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卒中的甘油治疗

来源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背景:脑水肿是卒中后早期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10%甘油溶液是一种高渗性药物,有可能缓解脑水肿。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后静脉甘油治疗的安全性及其对近期或远期病死率和功能转归的影响。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和会议论文集,并与该领域的一些研究者进行了联系。 选择标准:所有已完成的发表和未发表的评价卒中发病后1d内开始的静脉甘油治疗的临床转归的随机和类随机对照试验。
其他文献
<正> 背景:椎基底动脉区手术难度很大,大多数医院都不开展,并且由于基底动脉发出许多穿支动脉供应脑干,进行扩张也极其危险。 目的:比较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单纯内科治疗与内
一些非正式护理员在家中照看残疾卒中患者,但却没有进行过担任护理员角色的培训。英国的研究人员Kalra等对在患者及其护理员中进行了培训护理员减轻卒中负担方面的效果评价。
1994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卒中委员会委托一个专门研究小组撰写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处理指南[1].1996年,在静脉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得到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后,
急性缺血卒中静脉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的卫生经济学分析显示能节省总体治疗费用。遗憾地是,tPA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充分应用。美国梅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Demaerschalk等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美国增加tPA应用的经济影响。
从1980年WHO通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至今已有20多年,关于残损、残疾和残障的概念广泛用于各个领域.2001年WHO正式通过了关于功能和残疾分类的最终版本--ICF,在ICF中采用了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性等概念,并要求广泛使用.文章就该分类系统的发展历史、ICF各成分的概念、ICF的分类和编码及其应用等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VITATOPS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卒中二级预防试验,其目的是明确在既往有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的患者中,在最佳的内科和(或)外科治疗基础上补充维生素(B12500μg;B625mg;叶酸2mg)能否降低复发性血管性事件(卒中和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复合发生率。纳入标准为7个月内曾发生过卒中(缺血性或出血性)或TIA(眼或脑)。
凝血酶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有研究证实,凝血酶具有双向作用,小剂量可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大剂量则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小剂量凝血酶预处理可减轻大剂量凝血酶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MAPK信号转导途径、HSP表达等有关.
急性卒中患者极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是肺栓塞(PE)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卒中后的病死率、致残率与DVT密切相关。急性卒中好发于中年人,卒中后多合并言语、智能障碍,而且DVT
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也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实验考核方式按照单个实验前、中、后的预习、操作、实验报告情况及课程结束后的笔试结合操作考式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