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图书定价观念转变势在必行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图书的现有定价模式及弊端目前,出版行业普遍采用的图书定价方法,是成本导向定价法。在图书定价的基本方法中,无论是印张定价法、成本定价法和利润率定价法,还是其他的差异定价法、心理定价法和动态定价法等,都是首先考虑图书的印张、内容和生产销售等成本,再考虑一定的利润空间和折扣因素,最后结合图书印数得到每本书的定价。也就是说,图书的定价都是出版单位从成本角度出发,以成本为依据的。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阶层不断出现且逐步壮大。时于新阶层的政治要求,中国共产党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给予了政治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满足,如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类有了一个新的信息交流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消灭了“受众”这个概念,人们的信息交往更迅速、更平等、更方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第四媒体的概念    1998年5月,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其实,
对于企业组织来说,发端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显然是一种系统性风险。但对于与普遍遭受重创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相比,一直未能走出去的中国出版业焉知非福。不仅如此,在历史上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基于创意而不是货币的文化产业往往总能独善其身。危机下的中国出版业增长,只要国家行业政策和教育制度没有大的改变,依赖刚性需求产品生产和供给的国有出版企业似乎仍可信心满满。其实对传统出版业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引发
在汶川地震减灾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时期,“万科捐款门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论争,一些观点从“合法性”及其操作性层面来解释捐款门事件的是是非非,有的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其
本文用国际的、历史的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一个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应该是政府、资本和劳动三者之间互相平衡和制约,恰当处理三者关系,是一国走向现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