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标题中的辞格艺术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mingming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标题是新闻之眼,在新闻标题中恰当地运用各类辞格,有助于增强标题的表现力,使人印象深刻。本文以《西安晚报》中的新闻标题为例,集中探讨新闻标题中辞格的修辞特点。
  关键词:新闻标题;辞格;修辞特点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0-0130-04
  
  
  一、引 言
  新闻标题被誉为新闻之“眼”,是新闻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是对于新闻的再创作。好的标题可以大大提高新闻的阅读价值,为本来平淡无奇的内容增添一些趣味和悬念,令人过目难忘。因此,新闻标题的制作除了要遵循准确性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这样才能使新闻标题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引发读者进一步的兴趣和思考。好的新闻标题,既要遵守新闻的客观原则,又要尽可能使用一切语言中的修辞手段,形成新闻事实和语言修辞艺术的完美结合。
  修辞是我国汉语言文化的瑰宝。诸多修辞技巧的运用,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1]。消极修辞讲究内容的明确通顺和形式的平匀稳密,而积极修辞则强调在内容上对经验的融合和在形式上对感性因素的利用。积极修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辞格,又叫“修辞格”、“修辞方法”,是指“为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2]”灵活运用各种辞格,能够使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产生丰富的蕴涵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20世纪以来,修辞学与众多其他学科相结合,显示出巨大的实用价值。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流动形式,新闻话语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修辞学家的关注。“修辞为拟制新闻标题提供了广阔的语言艺术天地,利用它可以拟制出既能充分反映新闻内容,又富于吸引力、感染力的新闻标题来。[3]”在新闻标题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帮助新闻言语者更加生动明确地表达意图,同时满足大众的多种心理和审美需求。
  本文选择在西安地区拥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西安晚报》作为语料收集的对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选取了从2010年6月23日到7月15日的1977条新闻标题,结合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集中探讨新闻标题中的辞格运用特点,希望能够对报刊新闻标题的制作提供一些资料之用。
  二、新闻标题中的主要辞格
  在本文选取的1977例新闻标题中,运用辞格的有861例(其中辞格单用741例,合用120例),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比喻、借代、引用、拟人、对偶、反问、仿词、对比、呼告、排比、婉曲、双关、夸张、反语、拈连、设问和映衬。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常用的辞格做一些具体分析。
  (一)比 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反喻等。在新闻标题中使用比喻,能够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加深体会,给人鲜明的印象。在本文选取的新闻标题中,有209例运用了比喻辞格。例如:
  (1)新“红楼”像个顺从的好学生(6月30日)
  (2)世界杯就是四年一次的高考(7月2日)
  (3)存储记忆功能强大(引题)复印机硬盘或成“泄密炸弹”(主题)(7月12日)
  (4)探班如探“军情”(7月15日)
  (5)西安力争中心城区和旅游景点周边等架空线缆落地(引题)3年至5年重要路段告别“蜘蛛网”(主题)(6月25日)
  (6)儿子因袭警被击毙(引题)美警察局长父亲节收“致命礼物”。(6月25日)
  (7)“虚拟大餐”端上来(主题)多国艺术家古城献上“数码艺术”(副题)(7月3日)
  (8)乌拉圭2:3德国(引题)季军争夺战不是鸡肋(主题)(7月12日)
