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灯真的能预防近视吗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z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市面上突然冒出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护眼灯,价格,U~2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预防近视,家长们不惧高价,争相购买。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其效果并不像广告宣传的那样明显,甚至有的孩子近视发展得更快了。
  护眼灯真能护眼吗?目前市面上护眼灯都宣传“无辐射”“无频闪”“无阴影”“无炫光”等功效,其最主要的卖点是无频闪,也就是说这种灯的光线稳定,不会一闪一闪的。其实,护眼灯从真正意义上讲,不是无频闪而是高频闪,是高到人眼感觉不出的频闪而已。护眼灯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把低频闪提高至高频闪,但高频闪绝不是广告中所说的那样无频闪,长时间在这种灯光下看书,眼睛同样会疲劳。
  国家虽然对灯具有产品标准,但对护眼灯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所谓的护眼灯其性能与普通灯相同。在检测的时候,质检部门只能检测它有没有达到普通灯产品的标准,但是对“护眼”这个功能是无法判定的。其实护眼灯更多的只是商家玩的一种概念,并没有准确的数据来支撑它所谓的护眼功能。
  专家认为,护眼灯与普通灯没什么太大区别,一般情况下节能灯基本就能满足人们日常的用眼需求。不过对一些人质疑护眼灯是否因为高频闪而会对大脑产生高辐射的问题,专家表示,也不能因为对护眼灯的护眼功能有质疑,就说它一定会产生多大的伤害。现在没有任何实验证明护眼灯会产生伤害大脑的强辐射。
  导致近视原因有多种
  用眼姿势、卫生习惯、遗传、营养等因素都与近视有关,过度用眼患近视的可能性较大。保护视力不一定非要用价格较高的护眼灯,用可调节光亮度的白炽灯就可以,因为白炽灯光线没有闪动,使用白炽灯也不需要变频电子镇流器。居家使用灯具时要将照明用途和阅读用途区分开来,对发光不稳定的旧日光灯灯管要及时更换。保护眼睛最有效的就是加强对用眼卫生的重视,同时多做户外活动。父母可以把孩子的书桌放在窗下,给孩子提供远眺的机会。
  目前家长给孩子使用的阅读光源有白炽灯、日光灯和节能灯。白炽灯的光偏红,光线里的红外线成分较高,将电能转化为光源的光效比较低;日光灯的光效比也只有20%,而且光线闪烁性高;从光效比的角度而言,节能灯相对较好一些。其实每秒闪20次以上的光,人眼看来就是比较稳定的光了。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灯光能保护眼睛,什么样的灯光对眼睛伤害大,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实验结果。
  科学用眼比护眼灯有效
  如今一些孩子和家长对护眼灯的认知和使用存在误区,家长觉得用了护眼灯即可一劳永逸,反而忽略了对合理用眼的重视。合理用眼、间断用眼,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生的课间远眺可使同等用眼幅度下眼睛不至于过于疲劳;通过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打乒乓球来主动锻炼眼肌;从均衡的饮食中补充钙、镁、锌等微量元素;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上半身应保持颈部直立,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书本与课桌的角度要保持在30度左右);尽量少玩电脑、电子游戏,少看电视。另外,给孩子使用的灯光不要有颜色。不少家庭都安装了有颜色的吊顶灯,色灯是不适合作为阅读光源的,视细胞能够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如果光源偏重于某一种颜色,对于视力的损伤较大。浴霸的灯光更是绝对不能直视,它发出的是红外光,严重伤害视力。
其他文献
心肌病是年轻人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有所上升。之前有研究表明,青春期体重与男性在未来患心肌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对女性来说,这种相关性是否成立不得而知。为弄清这一点,瑞典哥德堡大学开展了一项研究。   研究纳入了138万余名处于育龄期(18~45岁)的女性,随访时间长达33年。研究人员采集的初始数据,包括体质指数、吸烟情况、受教育程度和既往病史等。随访期间,共确诊1699例心肌病,受
1 网银是我爸帮我弄的,用的时候发现验证信息是:“女儿努力!”  2 妈妈说:“想你的时候,就一个人去逛街,想象着那些漂亮衣服穿在我女儿身上是什么样子,这样我就开心了。”  3 家里买了一台大电视机,我想放客厅,可老妈想放他们卧室,一直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老妈妥协了。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老妈发短信:我想把电视机放我和你爸卧室其实是想让你能来我们屋看,这样可以多陪陪我们……我当即释怀,忍不住大哭。  
