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案例分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H学校重视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对日常训练,运用师生积极互动讨论以及不同的奖励方式,创设、提高和增强了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案例实录:W班的一堂数学课
  一年级w班教室干净整齐,第二节课前的每张课桌已摆放好课本和算盘。黑板左侧挂着一个大算盘,中间是电子白板显示着一道图文并茂的数学题。上课铃响后,学生们陆续地走进教室,双手放在桌上端正地坐好。老师走进教室跟学生问好后,在悬挂的大算盘下画了一个方框,瞬间,学生们齐刷刷地拿出算盘摆在胸前,老师喊“准备”,全体举起右手,做好拨算的姿势,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就像训练有素的战士准备听候将军发号施令。老师报数,学生拨算,完成后快速举手示意。只见老师手上拿着一张纸片,边报数边巡视着每个学生的情况,在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那儿弯下腰,从纸片中撕了一面小红旗贴在算盘边上。珠算练习进行大约10分钟后,老师在那方框上画了一条斜杠,学生们将算盘收起来,有的放人书包中,有的放进抽屉里
  接着,老师让学生们翻开书,回顾上节课的习题,电子白板上呈现了图片和文字,要求齐声朗读题目,并点了几个学生分析内容,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多余信息,当学生分析回答正确时,老师给予及时肯定:“答得很好,真棒!”对分析错误的学生,进行引导修正。两道练习题复习完后,要求学生对照黑板答案,相互检查或者自查。在新课中,老师同样让大家齐读题后,找了两个学生再读题,分析题中有效和多余信息,问题又是什么。然后问学生该如何计算,怎样写算术式,如何作答。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听课,少部分学生有点坐不住的感觉,老师说道:“我发现第3小组很认真,坐得很好,待会下课全组都来我这领取一面小红旗。”此刻全班学生马上坐好。就这样,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回答问题,并告知运算方法和思路。一道题目讲完后又进行了类似题目举例,以同样的方式,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及时更正与指导。
  课堂小结时,老师开启电子白板伴随着欢快的背景音乐呈现出动画算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答对的学生得到老师肯定的“答对了!”“你真棒!”等口头表扬,并主动地上台领取小红旗,喜悦的表情露在脸上,拿着小红旗贴在数学课本的第一页,有不少学生的数学书上早已贴了好几排小红旗……这时候,下课铃响了。
  二、案例反思
  (一)通过日常训练,创设小学生课堂行为养成的氛围
  多样化的课堂练习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运用了多种练习方法:珠心算练习、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珠算练习时,当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和划一条斜杠后,学生就条件反射性地统一拿出算盘开始做好拨算标准的姿势,随后又迅速地把算盘收好,这看似简单的行为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训练后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书面练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口头练习是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上述能力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各种练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练习中去踊跃答题,形成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个别思想开小差的学生也被吸引进去,不良行为得以改善。
  (二)运用师生讨论,提高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能力
  在这堂课里,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题意,先让学生进行读题,去捕捉题中的信息,抽丝剥茧地跟学生讨论,帮助他们理解题中信息内容,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整个课堂中拥有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并对问题有所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后,教师接受信息并做出反馈。教师对学生进行持续关注,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回答,观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对题目意思是否理解清楚,若出现错误则即时更正,在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时,教师会示范做出举手的姿势,要求学生先举手再点名回答,等待其他学生回答完后再补充,课堂讨论气氛热闹但并不吵闹。
  (三)利用有效奖励,增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在小学课堂与实际教学活动中,奖励在小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合乎情理的奖励不仅可以促使受奖学生重复和继续良好的行为,而且还会促进未得奖励的学生向受奖学生学习,甚至改正不良行为。在这节课中,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了小红旗的奖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增强,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以不随意型为主,当小部分学生在吵闹时,教师并没有禁止吵闹,而是对表现好的小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和集体代币奖励,这能让吵闹学生的行为有意识地自我约束和改变。
  三、结语
  一年级小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校园生活,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守则,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运用积极的师生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有效的奖励方式对小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引导与强化,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課堂行为习惯,唯有这样才能成就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其他文献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造力的培养教育亦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可塑性都是黄金培养时期,抓住这段时期合理正确地引导孩子,对于孩子的培养有着极大的益处。因此幼儿教育中的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幼儿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主题,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时,学校、家庭都应正确认识到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策略,积极合理地启发引导。  一、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幼儿创造力  《创造的幼儿教育》中说道,平等自由是
一、民间美术剪纸教育的概述  剪纸教育源于民间美术,是通过剪刀和刻刀来完成的一种平面艺术,造型或虚或实,黑白分明,富于想象。作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内涵博大精深,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一朵绚烂绮丽的奇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观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发展,剪纸文化我们农村幼儿园再次翻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重放昔日夺目光彩。  二、幼儿园教育中利于开展剪纸教育的因素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因此,我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合到幼儿的生活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中去,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基于国学教育的特殊性,要想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国学教育,就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规律以及能力,因此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很值得我们讨论与交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在园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也给我们的幼教工作明晰了努力的方向。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幼儿园如何借区域游戏活动来助力幼兒自主发展和自然成长,也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材料投放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善于给幼儿搭建发展的“梯子”,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例如区
新课程改革促使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使课堂教育模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传统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育要求,急需通过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有效结合来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文章在简要概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应用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的应用策略,以期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引言  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微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数学,一直就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调动学生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邓小平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 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 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同样,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所以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
1960年,时任美国经济协会年会会长西奥多·w·舒尔茨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主题演说,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人,是劳动者,是财富的创造者,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将人力资本发挥到最大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精神脱贫理念的最重要体现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的观点。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
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之分。学生处于深度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空前活跃,情感体验深刻。学生的“突发状况”是学生学习状况的真实反映,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体现,是课堂宝贵的生成资源,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小脸通红,双眼放光,达到深度学习。所以,及时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课堂不断绽放异彩。  课堂上,学生安静地听讲,时而做做笔记
实验性是小学科学课程独有的特性,也是由于其特有的能够动手实验这一特点使得更多的小学生爱上了科学课的学习。但是近年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上科学课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整个课堂氛围也不够活跃。究其原因,与教师所选择的实验材料有紧密的关系。而结构性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实验和他们原有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将其广泛地应用到小学科学的教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三年级测量小草根的长度到四年级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任何现象的得到和规律的总结都必须通过实验来证实,只有观测和实验才能告诉我们,哪些猜测是正确的,哪些想法是错误的,更进一步发现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由数字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由实验测得的数据,必须经过正确的记录和科学的处理,才能更直观准确地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实验结论。  什么是数据处理?许多学生认为所谓的数据处理不过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