  例(1)是比喻中的明喻,结合新版《红楼梦》高度忠于原著但过于忠实原著,没有让观众有更多的遐想空间的特征,以“像”为喻词,将其喻为顺从的好学生;例(2)(3)和(4)是比喻中的暗喻,分别结合世界杯与高考都是四年一次,复印机中存储功能强大、一旦泄密便会产生极大负面效果的硬盘和炸弹,世界杯谨慎小心的采访与刺探军情相像的特征,以“是”“成”和“如”为喻词,将世界杯、复印机硬盘和世界杯探班分别喻为高考、炸弹和军情;例(5)(6)和(7)为比喻中的借喻,直接以蜘蛛网、礼物和大餐比喻线缆、儿子因袭警被击毙的事件和数码艺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更加密切,得到强调;例(8)是比喻中的反喻,以“不是”为喻词,采用以反托正的方式,表现世界杯季军争夺战并不具备人们想象中的“鸡肋”特点,而是异彩纷呈。
  (二)借 代
  借代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辞格,也叫“换名”。在新闻标题中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的效果。本文选取的新闻标题中有194例运用了比喻的辞格。例如:
  (9)为防双重间谍,俄严查回国人员(7月15日)
  (10)偷窥“桑巴”(6月25日)
  (11)迎接世博会,“阿拉”也是软实力(7月13日)
  (12)“铁链男”康复回家,与邻里拉家常(主题)家人赶制豆腐谢恩人(副题)(7月7日)
  (13)先诉阎崇年又盯上于丹(引题)“挑错”副教授再告中华书局(主题)(7月9日)
  (14)“老祖宗”当年可是邦女郎(主题)新《红楼梦》“贾母”来头大(副题)(7月2日)
  (15)2200台赌博游戏机30分钟成碎片(6月25日)
  (16)业余时间攻读学位(引题)李瑞英戴上博士帽(主题)(6月27日)
  例(9)是整体代部分,用俄罗斯国家名称直接代替俄罗斯情报部门;例(10)(11)(12)(13)是标志代本体,分别用巴西人擅长的桑巴舞代替巴西足球队、用上海方言代替上海的文明礼仪活动、用需要用铁链锁起来的特征代替患有狂躁症的男孩王伟和用爱挑错的特性代替山西大学副教授白平;例(14)是专名代具体人物,分别用“老祖宗”、“贾母”和“邦女郎”代替即将扮演和曾经扮演过这两个角色的著名演员周采芹;例(15)(16)是结果代现象,分别用“成碎片”和“戴上博士帽”分别代替西安市公安局组织的公开销毁赌博游戏机活动和以优异成绩读完了博士学位的央视著名主持人李瑞英,起到了重点突出、形象鲜明的作用。
  (三)引 用
  引用是指在表述中借用现成的话(或诗句、格言、成语或他人的话语)的一种辞格。新闻标题中,常截取重要人物的较为关键性的话语来概括主题,或表达观点,给人开门见山、清晰明了之感。在本文选取的新闻标题中有115例运用了引用辞格。例如:
  (17)舞钢鞭,81岁大爷老当益壮(6月23日)
  (18)吉拉德:澳大利亚“极妙”女总理(6月25日)
  (19)15岁“幺儿就埋在废墟中”(主题)贵州关岭山体滑坡已发现1名遇难者(副题)(6月30日)
  (20)陌生人来电令刘先生全家慌作一团(引题)“你娃被绑架了,快拿20万来”(主题)真相:刘家女儿正在教室上课,“绑架案”只是个骗局。提醒:如果接到类似电话别惊慌,应及时报警沉着应对(副题)(7月6日)
  例(17)引用成语“老当益壮”,显示出老大爷体格健壮、精神矍铄的特点;例(18)引用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她是一名极妙的副总理,终有一天也将成为一名极妙的总理”的盛赞中的“极妙”一词,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地从侧面表现这位新上任女总理高超的执政能力;例(19)和(20)分别用贵州山体滑坡被埋在废墟中的遇难孩子的母亲和市民接到的诈骗电话的内容直接再现当时悲痛和紧急的情景,突出醒目地表达对这位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同情和对接到诈骗电话的父亲的关注以及对市民的提醒。
  (四)拟 人
  拟人是比拟的一类,指根据想象把甲事物当做人来描绘,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一种辞格。在新闻标题中巧妙地运用拟人,可以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在本文选取的新闻标题中有56例运用了引用辞格。例如:
  (21)主人睡得香,小狗不耐烦(7月5日)
  (22)大蒜,上得厅堂入得厨房(7月6日)
  (23)西安庞贝,两座古城网上对话(6月26日)
  (24)今日金星“约会”娥眉月(7月15日)
  例如,(21)将反映人的负面情绪的“不耐烦”行为赋予小狗,表达对主人在公共场所无顾忌大睡这种不文明行为的不满和讽刺;例(22)用形容女子高雅贤惠的词来形容大蒜不但有辅助菜品成为美味佳肴的作用,还可以成为艺术品创意材料的特点,将普普通通的、平时极易为我们所忽略的大蒜描绘得饶有趣味,充分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例(23)将两座古城拟人化,用“对话”的方式,避免了标题的枯燥乏味,使人眼前一亮;例(24)则结合金星和娥眉月的天体运行特点,将专属人类的“约会”特点赋予两颗行星,充满温情又妙趣横生。