随着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器的日渐普及,电磁辐射越来越引起公众焦虑。于是,各类防辐射服应运而生,销量节节攀升。对于准妈妈这一特殊群体来说,防辐射服几乎成了标准配备。虽然,对于商家宣称的“抵挡99.99%甚至99.9999%的辐射”云云,许多准妈妈也是将信将疑,但出于“求平安”的心理,还是对防辐射服趋之若鹜,准妈妈甚至没怀孕就开始穿,只当做预防。  然而,央视《真相调查》的调查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实验证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一道奇异的风景线——一些相同的汉语词汇,在两国有着截然相反的意思。比如“东洋”这个词,在中国使用的时候,通常指“日本的”,近代史上从日本进口的人力车,就被称为“东洋车”;日本侵华战争期間,日本人也被称为“东洋鬼子”。而在日本使用的时候,通常是指“中国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有一个“东洋馆”,10个陈列室有一半展陈的是中国文物和艺术品,从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到汉唐时期的画像石,从
一  早,早到天蒙蒙亮的时光叫“清早”。  我特喜欢“清早”这种对时间的表达,因为它有韵味。  它是讲出早的味道的词。清,有颜色,天青,天青如水,所以在“青”字上加三点水。早到天亮一线,天青如水,有色彩还有温度,有凉丝丝的意味。  早,在冬天早晨六点天冒亮,墨墨黑,六点之后,天幕徐徐拉开,白天出台,世界大舞台,各色事物开始一天的表演。  我喜欢“起”,起之前是醒。醒之前我不做主,我的身体自己做主,
老张今年67岁,腿脚一直不错,没事爱到处走走。可是近半年来,老张外出散步时,常觉得小腿酸痛,在路边休息一会儿,感觉小腿不痛了,再走,可走不了一会,腿又开始痛起来,这个症状一直存在。最近,老张辗转了医院几个科室,终于血管科的大夫为他确诊了,原来老张得的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幸亏他就诊及时,否则很可能导致截肢。  间歇性跛行一般分为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和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两种。常说的间
刚刚退休的王大伯,因头晕胸闷、全身乏力去医院就诊,经检查后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医生根据王大伯的体质状况和平时饮食习惯开了一张处方给他。王大伯接过一看,上面没有一款药名,而只是写着: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戒烟限酒,每天户外活动30分钟等一些生活起居的日常行为及预防保健事项。王大伯感到十分不解,医生解释说:“你的病不是器质性的,不需要服药,只要注意一下生活方式,照着处方上写的做。病就会很快好的。
老了就一定得深居简出,年复一年做高龄“宅男宅女”吗?医生的答案是:不要!  随着年龄增长,人不仅各个器官开始老化,精神方面也会逐渐老化,表现为健忘、易走神等。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刘中霖副教授提醒老年朋友们注意:进行精神运动可以延缓精神老化,动脑、动眼、动笔都是不错的选择。到底哪些精神运动有益老年朋友,且听专家一一道来。  多看益智、纪实类节目  老年朋友看电视时,不要单纯看一些电视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这意味着,每天至少1000多人猝死。中青年人猝死比例不断上升引发关注,专家表示,这与过度劳累、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对家庭而言,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责任大。对社会来说,中青年人往往承担着重要工作,坚守在重要岗位,任务重,工作量大。可是,他们的健康状况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猝死,一个听起来让人有些恐惧的词,它也许离我们并不远。一般来
詹小洪  离散家属比常人更盼望朝鲜半岛的统一。  离散家属是朝鲜半岛特有的名词,是上世纪50年代初那场战争造成的悲剧。2000年6月中旬,朝鲜金正日委员长与韩国金大中总统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南北世纪会谈,签署了《6·15宣言》,此举极大地缓和了朝鲜半岛局势,改善了南北关系,其中让离散家属不定期地会面团聚,是这次会的最大成果之一。  据韩国媒体披露,从2000年起到目前,南方申请与北方离散家属见面的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