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28日清晨8点,我担任主编的《凤凰早班车》节目直播刚刚结束,正要召集工作例会,手机响了起来。显示屏出现了北京医院的电话号码,心里不禁一沉。前些日子到北京探望父亲,在病榻上的他,情况已经不太好。医生年初时跟我们说,97岁的老人,在使用呼吸器的情况下坚持了3年已经是奇迹。但是,今年就很难捱过去了。
父亲说自己从小天不怕地不怕,这是他的本色,什么时候都改变不了。1966年,一场“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中国,父亲解放前任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历史和现在民主人士的身份,自然成为“牛鬼蛇神”一类。在最混乱的时期,经常传来很恐怖的消息,今天这个被抓走抄家,明天那个被揪斗殴打……幸运的是,在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保护下我们全家还是安全的。母亲要父亲千万留在家里别出去,而父亲倒认为,自己回国时间不久,对各方面还不够了解,这场运动倒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的好机会。他差不多每天清晨就出门,到各处看大字报,抄大字报,有时到批斗会场上。
在原则问题上从不模棱两可的父亲,平日待人处事通达大方,十分随和,这是几十年来所有认识他的人的共同体验,而慈爱的父亲给予我们子女的关爱,则是我们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父亲共有5个孩子,我排行第四,1951年在香港出生。当时面对沉重的经济生活压力,父亲总是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面对,从不把困难和挫折放在眼内,在我们面前,他总是和蔼可亲、通情达理。不管多忙,只要他在家吃晚饭,饭后一定抽十几分钟时间给我们讲故事。每当此时我们几个小孩子围在他的四周,一边看着书中生动美丽的画面,一边随着爸爸绘声绘色的描述,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1959年,爸爸到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给我带回来一套《三国演义》连环图,我对这套制作十分精美的图书爱不释手。后来爸爸每次到北京,总带几本适合我当时阅读的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出版后,他也是第一时间买回来送给我。在爸爸的关心和鼓励下,我对祖国开始有了初步认识,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简体字。
1964年我开始上中学一年级,父母把我送到培侨中学寄宿,“培侨”是香港左翼阵营中的一所著名学府,校内十分注重爱国主义的教育工作,在当时香港的环境中可真是凤毛麟角。我那时以为,父母让我住校寄宿是要我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能力,作为家中独子,我觉得很应该,也挺喜欢这种新的集体生活。直到1965年7月20日那一天,我才开始有点明白,父亲把我送进培侨中学“训练”的良苦用心了。
我刚好考完期末考试,妈妈不许我再去学校了,与同学朋友的联系也可免则免,甚至不准在大门外玩耍,我开始在家里“关禁闭”。不过,对我一连串的问题,忙得不可开交的妈妈没功夫给我答案,连家里的老保姆也总是跟我摇头。报纸成为解答疑问的惟一途径,我对父亲的了解,也由此重新开始。
虽然那时海外媒体对李宗仁回国的真相和内幕还不完全掌握,消息多是捕风捉影,并不准确完整,但是通过报上对事件五花八门的报道评论,我最关心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我的爸爸、“专栏作家”程思远真的是李宗仁“代总统”的亲信秘书。他不仅曾是国民党以及桂系的高层重要官员,而且就是令李宗仁先生夫妇排除万难,平安回到祖国的幕后功臣。真相的出现太戏剧化了,巨大的变化令我目瞪口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不真实的世界,爸爸也仿佛摇身变成了电影中的“007”。
直到8月13日清晨,母亲带着我们登上开往广州的火车,过了罗湖桥后,母亲才松了一口气。后来知道,为了防范台湾特务的破坏行动,各方面都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我们一家终于在北京平安团聚。随后,我被送到101中学继续学业。在国家的照顾下,我们在北京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可是父亲还是让我住校。父亲坚持让我住校锻炼,是非常有远见的举措。他的严格要求,锻炼了我的意志;他的高尚品德,指引我的人生方向;他的崇高精神,激励我勇往直前。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父亲在退休前有个宏愿:退休后写一本书,通过自己跨越世纪的一生,通过他见证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新世纪的到来……这整整一百年的历史,剖析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总结中国进步的经验,探讨中国发展的规律。父亲说,自己是幸运的,在他近百年的奋斗过程中,有幸亲身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他的个人命运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把经验和思考写下来,为建设中国的接班人留下一份参考。
