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困境与突破策略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_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人才创新能力不高的问题,缺乏较好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与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学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缺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培养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困境,并且针对这些困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突破策略。
  关键词:音乐学本科 创新应用 人才 培养困境 突破策略
  音乐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特别是在当前的时代下,要使得音乐学本科人才能够在走出校园后有所作为,需要较好的创新应用能力作为支撑。无论是培养音乐教学人才还是培养音乐应用人才,都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创新应用能力。而在当前的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下降,特别是缺乏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同音乐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策略不当有着较大关系。
  一、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创新应用能力的意义
  在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与应用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创新与应用也是音乐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音乐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特别是在创作能力方面,需要学生有着较好的创新和应用能力。正是基于音乐本科教学的这一基本特点,如何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应用能力,也成为众多音乐本科教学者所关注的。事实上,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的出现由来已久,在社会人才需求的引导下,很多高校开始意识到,音乐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固然需要大量的音乐知识作为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很多音乐学本科人才在就业中,出现了音乐知识扎实却缺乏较好创新应用能力的问题,不符合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方向。同时,随着我国通俗音乐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之后,对于创新应用型音乐人才的需求更加巨大,这使得音乐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也能够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
  二、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困境
  (一)缺乏系统有效的实践教学
  在当前的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现实困境就是缺乏系统性的、有效的实践教学,高校在音乐人才培养中,普遍采用的模式为以基础性音乐知识教学为主,关于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并不多。例如很多高校的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为四年制,其中有三年或者以上的时间均为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教学,而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很短。同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也存在着不重视毕业论文的问题,仅仅是把毕业论文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将之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对于本科人才培养来说,毕业论文环节是非常重的一个部分,并非是无关紧要的,特别是对于音乐学本科人才的培养而言,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通过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相关的理论,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相应的理论创作或者音乐实践创作,是学生自主实践的重要机会。对于其他类型的实践教学来说,也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不系统的问题,例如一些高校在大二、大三、大四等各个阶段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没有真正起到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问题也是当前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音乐学本科人才在内容和形式上相较于其他专业的本科课程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区别并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很多高校采取的教学模式和选择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很难较好的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的学习兴趣,因而也难以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作热情。例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学教学课程中,以音乐知识教学为主,而在教学方法方面,所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仍是被动式的课堂授课教学,考试考查内容也围绕着所教授的课程知识内容为主,在这种教学方法下,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教学方法传统单一问题还反映出当前很多高校的音乐学教学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自身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并且也反映出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以及考查形式等方面缺乏创新,给予教学中自主教学的空间并不大。正是受到教学方法传统单一问题的影响,很多音乐学本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较好的学习兴趣,这会对其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三)不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当前的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无论是是从高校角度来看,还是从教学者角度来看,普遍存在不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问题。例如在很多高校音乐学本科人才的培养中,教学者注重的是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应用情况,日常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得学生也缺乏这种自觉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认识到培养音乐人才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会定期的开展一些创新活动,如音乐创作大赛等等,但是从其效果来看,真正能够进行音乐内容和形式创新的人才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在原有音乐基础上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并没有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当前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中,教师和高校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不重视,没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音乐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就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事实上,从近年来的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情况来看,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显著的,并且其造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会导致大量的音乐学人才在今后的音乐创作中“循规蹈矩”,缺乏打破传统的勇气和意识。   三、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破策略
  (一)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
  在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首先应当建立起系统性的实践教学系统,打破传统的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规划,在四年的人才培养中,应当重视对于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实践能力。系统性的实践教学系统包含了相应的教学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等等。就音乐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而言,实践教学应当是具有连贯性的教学体系,而不是分散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贯穿于学生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为了提高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应当秉承由易及难的基本原则,对于学生实践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点教学部分,也应当辅以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法方面,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组织学生去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音乐创作比赛或者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等等。无论何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都应当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规划以及适宜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音乐学本科人才创新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者还是高校,都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当前的高校音乐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的现象,基础音乐知识教学固然重要,但是也应当辅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教学任务,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教学课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进行任务探究奠定知识基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创作能力。而另一部分,则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任务可以是对某一音乐内容的鉴赏、感悟,也可以是在某一类型音乐范围内的创作任务,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和创作。作为高校,应当给予教学中更加自主的教学空间,例如丰富教学评估的模式,不仅仅以考试为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对于学生音乐创新意识的培养
  注重对于学生音乐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新时期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创新意识培养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思想,作为教学者,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通过举例的形式强调音乐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高校也应当在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意识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不仅仅是组织一些音乐创作比赛,而是应当围绕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核心,制定一系列的活动规划,丰富活动形式,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整体而言,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意识,需要教学者和高校的重视,应当认识到,只有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够在音乐人才培养中较好的提高其创新应用能力。同时,还应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这就需要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音乐创新,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创作思维,只要是合理的创新,都应当获得教学者和高校的鼓励。
  四、结语
  在音乐学本科人才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音乐人才需求中也更加偏好于创新应用型的音乐人才。而在当前的音乐学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如缺乏系统有效的实践教学规划,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以及不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问题。因而为了更好的培养音乐学本科人才的创新应用能力,应当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解决,建立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规划,丰富教学方法,并且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金项目:
  本文为校级课题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音乐学本科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Y15-05。
  参考文献:
  [1]于柏林,李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4).
