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雕塑创作教学中实验性艺术的思考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minghu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足高校雕塑创作教学,从本质上讲,尚未构建独立与专业的自身发展空间,教学缺乏实践性,实验性艺术发展思路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实验艺术材料、思维、情感以及具象艺术关系的融入,忽视其与传统雕塑创作教学的关系,不利于雕塑教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高校雕塑创作教学中实验性艺术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雕塑创作教学;实验性艺术
   对于实验性艺术而言,其始终处于时代发展的最前端,指导艺术实践的开展,引领大众认知。实验性艺术的代表达达主义、波普主义都对传统艺术认知进行突破,以时代发展为基础,更显现实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融合,为后期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于新时期雕塑创作教学而言,要积极引入实验性艺术精髓,促使雕塑创作能够反映社会时代性,发挥指导性作用,有效应对雕塑艺术逐步边缘化的不足,以实验范围不断扩大为前提,更显概念与边界的延伸,探索契合时代创作需求的思维模式与创作方法,为教学质量的增强开创新模式。
  一、实验性艺术的涵义
   对于实验性艺术而言,从内容角度分析,其主要涉及几个方面。首先,将思想理念作为立足点,将材料与技术作为切入点,探索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另外,实验性艺术的最高目标是构建艺术社会性,从公众视角出发,进行全面与积极的探索。再次,从形式上分析,实验性艺术引入了全新的媒介形式,构建新视觉经验,涉及录像、摄影、网络等。最后,实验性艺术强调传统艺术语言与现代语境的巧妙融合,凸显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二、雕刻创作与实验性艺术的关系
   对于实验性艺术在雕刻创作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思维的拓展以及经验的积累方面,为具象性质的雕塑创造更大可能性与发展性。具体讲,雕刻中的具象写实吸纳了实验性艺术中的经验与感受,对其进行加工与处理,将雕刻中难以表达的部分进行清晰地呈现。也就是说,对于雕塑创作中的实验性,就是将创作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展现,达到对创作体系的完善、优化与突破。
  三、高校雕塑创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雕塑创作教学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于高校雕塑创作教学,在教学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以传统西方艺术教学运行模式与思路为基础,在教学结构中占比不高,很大程度被排除在高校主流艺术教学之外,尤其是在艺术潮流强烈冲击,优秀的雕刻艺术面临发展困境;其次,雕塑创作教学实践发展思路亟待优化。在当前雕塑创作教学中,实践教学存在不足。一方面,教学体系存在模糊性,尤其缺乏对文献与教学的传承,教学模式与内容缺乏创新性,尤其是观察方法、表达模式以及评价标準方面建设滞后。尽管雕塑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专业高度,但是,尚未构建正宗的中国雕塑艺术教学体系和实践方法。另外,雕塑艺术自身根基不扎实,深受相关艺术的冲击,与现代艺术与审美不同步,缺乏深度和延续。
  四、实验性艺术在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一)以情感为切入点,强化材料选择与雕塑创作的融合
   对于以材料为媒介的实验性创作方式在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首先,以情感作为切入点,将其视为核心内容,探究能够反映主体特征的材料类型,最终实现对创造者意图的准确描述。这种方式更显常规性特点,满足创作思维扩展的需求。其次,以材料为基准,在了解材料自身属性与特点的基础上,挖掘其独特性,找出材料与环境信息的融合性,借助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合理运用。对于这种创作方式,实现了思维的锻炼,突破传统惯性认知系统的不足,形成随机状态,以简单元素为起点,减少人为干预,基于多元化未知因素,构建全新体验,更显经验的有效性,实现对常规创作的充实,达到积蓄能量的作用,加快观念成熟。
   (二)依托独立意识,实现思维的重构
   对于意识而言,其深受观念的支撑。在雕刻艺术创作中,需要以主动的姿态将观念融入创作,更显思维的独立性特点。独立意识与独立观察相辅相成,更显对客观情况的准确的反馈,是极具独立性的思维系统。实践的价值体现在思维活动中,长此以往,实现对人类思想逻辑体系发展的指导性作用。独立的思想体系源于知识结构,与外部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时空共同作用的结果。鉴于主观意识的影响,形成超越性突破。观念隶属词语系统范畴,代表了长期生长的规律,随着时间的延长,实现无限扩展。
   (三)透过艺术作品强化情感的传递与表达
   对于雕刻艺术作品,其代表了作者的心声,集中体现了作者心理特点。任何意境的呈现一旦离开个体,势必变得空洞。只有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具备社会担当,无需夸大,就能自然地体现在雕刻创作作品中。只有真实的生活与感受,才能将其有效应用到作品之中。对于个体经历,共性明显,不同的个体或许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只有借助准确的表达方式,才能被感知与传达。作为具有生命力的个体,对世界拥有差异化的意识与诉求,而这些感受或者痕迹,都会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得以呈现。同时,这种表现与参与不会依赖个体意志而转移。
   (四)具象雕塑艺术与实验性的关系
   在雕塑创作教学中,主体具象艺术是核心内容,需要以传统雕塑训练为基础,培养专业能力,将其有效应用在雕塑艺术创作实践之中。基于此,要正确认识具象艺术与实验性艺术之间的关系。二者看似独立,拥有矛盾,实践经验与传统经验关系紧密,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也就是说,在实验性的支持下,雕塑创作的思维向度得以拓展,外围概念被延伸,达到对现实更加深刻与全面的反馈。具象创作方法结合实验经验,挖掘沉淀成果,借助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寓意的表达与传递。由此可见,两方面经验体现为共同生长、彼此促进的趋势,更显共同体的价值。鉴于创造者差异化的生长环境与背景,同时,个人性格爱好也各不相同,从而实现不同侧重点的选择。对于具象写实,不能简单归纳为意识形态的技术表现手段,否则就会使具象表达思维认识更显局限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雕刻家充分发挥实验性艺术手段的价值,达到具象写实与实验艺术的关系的有效平衡。立足现代社会,在时间上处于最前端,使得雕刻作品势必呈现一定程度的实验性特征。人的行为与环境息息相关,是环境的体现。基于此,作为雕刻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地域性特点下的个性差异。
  五、结束语
   综上,对于雕塑创作教学,实验性艺术的引入为其提供更具前瞻性与价值性的教学指导,强调雕塑外延的有效延伸,更显艺术思维的扩展,尤其是实现了对材料价值的全新认识,为其合理应用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实验性艺术与雕塑创作教学的融合要辩证地认识,采取适度性原则,恰如其分地引入,以期发挥最大价值,为新时期雕刻创作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祝田田.传统文化视域下以情境提高手工雕塑教学质量[J].新课程,2021(28):93.
  [2]朱福临.当代雕塑艺术教学中材料的拓展运用[J].天工,2021(04):88-89.
