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那么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1.爱生──激励性评价的基石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像,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3.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
  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收稿日期:2010-06-18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就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  1.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刻意求新,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倡导的一个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得到了认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堂结合,让信息技术走进中学语文课堂,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素质和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着手来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语文课堂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者的关注。如何将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经过数学课题组的不断实验研究,得出兴趣对数学教学有着莫大的帮助,可我常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不会有所牵制呢?后来渐渐发现应该在运用多媒体辅助的同时解决好这一些问题,使得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对提高数学兴趣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好奇心;图文并茂;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  Theory multimedia
期刊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基于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在讲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
期刊
一堂好的政治课,需要师生的互动来完成 ,如果只有一方的活动,就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心境中学习,保持师生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学习时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我觉得才是让好每节课的关键。  1.用富有吸引力的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思想政治课,头开得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
期刊
【摘 要】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法,倡导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自我评价  Make the practice hand over to the student e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师德建设入手,提出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3个意识,进而提出对教师的三个要求,强调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服务、学习、参与的重要性,以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师德建设;教育观念;三个意识;三个要求  Strengthen the teacher virtuous constructionChange education idea  Cui Shen-qiangHe Kai-fang 
期刊
【摘 要】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欲求好胜心强,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变化很有极端性,因此学校要从加强德育教育入手,多深入调查,多家访交谈,多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要把课堂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做扎扎实实,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可渗透德育教育,用正确的言论引导学生,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化学生,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激励学生,天天如此,年年如一。当正确的思想
期刊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1.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
期刊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用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