  [2]易松.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J].大众文艺,2012,(19).
  [3]任红军.试点工作背景下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理论),2009,(21).
  作者简介:
  [1]张刚:阿坝师范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正>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我们在经济特区内,允许中外合资、客商独资办企业,允许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那么,经济特区到底其姓“社”还是姓“资”呢?这个问题在我的思想中有一个认识过程。 (一) 有了经济特区“姓”什么的问号以后,我翻阅了列宁有关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些论述,但由于没有吃透精神,总是凭主观推断想问题:一个独资(或与我们合资)经营的资本家,他的眼睛一定是盯住了我们特区所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其目的毫无疑问的是追求比国外更高的
<正>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1893—1976),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也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奠基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伟大的转折,坚持毛泽东同志生前为我国奠定的独立自主的对
<正> 1 党的十三大将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改善党的领导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基于这些年来的实践和认识的深化,重新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的一系列论述,有助于我们对改善党的领导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这是邓小平同志这些年来反复强调、贯穿于他诸多著述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
<正> 在学习华国锋同志《政府工作报告》时,有些同志对其中关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的论述,提出了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纸上刊登了一些文章,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加以汇集和整理,供参考。
苏轼诗歌所用韵部或窄或宽,所择韵脚或难或易,以及长篇古诗中自由转韵,都是服从其诗意表达的需要。苏轼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写作次韵诗,不但次别人之韵,也次自己之韵,这种写作
摘要:声乐是一门最具技巧、富有感情且带有心理活动的学科,是物质生活中的一种精神文明。声乐的学习是包含着多种因素在内的学习,其中制约它至关重要因素就是心理作用。心理作用是由外界环境获取信息,传递到人的大脑,迫使人在行为和情感上对其产生波折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在声学学习中,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传递给人生动的情感。  关键词:心理作用 声学学习 心理调控 技巧  心理作用贯
【摘要】云南各民族都拥有历史悠久的鼓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鼓承担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文化角色;在远古原始时代,鼓常用于祭祀、报时、报警以及娱神、娱人的歌舞表演。本文拟对近些年来云南地区在少数民族鼓乐继承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引起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鼓乐的继承和发展予以足够地关注和重视,并制定出一些相应可行的计划和措施。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鼓
一、“红利”的新源泉  新的“红利”不可能自发地涌现。在原有的“红利”消失以后,新的“红利”不可能自发涌现。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一种新的体制或新的机制,新的“红利”就缺乏相应的机制、体制,涌现是不可能的。  “红利”的新源泉首先蕴藏于新的体制之中。这表明,必须有新的体制,才能产生新的机制,新红利才会出现。新体制、新机制就好像一种新的制度环境,不仅能催生新红利,而且能保护新红利的获得者。资本不足,再聪
<正> 多年来,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或手段问題上,人们是把暴力革命当作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绝对规律看待的,并以此作为区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水岭。我们认为,这种把暴力革命绝对化的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诚然,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历来是强调暴力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早在1842年,恩格斯在他写的《国內危机》一文中就指出,无产阶级意识到
摘要:声乐教学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重点,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今天已经不太适用,严重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是现在亟需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看法和解决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育 改革 建议 创新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