  (五)对 偶
  对偶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的辞格。对偶一般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对偶,能够达到形式上整齐匀称和内容上凝练集中的效果,发挥其特有的民族特点,增强了表现力。在本文选取的新闻标题中有38例运用了对偶辞格。例如:
  (25)立足区位特点,打造平安示范(主题)西安市未央区街道综治工作侧记(副题)(6月23日)
  (26)乌拉圭赢得尊重,德国赢得未来(7月12日)
  例(25)和(26)是对偶中的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内容上也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例(25)作为西安市未央区街道综合治理工作的总结,内容凝练,形式整齐,朗朗上口,使人印象深刻;例(26)分别以乌拉圭和德国两个国家为例,表明世界杯给他们带来的收获和意义。
  (27)一样的回家,别样的心情(6月28日)
  (28)情节老套,韩剧收视下跌;颇具风情,泰剧日益受宠(7月18日)
  例(27)和(28)是对偶中的反对,表示相反或对立的关系,以正反对照突出事物的本质。例(27)以相对的方式,反映很多已经打道回府的球队,同样是淘汰出局,有的成为国家英雄,有的却成为国家“罪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例(28)同样以相对的方式,运用简洁凝练的整齐句式描绘了韩剧日益失去市场和泰剧渐渐声名鹊起的现状,说明电视剧的制作也和其他事物一样,需要与时俱进。
  (29)顺民意则得民心,得民心则事业行(7月5日)
  (30)一场惨败,一行眼泪(7月5日)
  例(29)和(30)是对偶中的串对,注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的相关性。例(29)表示事物之间的顺承关系,将“顺民意”、“得民心”和“事业兴”衔接在一起,显得流畅、紧凑而整齐;例(30)则用世界杯上阿根廷负于德国的赛事继而引发的悲痛为对,运用简明而凝练的句式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六)反 问
  反问指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一种辞格,又叫“激问”。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反问,能够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在本文选取的新闻标题中有33例运用了反问辞格。例如:
  (31)26日首播,部分场景阴森(引题)新《红楼梦》心脏不好者勿独看?(主题)(6月24日)
  (32)孙悟空观音都有“故里”?(主题)专家听罢奇闻连称荒唐(副题)(7月5日)
  (33)方舟子再揭露唐骏出入境时间有矛盾(引题)唐骏绿卡也是假的?(主题)(7月12日)
  (34)云南马龙遭淹因河道被挤占?(6月29日)
  例(31)将饱受争议的新版《红楼梦》以反问的方式推到风口浪尖,从而引起人的注意和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趣;例(32)则用反问表明学术圈内的荒唐举动,令人大惊失色又苦笑连连;例(33)用反问的语气探讨由IT精英唐骏引发的“学历造假案”乃至“绿卡造假案”,加重语气,从而引发国人思考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例(34)则通过反问的方式探讨此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起有关部门反思其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种种疏忽。
  (七)仿词
  仿词是仿拟的形式之一,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的辞格。仿词分为音仿和义仿,在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对其赋予新意,给人新鲜活泼、生动明快之感或者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在本文选取的新闻标题中有32例运用了仿词辞格。例如:
  (35)美军阿富汗前线将相失和(主题)最高指挥官被召回华盛顿解释失言行为(副题)(6月23日)
  (36)购物不带现金让女友解围(引题)英国威廉王子也“差钱”(主题)(7月2日)
  例(35)和(36)是仿词中的义仿,一般通过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新的词语。例(35)运用了中国历史典故“将相和”,将美军在阿富汗前线的换将行为仿做“将相失和”,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启人联想且易于为大众接受;例(36)因为有脍炙人口的短语“不差钱”的潜在作用,将英国威廉王子外出购物不带现金的失误仿为“差钱”,就显得轻松幽默,饶有趣味。
