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fu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表现。由于农村小学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参加过两届小学毕业班测试阅卷工作,农村小学的作文水平低于60%,优秀率不到10%,有时要想从数百名参赛选手中选出一两篇获奖名额,也找不到,众多教师为此上下求索,倍感艰辛。结合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总结出几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普通话规范语言的训练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是作文的建筑材料,每一个学生必须会讲普通话。由于农村学生每天接触的语言是地方民族语音,日常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是本地方言。因为普通话与地方语言的语法、词汇不同,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作文时常有语句不同的毛病。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課间,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二、注重对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从两个方面抓住学生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是,培养说话的兴趣。培养一种想说的习惯,并且告诉他们说前要想一想,怎么样赢得听众。要做到:
  1.正确的观点,在说之前,必须选好自己的立足点,只有摆正立场,才能抓住事物的关键,让听众明白你主张的正确性。
  2.清晰的思路,在说的过程中,说话者思维应该是清晰的,而不是混乱的否则听众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要按一定的章法排列,把自己想到的清晰的表达出来。
  3.同时教师要恰当的鼓励和评价。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他的闪光点,恰当的给予鼓励和评使之心灵慰籍,内心愉悦,有成就感,激发其表现欲望,培养说的兴趣。
  二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他能说。想说的前提是动力,有了动力,就有成功的可能。要用一个完整的一段话,表达一个中心的话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阅读、找资料,梳理讲话思路。这不就是写作过程吗?口语过关了,以后的习作也就轻而易举了。
  三、关注习作材料积累,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生最大的缺陷是基础差。由于农村地处相对边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还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文字基础知识,思想认识,习作能力等方面比城镇地区的学生存在先天性不足。农村学生尤其需要词汇积累和语言积累,阅读的重要性显得特别突出。
  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方面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布置学生随时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原始材料,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这样,使学生不但学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四、结合农村特点,正确指导学生习作
  农村不是缺乏新鲜的事例,而是我们没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当今的新农村建设,有着很多的素材可供学生去思考去写作。教师要让学生孩子们平日里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撷取反映农村特点的人物景物,比如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可指导学生现场观察,状物写景。感受自然绮丽和家乡富饶的特产;可写农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农事活动等;可写忙碌的劳动场面、可写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的精神风貌、思想品质等。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再是胡编乱造的空洞无味的东西。农村是个大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我口写我心,涓涓细流只需老师轻轻点拨就会激起文思之波澜,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好起来。
  五、重视讲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作为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爱学爱思。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适时给予指导,让优生和后进生结对帮扶,小组合作,鼓励竞争,激活士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的好品质;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讲去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的或同龄人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学生之间也容易接受,组织学生小组交换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自由争论,在争辩中学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习作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组的进程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反馈学业信息。对好的习作好的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灵活进行调整,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二次创作、三次再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不打折扣,让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是最大的“获胜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走好每“一小步”,结果就是大进步,铸造起坚固的作文城墙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农村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多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明确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这其中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摆在突出的位置,可见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趣中求学,乐此不疲。小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激发与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兴趣,在情境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识字的主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疑点和错点。一切以生为本,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更多的光彩。  创建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师教学的
期刊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我们教师来调控和掌握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都得到了增强和体现,课堂改革已蓬勃兴起。但是不少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把握不准,常常在不经意间出现偏差。静观大多小学语文课堂,不凡有: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对学习不感兴趣,或同学议论纷纷掌声四起,更有甚者课堂中师生各做各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要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一个结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要。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从培养学生“阅读”“质疑”“探究”“实
期刊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实践程度作出的价值判断,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英语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评价的作用,提出通过评价,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
期刊
1.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No matter in China or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is a broad one. “culture” was later expanded to indicate “a general process of intellectual, spiritua
期刊
教师应当如何使课堂教学艺术精湛起来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精心准备的“言”和“声”,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主动思考的激情。本着放手于学生、放课本于学生、放课堂于学生的宗旨,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语文教学的实际和校本资源等,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自由的空间
期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投身于微课的设计中去,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内涵,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和资源的再利用。这种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无论在课内学习还是课后复习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笔者尝试将微课运用到高三化学教学中来,精心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
期刊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经常不假思索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这往往会造成教师教课无趣、学生不喜欢听课的后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数学理解。”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能够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的有兴趣,同时也能使自己向专家型教师迈向前进的一步。  那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当遵循哪些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