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船舶智能航行驾驶模式与对外信息交互协同

来源 :中国航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pkqp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厘清船舶智能航行状态下的船岸、船船协同关系,梳理了船舶航行的23项活动、行为及其相关方.结合实例分析了船舶智能航行各种驾驶模式及其转换与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遥控驾驶和自主驾驶模式下的船船协同、船舶与岸端机构的信息交互和协同,为提高智能航行信息交互效率,认识智能航行的船船、船岸协同关系和构建基于船岸协同的智能航行与控制系统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在内河通航船舶数量不断增加和通航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为充分挖掘海量AIS数据中的价值信息,针对内河船舶航迹预测中的精度和可靠性问题,应用循环神经网络方法,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船舶航迹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历史时刻的船舶位置、速度及航向等数据为基础,考虑AIS数据与船舶航迹的时间序列特性,基于LSTM编码-解码航迹预测基本模型,通过引入时间与空间注意力机制,模拟了船舶自身航行模式
建设绿色港口是顺应未来港口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港口污染物处置能力是绿色港口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加强绿色港口建设,在Bossel可持续发展定向指标框架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指标,构建长江内河港口污染物产生与处置能力风险分析体系,并以某省港口为例,将港口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及数量、各类污染物接收装置容量和污染物处置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模型对港口污染物产生与处置能力风险进行评估,得出港口/码头的污染物产生和处置能力风险水平.基于53份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省港口/码头的污染物产生与处置能力整体处于良好
针对在实际航行复杂光照下,船舶水尺图像二值化结果存在目标断裂或伪影的问题,提出一种在复杂光照下的船舶水尺图像二值化新方法.对每个图像子块采用OTSU算法得出其全局阈值,用改进的Bernsen算法得出子块的局部阈值,根据双阈值对每个像素点逐点二值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通过调节不同船舶水尺图像的双阈值参数可得到完整的水尺字符且能消除光照阴影;在细节保留和噪声去除方面,该方法优于传统的二值化方法.
认知安全风险是构建基于船岸协同的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的前提条件.基于船岸协同关系研究结论,根据船舶智能航行系统技术特点和“智飞”号智能航行测试结果,研究构建了船舶智能航行风险演化概念模型及其数学表达模型,分析了无人化趋向、基于航行场景和连锁效应下的风险演化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船舶智能航行风险认知和管控、政府治理以及基于船岸协同的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基于长江经济带2010~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GeoDa软件与Stata软件进行分析,探究水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熵值法确权后得出水运发展指数,将其作为解释变量进行计算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90.9%的地区呈现高高聚集或低低聚集;水运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效应,对于长江经济带内部某一地区而言,长江经济带整个区域的水运发展指数每增加1%,该地区的人均GDP增加0.577%;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受自身水运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受长江经济带内部其他地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