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和提高教师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能促进学校的内部团结,使教师们可以获得更多样、更广阔、更丰富的专业资源,能够通过以活动为载体创设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增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团队凝聚力;搭建资源互换平台,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供创造性平台;跨界(学科界限、学级界限)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形成“接受习得、探究发现、体验分享”三位一体学习状态。本次研究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力求教师们在不断交流沟通吸收不同的经验和经历同时重新整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职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授课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以探索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学生学校效果的新途径。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本;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89-02
  作为职业学校,随着新的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程中实施,学生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而学生入学的专业基础又很薄弱。如何在二年的学习实践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提高专业技能,满足企业需求,成为摆在教师眼前的重要问题。也就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如何让教师们在不断交流沟通吸收不同的经验和经历同时重新整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职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授课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以探索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学生学校效果的新途径。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现状
  (一)教师自身合作意识不强
  平时在学习工作中,老师群体合作的学习,平等协作互动的专业引领,以及以人为本的评价文化等,在过程中氛围都明显不足,虽然教师之间有沟通交流,教师也会进行反思,但是反思方式大多都是依靠自我反思。尤其是在教师集体听课、评课时会碍于情面而作一些蜻蜓点水式的发言,长此以往下去的最终结果就是走过场式的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缺点,根本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教师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目的不明确
  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活动没有充分考虑教师之间有效的互动,往往流于形式。大多数活动中反映的仅仅只是一些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为中心发言,与其它教师似乎关系不大。因此最终成为仅仅只是分享信息,教师之间不能很好的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感受,活动主题没有针对性,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使老师们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这样的态度是不合时宜的,这不仅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教师影响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
  (三) 教师不能很好的合作学习。
  当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重中之重,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靠的就是教师们集体智慧。而目前,在教师中不乏一些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一定优异成绩,而不与他人共享,或者是不愿意和他人合作的现象,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也同时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研究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目的也就是打破学科的界限,打破教师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们一起交流协作,碰撞出新的火花,提高教学效率。
  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一)不断获得知识,促进专业化成长
  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知识的创造发生在教师相互交流沟通、分享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内的互动学习,使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不同教师个体利用和传递不同的知识经验,在相互交流生成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因此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不断获得知识,促进专业化成长。
  (二)积极教学革新,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生命彼此感应,思想彼此碰撞,教、学、研合一,都在不同的起点上实现多样的、最大的发展可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更高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积极的教学革新、良好的协作性与职业认同感,教师集体能力也会有一大步的提升,以此来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能力。
  (三)打破原有的局限于某个学科的教研方式,根据职业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个性化的教育
  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可以跨学科进行“自助、合作、开放”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思想行为,让教师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共同寻找到解决对策的办法,在相互支持和合作中可以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最终为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环境,达到跨界 (学科界限、年级界限)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接受习得、探究发现、体验分享”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学习的新模式。
  譬如在二维短片创作这门课中,可以分设不同的环节由各乎老师一起完成,如语文老师辅导文字脚本创作,德育老师完成如何协作沟通等心理工作,音乐老师完成短片的音乐选择编辑,专业老师分别完成人设、场景设定,分镜头绘制,动画制作,后期处理等环节,这样就可以将所以知识都融入到这部二维短片中。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进行分析、评价和教学实践,并且通过学生代表反馈学习效果,分析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否适用。最终在这样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学习情境中,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最终可以更好的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们可以真正的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三、创建学习共同体平台,产生更多样、更广阔、更丰富的专业资源
  (一)以活动为载体创设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增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团队凝聚力
  学习共同体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成员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东西,而是按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各类活动,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目的。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让老师们展示各自的成果,如课例、公开课、教学设计等,小组成员一起来观看和分享,一起来解决遇到的问题,由“一人忙变为大家忙,一人学变为大家学”。形成了平等、互助、开放、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工作氛围,教师体将知识技能由模糊逐渐到清晰,由浅层逐渐到深层,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们体验到了学习与创造带来的乐趣,对工作的责任感和满足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教师们能够主动地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教育智慧增强自身能力,财时也为其他教师同事们带来了智慧。   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同行的经验和知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搭建资源互换平台,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是一种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合作交流的有效方法,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学现象、教学资源等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QQ空间上等,不仅进行自我学习研究还可以供其他老师共享,其他教师跟帖,增强了教师的协和队意识、科研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共享性强、资源丰富的优点。网络学习让很多教师可以不再局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学习,不仅教师们感觉到了网络资源空间无限,内容丰富,也能够起到督促各位教师对资源的充实和更新,最终达到学习共同体的资源互换,共同提高的目的。
  网络不仅是资源的载体,更是沟通与实现教师之间专业与情感交往、展示自我的载体教师培训学习中这个平台应该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建立教学资源库,网络学习与沟通,专家在线论坛等等形式,给教师们搭建了学习与沟通、反思与提高的平台。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优化课堂教学
  1.充分利用网络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与学生在寂能双向或我向的交流,学生可以在教师所提供的网络信息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或回答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清晰的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如:在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可以通过QQ、云盘、学习网站再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就打破只能在教室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网络可以迅速的做到即时传输及时反馈,所以就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出作评价,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调整教学进程。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如果教师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创造,那学生就犹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种的农民一样,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潜能就释放出来了。当鞋合脚的时候,脚被忘记了。
  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走出教室,做到随时交流、随时启发、随时进行智慧的碰撞,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在他人的教学得失中、教育案例中、育人方法中产生新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育教学现状,当教育适合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生命的伟大创造。” 教师们要在学习共同体下及时地强化共同学习的目的,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们的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越英.打造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
  [2]周成海,衣庆泳.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J].教育科学,2007.
  [3]姜勇.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4]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4-215.
其他文献
介绍了国内外C2氯溶剂的生产状况、发展趋势及应用情况。
探讨了氯代异氰尿酸合成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摘 要:大学生德性养成需要进行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才是德性养成的最终归属。道德理论知识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获得,而要将这种“知”转化为“行”,即“知行合一”,就需要二者的统一。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性养成;德性;德行  一、高校大学生德性概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德”,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互相联系的一种内在品质。而关于“性”,是指人自身存在的本性品质。在我国,《中庸》首次将“德”与“
我是比较典型的30至35岁男人:寻求一种长期的价值,而不是局限于短暂的一个目的.到这个年龄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普遍具有责任感.
继去年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首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资质后,创业中心日前又成为科技部火炬中心首批国际科技合作依托机构试点单位之一。
摘 要:我校前几年合并了几所学校,同时根据教育部对高职学生培养要求,对高职教学进行改革,加大对学生的实验实训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在走访了全市各个兄弟院校之后,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和实施,确立了我们实验实训中心的任务和功能。我们还试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把实验室租出去,把企业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去企业,去生产一线实习实训。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实验实训
摘 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意识在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储备信息量,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23-01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数
摘 要:当今我们处在一个人才生存、发展的时代,处处存在着竞争和变化,虽然提倡的是和谐社会,但是个人社会的发展也很重要,在个人发展中需要运用科学和有效的方法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提升自身素养,在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也需要合理的管理和规划。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因素结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86-02  大学教师
摘 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行为的有效性进行系统化研究,以促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呈现行为;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