  (37)看你再敢“豆我玩”(主题)吉林一企业操纵绿豆价格被罚百万元(副题)(7月2日)
  (38)对阵乌拉圭天“柱”荷兰(7月8日)
  例(37)和(38)是仿词中的音仿,一般通过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例(37)用“豆你玩”仿 “逗你玩”,反映吉林一企业因操纵绿豆价格而被罚百万元的结局,用轻松的口吻表达强烈的讽刺之情;例(38)用“柱”仿“助”,表现荷兰队一场比赛三次击中门柱,又三次都幸运弹进球门并最终夺冠的幸运之事,形象生动又妙趣横生。
  三、新闻标题中辞格的修辞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浓缩与精华。在新闻标题中适当地运用辞格,能够使思想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表达方式更加鲜明有力。新闻标题中的辞格运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一)比喻、借代、拟人、仿词、婉曲、双关、夸张、反语、拈连、映衬等辞格的运用,使形象塑造更加生动新颖
  在新闻标题中注重对比喻、借代、拟人、仿词、婉曲、双关、夸张、反语、拈连、映衬等辞格的运用,能够创造生动新颖、特点突出的人物事物形象,令读者过目难忘。例如上文中运用比喻辞格的例(1)-(8),借代辞格的例(9)-(16),拟人辞格的例(21)-(24),仿词辞格的例(35)-(38),再如:
  (39)预报五天大雨,老天不给面子(主题)南京气象局道歉当晚降下阵雨(副题)(6月25日)(婉曲)
  (40)网络新词再掀波澜(引题)织完“毛衣”织“围脖”(6月26日)(双关)
  (41)一碰就倒,这样的房子早该拆(主题)世园会范围内2.3万平方米违建(副题)(6月24日)(夸张)
  (42)吴冠中“真话”拾遗(6月29日)(反语)
  (43)套住的不是股票是心态(7月6日)(拈连)
  (44)凄迷气氛发散性蔓延(主题)股指下行压力增大(副题)(7月26日)(映衬)
  例(39)不直接说明南京气象局错误预报天气的事实,而是用将责任“归罪”于老天的方式将上述事实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耐人寻味,使人认识深化;例(40)则利用双关的手法,表面上指“织毛衣”和“织围脖”两种动作,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具有自我调侃的行为和在网络或微博上发表观点和意见的行为,使新闻标题新颖生动,饶有风味;例(41)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度渲染,夸大违章建筑质量不合标准的特点,使读者对违建产生强烈的厌恶之感和违建拆除之后的大快人心之感;例(42)将已经去世的著名画家吴冠中留给当今美术界的针砭艺坛时弊的箴言以“真话”的形式反语相讥,目的在于对当今浮躁的美术界乃至全社会起到警示的作用,较之正面论述更加强烈明显,也更容易达到警醒的效果;例(43)运用拈连的手法,将适用于“股票”的“套”巧妙地运用到“心态”上,生动贴切,启人思考;例(44)以景衬情,用凄迷气氛的蔓延衬托股指下行的巨大压力,从而深化中心。
  (二)引用、呼告等辞格的运用,使情感表达更加真实亲切
  新闻面向广大群众,因而对客观真实性和通俗亲切感有着不言自明的要求。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直接引用主题感鲜明的话语和言论,符合新闻对客观性和真实感的要求,而呼告辞格的运用,能够让人充分地感受到面对面交流的亲切,使得标题拥有了较强的感染力,易于为大众所接受。例如上文中运用引用辞格的例(17)-(20),再如运用呼告辞格的例子:
  (45)2010年南非世界杯官方主题曲《wakawaka》走红全球(引题)这个夏天,你一定要会跳wakawaka(主题)(6月23日)
  (46)全国网友帮我向她求婚吧(7月6日)
  例(45)和(46)直接对读者发出倡导和呼唤,倡议大家一起跟上世界杯的节奏尽情舞蹈,呼唤全国网友帮助一位用情至深小伙实现爱情接力的愿望,都表达了一种喷薄欲出的情绪,能够增强新闻标题的抒情效果,加深感染力。
  (三)对偶、反问、对比、排比、反复、设问等辞格的运用,使句式结构更加简短醒目
  新闻标题讲究简洁有效,因而简短醒目的句式也就大大满足了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信息的需要。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反问、对偶、对比、排比、反复、设问等辞格,致力于锤炼简短醒目的句式,能够带给人较强的震撼力,并具有音律美。例如上文中运用对偶辞格的例(25)-(30),运用反问辞格的例(31)-(34),再如:
  (47)专业硕士:学校叫好,学生冷淡(主题)西安交大2010年计划招收700多人但只录取了500多(副题)(6月27日)(对比)
  (48)他们说呀说,他们哭呀哭,他们乐呀乐(7月5日)(排比)
