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从毒草变良药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岳阳有座名叫黄藤岭的山,因漫山遍野长着黄藤而得名。这种黄藤,属卫茅科雷公藤属,所以它的通用名叫雷公藤。因其毒性很大,只需服下六、七枚雷公藤嫩芽,就可丧生,故取名为断肠草。相传“神农尝百草,死于断肠草”。几千年来,人们对于神农献身医药的精神,充满了敬佩之情。
  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有篇“水莽草”的故事。描写一个姓祝的书生,因路途口渴,正好遇见卖茶的美丽少女,饮茶一杯,顿时腹痛难忍,中毒身亡,原来此茶是用水莽草泡的。祝生死后,变成了“水莽鬼”,但他不肯找“替身”害人,反而救活了许多中毒之人。由于他的正直,最终受到人们的称赞并获得美满的爱情。
  什么是断肠草和水莽草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莽草,又称芒草、鼠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为迷罔,故名。”又在“钩吻”条下论述:“钩吻即胡蔓草,信人谓之断肠草是也……生滇南者花红,呼为火把花。岳之谓之黄藤……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黑烂,又名烂肠草。”据考证,莽草、钩吻、黄藤、火把花,都是有毒之品,民间都有断肠草之称,故不少人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火把花是昆明山海棠,黄藤则指雷公藤,它们俩是一对“孪生姐妹”,同属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而莽草是木兰科八角属植物,钩吻是马钱科胡蔓属植物,它们科属不同,不能混而不分。
  雷公藤,作为内服药应用的历史不长。30多年前,有个不堪麻风病折磨的青年,特地找到此山,采了一把雷公藤煎服了一碗,想从此了结生命。不料服后上吐下泻,昏睡了一天,不但没有死,反而觉得全身轻快,病痛去了大半。这个绝处逢生的故事,传到麻风病防治医院,使医生受到启发,于是试用雷公藤煎剂内服治疗麻风病,果然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1976年湖北省成立雷公藤研究协作组,开展了对雷公藤的药理、药化、毒性、剂型等的研究工作。实验证明,雷公藤提取物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舒张血管和类似激素样作用。专家鉴定认为: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以后全国许多地区都相继开展了对雷公藤的研究工作,雷公藤从默默无闻的民间草药,成了颇有名气的“药坛新秀”。现在雷公藤的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内、外、妇、皮肤、疮疡、眼、耳鼻喉科等疑难病症的治疗,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从此,雷公藤由人人惧怕的毒草,变成了备受欢迎的良药。
其他文献
我是消瘦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男75岁)。1997年12月经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我把自我监测比做“侦察兵”认为只有当好“侦察兵”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糖尿病是一组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是。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病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自我管理驾驭好综合治疗的“五架马车”。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示:“糖尿病自我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战胜
<正> 一文学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人们关于文艺的起源、范畴和发展的种种见解、论述,还没有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诸如“艺术摹仿自然”说,文
根据美国TOGA水位中心所提供的1975-1988年水位月平均资料,分析,讨论了热带西太平洋水位的年际变化特征,特别是与ENSO事件有关的低水位现象,此外,还重点叙述了1986-1987年ENSO事件中水位沿经向和赤道剖的变化,以及
小刘的父亲今年52岁,这两年来脾气同往年不一样 ,常为一些小事情大动肝火,而且比较敏感多疑。小刘带他在当地医院看医生,医生说这是男性更年期。小刘很不解:我只听说过女同志有更年期 ,难道男同志也有更年期?    众所周知,女性有典型的更年期症状,而且常有专家撰文指导女性如何度过更年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男性也有更年期,多在50~55岁出现,比女性更年期约晚出现5年,且在更年期性格等方面也会发生改变,
【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013-01  围产保健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门围产医学。是开展围产医学和保障母婴生活质量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和以往孕妇保健不同,是在孕妇保健基础上充实了新内容,运用新方法和技术,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进行预测和监护,进行母子的统一管理。近年围产保健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快,各项工作正在不断完善,  为进一步
<正> 我们所面临的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一个有结构、分层次的整体系统,它具有一般巨系统的结构特征。从总体上看,客观世界是一个总系统,在这个总系统之下又有若干并列的次
肋间神经痛是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胸椎退行性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
使用1979年1至1984年12月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对热带地区积云对流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积云对流活动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积云对流区主要东西向,位于南印度洋和西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