  [3]徐特艺.艺术设计专业中雕塑课程教学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65-166.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职旅游管理类的人才培养需求,要想保证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注重现代技术的运用,加强专业平台建设。因此,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旅游管理类平台课建设进行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旅游管理类;平台课建设;实践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近年来,高职旅游
期刊
摘 要: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日常行为习惯来说,“互联网+”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给各个行业和教育都带来很大的改进和变化,因此中学体育的教学就要借助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地加强对“互联网+”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性改革的简要探析。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改革   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是为了
期刊
摘 要: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未来几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目前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缺口。中高职院校开展休闲体育专业,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人才。中高职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丰富并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建设,为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借鉴,为后续中高职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衔接的深入研
期刊
摘 要:推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这使得教师要在所有的学科中都融入与思想政治相关的理论教育,而最终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拥有更全面的知识技能和理论思想。对于高职体育教学来说,其内容更偏重于实践部分,那么,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思路,使其能够科学的在实践活动中融入政治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同学们的德育素养。本文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探究用课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确立都使得学前教育在教育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教育体系。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占据十分关键的位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当下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本文将围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性探索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师能力,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带领全体教师,增强学校发展活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根据教育管理工作校长助理的多年实践,提出了学院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即要“领导”又要率先“垂范”,同时也要运用“制度管理”+适当的“情感投入”,外加“人格影响”并重等举措,来进行学院的教育
期刊
摘 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大学生群体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要储备力量,在此期间有着各不相同的表现,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广泛讨论。在疫情防控期间,一部分大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推动了疫情管控事业,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只有时刻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然而,少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社
期刊
摘 要:会计专业是企业非常核心的一个工作岗位,责任重大,但是这个职责对会计来说,也面临着利益和诱惑的巨大挑战,经常会有一些会计铤而走险,不坚持会计准则,违法违规,其行为无论是对个人,集体和国家,都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应用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应充分重视会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据此,本文介绍了课程思政产生的背景,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新时期会计专业人员应该必须具有的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日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互联网手段恰当的运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本论文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日本概况》课程教学为主题,探讨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日本概况》;日语教学  一、引言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个让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步提高,最大限度发挥闲置物资的价值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对闲置物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缺口很大,因此建立一个师生闲置物资循环利用平台是十分有前景的。  关键词:闲置物资;循环利用;平台建设  一、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  在我国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下,社会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关注以互联网为媒介搭建共享平台以实现闲置资源交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