达到应有的效果,从而达到德育目标。
  二、在历史课中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几点建议
  1.要合理筛选多媒体资源的有效信息,避免信息污染
  有些年轻的历史教师往往喜欢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将找到的资料都播放出去,一节课播放十几页文稿,包括各种图片、Flash动画、影视材料、音乐等。单纯的这种做法只能造成一种信息污染,会让学生产生心理的不适感和厌烦感,从而排斥信息,故而难以做到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我们要控制好多媒体课堂中信息的传递量,选取材料时要求精勿滥。要注意选择那些与课堂知识点紧密相关的材料,要选取那些有助于理解授课内容的材料,可有可无的材料,哪怕是很精彩,也要舍弃掉,避免信息污染。
  2.要恰当控制多媒体资源的传递节奏,避免师生手忙脚乱
  一堂课的完成犹如跳一支舞蹈,在节奏上应注意轻重缓急,而在一堂课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在信息传递的速度上要适合学生接受,切忌节奏太快致使学生不知所从。
  如果用粉笔在黑板上抄一段文字,要花上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的时间,但如果用多媒体课件,只要鼠标轻轻一点,文字立刻就能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果这些文字、图片、影视、动画在学生眼前一闪即逝,如同走马观花,意义自然不大。多媒体这种传递信息的高效性,避免了传统媒体传递信息时不必要的等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任何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传入大脑,必须经过我们的大脑再反应处理,这自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而且学生得要思考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合理控制信息传递的速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理解、识记,并做好笔记。同时,要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式讲授法有机结合使用,优化历史课堂。
  3.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的教师在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上片面化,过分追求课件的生动逼真、多媒体资源的声情并茂,致使学生上课就好像看纪录片一样,把历史课堂变成了“影院”,导致学生形成了思维的惰性,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缺失。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辅助学习的手段,在历史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资源要以“史”为本,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放在首位。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资源,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历史教学的创新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正确认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历史课教学的积极作用。同时,历史教师要善于研究教材内容、研究学生学习所需,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发挥好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从而推动历史教学不断创新,使我们的历史课堂锦上添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微课程,即利用当前先进的科技进行讲课的一种方式。如何科学地利用地理微课程教学并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成为摆在地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以下是笔者在地理教学中对微课程的些许运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地理教学;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5-0070-01收稿日期:2015-10-19  “微课程”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专
职校生知识储备存在严重的城乡差距,这个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以舟山技师学院2017级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职校生知识调查表,从课堂内外的学习情况对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好英语的发音是他们进行其他学习的必要前提。本文将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PEP教材为例,探讨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
先来看两道诗歌鉴赏题:1.读下面一首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
目前,在果业生产上施肥结构还很不合理,普遍存在着施肥不科学、肥料投入不足、施肥结构及比例失调等肥料施用误区,不仅造成肥料的浪费,还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不良影响,有的甚至
"情境探疑"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设
大田茄子越夏再生修剪高产栽培,是根据茄果类蔬菜植株具有再生能力的特点,把上茬茄子收获后,以老株为母本,将其适当修剪后再生产一季茄子的新技术。大田生长头茬茄子盛果期过后,随
摘 要:语文课堂由无数个细节组合而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每一个细节,力保教学的高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细节,使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一种别样的趣味,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细节;把握策略  把握细节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农村边远山区大规模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了一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边远山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练习内容。【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1.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