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清廉之名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j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晋时期,胡质、胡威父子都以清廉著称于世。一次,胡威去探望在荆州担任刺史的父亲,返回京城时,父亲帐下的一名都督称要到京城办事,并与之随行。一路上,都督尽心尽力照顾胡威,一问才晓得,原来都督是想让胡威给父亲打招呼,以助其晋升。胡威立即把此人打发回去,并写信给父亲,建议撤销此人职务。父亲却说,此人情节较轻,革除职务等于对外宣传自己的清廉,故对其只是说服教育。后来,皇帝问胡威:你与父亲比谁更清廉?胡威颇有感触地说:“我远不及父亲,我清廉担心别人不知道,而父亲清廉,则怕别人知道。”
  胡威想把清廉说出来,而胡质却对清廉避而不言,这不仅是个人的性格问题,还反映了两人对清廉的不同态度。胡威的清廉无贪图物质利益的行为,却有赚取清廉之名的嫌疑,可算精神贪图。而胡质不对外宣传自己的清廉,把清廉之名也拒之身外,清廉程度自然比胡威更上一层,在清廉的境界上也比胡威高出许多。
  多數人衡量官员是否清廉,基本都以其是否拒绝物质利益为检验标准。其实这标准对清官来说并不高,因为所有清官都能做到。而胡质的言行却给衡量官员清廉的标准提了档,就是还要看官员是否贪图清廉之名。因为清廉之名较物质利益有很强的隐蔽性,常常让官员在不知不觉中“中招”。
  清朝末年,俞樾在《一笑》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京城的官吏调到外地,上任前,他去跟恩师辞别。恩师对他说:“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儿做官很不容易,你应该谨慎行事。”
  官吏说:“没关系,现在的人都喜欢听好话,我呀,准备了100顶高帽子,见人就送一顶,应该不至于有什么麻烦。”
  恩师听了这话很生气,以教训的口吻说:“我反复告诉过你,做人要正直,对人也该如此,你怎么能这样?”
  官吏说:“恩师息怒,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知道,天底下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能有几位呢?”
  官吏的话刚说完,恩师就得意地点了点头说:“你说的倒也是。”
  从恩师的家中出来,官吏对他的朋友讲:“我准备的100顶高帽,只剩下99顶了!”
  这位恩师十有八九也是官员,在清廉上他与胡威处于同一程度,名声的“高帽”在说教学生时已经收下了。
  现实中确有这样的情形,清官自己不宣传,别人却言其清廉,否则古时就不会出现“青天”的称谓。其实,别人宣扬那是别人的事,清官只需坚守“耳闻心不动”原则,不能让清廉的评价反过来蚕食清廉,否则就可能被这种贪图精神诱惑攻破,所以做到这点相对更不容易。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乾隆皇帝因为和珅到纪晓岚家搜查无赃款赃物而表扬纪晓岚。面对皇帝的表扬,纪晓岚不为所动。纪晓岚与胡质一样,没拿清廉之名当回事,很低调地认为清廉是为官从政的分内之事。
  清官不图清廉之名,在拒绝物质利益的同时,不给精神诱惑留出半点空间,让清廉做到全面彻底,从而确保其品行在坚守中不断提升。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检察风云》)
其他文献
借款变“白条”  1980年出生的吴世强,家住江苏省徐州市。他与发小杜长伟是多年的铁杆兄弟。吴世强是本科生,怎奈时运不济,2013年12月,其原先供职的单位进行一波裁员,吴世强因年度测评排在末位,拿了经济补偿金走人。他四处找工作无果,想起发小和好兄弟杜长伟开着粮油公司,提出要在杜的公司打工。杜长伟却说他正准备转行,不过,他会想办法帮吴世强找到工作。3个月后,杜长伟介绍吴世强到人寿保险公司做业务员。
期刊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雍正皇帝尚为皇子时,喜欢微服出游,曾经到浙江杭州游玩。他走出涌金门,看见一个以卖字为生的书生书法精湛,很精通永字八法。于是,雍正让这个书生写一副对联。对联中有个“秋”字,书生将“火”字移到了“禾”字的左边。雍正问:“你这样写是不是错了?”书生列举出名人的字帖为自己佐证,指出这不是错字,而是一种别有意趣的写法。  雍正问:“你这么有才华,为什么不去走科举之路,而要在这里卖字呢?
期刊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为了统一全国的国营贸易,以便完成国家的出进口计划、领导国内市场、调节全国的和地方的物资供求、促进生产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见,对全国的国营贸易
百万年薪仍贪贿不止(图/视觉中国)  2020年9月28日,孟钢因犯受贿罪、非法持有枪支罪,被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5万元。“廉价”的百万别墅  1970年5月出生的孟钢是湖南炎陵人,21岁参加工作后,在农业银行长沙分行、湘银实验银行、长沙银行湘银支行等单位任职,30岁那年入了党。  身在金融圈,和金钱打着交道,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很容易迷失自己。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