在父亲百年诞辰之际,我衷心地感谢各位尊敬的前辈与朋友,感谢你们的热情支持,感谢你们为我父亲所做的一切。
(注:作者为程思远之子,香港凤凰卫视高级新闻主编。)
父亲说自己从小天不怕地不怕,这是他的本色,什么时候都改变不了。1966年,一场“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中国,父亲解放前任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历史和现在民主人士的身份,自然成为“牛鬼蛇神”一类。在最混乱的时期,经常传来很恐怖的消息,今天这个被抓走抄家,明天那个被揪斗殴打……幸运的是,在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保护下我们全家还是安全的。母亲要父亲千万留在家里别出去,而父亲倒认为,自己回国时间不久,对各方面还不够了解,这场运动倒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的好机会。他差不多每天清晨就出门,到各处看大字报,抄大字报,有时到批斗会场上。
在原则问题上从不模棱两可的父亲,平日待人处事通达大方,十分随和,这是几十年来所有认识他的人的共同体验,而慈爱的父亲给予我们子女的关爱,则是我们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父亲共有5个孩子,我排行第四,1951年在香港出生。当时面对沉重的经济生活压力,父亲总是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面对,从不把困难和挫折放在眼内,在我们面前,他总是和蔼可亲、通情达理。不管多忙,只要他在家吃晚饭,饭后一定抽十几分钟时间给我们讲故事。每当此时我们几个小孩子围在他的四周,一边看着书中生动美丽的画面,一边随着爸爸绘声绘色的描述,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1959年,爸爸到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给我带回来一套《三国演义》连环图,我对这套制作十分精美的图书爱不释手。后来爸爸每次到北京,总带几本适合我当时阅读的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出版后,他也是第一时间买回来送给我。在爸爸的关心和鼓励下,我对祖国开始有了初步认识,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简体字。
1964年我开始上中学一年级,父母把我送到培侨中学寄宿,“培侨”是香港左翼阵营中的一所著名学府,校内十分注重爱国主义的教育工作,在当时香港的环境中可真是凤毛麟角。我那时以为,父母让我住校寄宿是要我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能力,作为家中独子,我觉得很应该,也挺喜欢这种新的集体生活。直到1965年7月20日那一天,我才开始有点明白,父亲把我送进培侨中学“训练”的良苦用心了。
我刚好考完期末考试,妈妈不许我再去学校了,与同学朋友的联系也可免则免,甚至不准在大门外玩耍,我开始在家里“关禁闭”。不过,对我一连串的问题,忙得不可开交的妈妈没功夫给我答案,连家里的老保姆也总是跟我摇头。报纸成为解答疑问的惟一途径,我对父亲的了解,也由此重新开始。
虽然那时海外媒体对李宗仁回国的真相和内幕还不完全掌握,消息多是捕风捉影,并不准确完整,但是通过报上对事件五花八门的报道评论,我最关心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我的爸爸、“专栏作家”程思远真的是李宗仁“代总统”的亲信秘书。他不仅曾是国民党以及桂系的高层重要官员,而且就是令李宗仁先生夫妇排除万难,平安回到祖国的幕后功臣。真相的出现太戏剧化了,巨大的变化令我目瞪口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不真实的世界,爸爸也仿佛摇身变成了电影中的“007”。
直到8月13日清晨,母亲带着我们登上开往广州的火车,过了罗湖桥后,母亲才松了一口气。后来知道,为了防范台湾特务的破坏行动,各方面都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我们一家终于在北京平安团聚。随后,我被送到101中学继续学业。在国家的照顾下,我们在北京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可是父亲还是让我住校。父亲坚持让我住校锻炼,是非常有远见的举措。他的严格要求,锻炼了我的意志;他的高尚品德,指引我的人生方向;他的崇高精神,激励我勇往直前。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父亲在退休前有个宏愿:退休后写一本书,通过自己跨越世纪的一生,通过他见证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新世纪的到来……这整整一百年的历史,剖析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总结中国进步的经验,探讨中国发展的规律。父亲说,自己是幸运的,在他近百年的奋斗过程中,有幸亲身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他的个人命运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把经验和思考写下来,为建设中国的接班人留下一份参考。
在父亲百年诞辰之际,我衷心地感谢各位尊敬的前辈与朋友,感谢你们的热情支持,感谢你们为我父亲所做的一切。
(注:作者为程思远之子,香港凤凰卫视高级新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