  (49)球进啦!进啦!进啦!进啦!进啦!(主题)刘建宏激情解说后被球迷封为“重复帝”(副题)(7月6日)(反复)
  (50)健康堪忧,坚持写作(引题)作家玩命写作自觉?自虐!(主题)(6月23日)(设问)
  例(47)分别从学校和学生两个视角对专业硕士进行了不同的评价,从而有助于引发大众思考,使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更加鲜明突出;例(48)是由三个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排比构成的句子,分别描述对世界杯阿德大战的评论、阿根廷球队出局后球员和球迷的悲痛以及巴西队对阿出局的幸灾乐祸,从而起到放宽视角,增强语势的作用,提高了表达效果;例(49)将足球评论员刘建宏反复运用的“进啦”作为新闻标题,将激昂的情绪发挥到淋漓尽致,从而使表意更加突出,气势更加磅礴;例(50)则利用设问这种自问自答的辞格,提出“作家玩命写作自觉?”的问题,继而自作“自虐”的答案,从而引起读者注意和对问题的思考。
  (四)各类辞格综合运用,使思想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表达形式更加严密紧凑
  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如果能够将几类辞格综合运用起来,就能够达到几重修辞效果。综合运用一般有连用、兼用和套用三种类型。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前后配合、交错使用、互补互衬、各得其所,使标题在思想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鲜明有力,也在形式上更加严密紧凑,富有变化和表现力。例如:
  (51)海明威当房奴,乔宇从零开始(主题)选秀明星生存现状调查(副题)(7月10日)
  (52)麦加《风语》坐地涨价至千万(引题)天价稿酬成出版界常态(主题)(7月14日)
  (53)地铁一号线第六台盾构机始发掘进(引题)“钻地龙”地下将画9条弧线(主题)(7月13日)
  例(51)是两个借代辞格的连用,分别用“当房奴”和“从零开始”指代明星选秀之后不甚满意的生活;例(52)是夸张和反语的连用,将千万的稿酬夸大到天价,并用反语“常态”达到强烈的揭露和讽刺效果;例(54)是比喻和婉曲辞格的连用,将实施地铁挖掘的盾构机比喻成“钻地龙”,将挖掘用“画弧线”这样委屈婉转的词语描绘出来,形象生动,颇具美感。
  (54)乘坐电动大巴出行挺舒适(主题)起步稳,加速快,噪声小(副题)(7月15日)
  (55)残疾人如何开车?借助“温馨手”(7月7日)
  例(54)是对比和排比的兼用,两种修辞格相得益彰,为标题的表达增添了文采和力量。例(55)是设问和比喻的套用,将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方便其驾驶操作的手动装置比喻为“温馨手”。
  (56)下周前期或有降水,由于空气湿度增大可能带来闷热天气(引题)本周高温烤验,下周再蒸桑拿(主题)(6月25日)
  (57)世博会上世博护照最热销(引题)小印章“敲”出大文章(主题)(7月3日)
  例(56)是对偶辞格中套用双关和比喻,“烤验”兼顾持续的高温天气和防暑降温的措施两方面,用“蒸桑拿”比喻高温天气,达到一身多用、浑然一体的效果;例(57)是对比中套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将“小印章”拟人化,并将其与“大文章”相对比,同时“大文章”又指代世博护照的热销,起到生动活泼、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结 语
  以上我们对新闻标题中的辞格在种类和数量上做了详细统计,并对其使用效果和修辞作用做了详尽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巧用修辞手法制作新闻标题是提升报纸可读性的有效方法,辞格在新闻标题中的妙用,有助于增强标题的表现力,达到立意深、语言美、题目新、效果好的目的,因而非常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随时留意,随时学习。当然,运用修辞方式,一定要自然贴切,不能矫揉造作,否则就会起到负面作用而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彭焕萍.新闻修辞的策略和底线[J].青年记者,2006(23).
  [4]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 西安晚报数字报刊[OL].西安新闻网,www.xiancn.com.
  [6] 杨文全,胡琳.文眼之眸:新闻标题修辞格的优选汉语修辞学[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闻传播的最大魅力在于即时性,电视媒介突出的优势在于现场直播。但对于突发公共事件不加控制地使用电视直播,以满足受众盲目的“暴力知情权”,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悲剧,形成另一层面的社会危机。文章通过823菲律宾人质事件电视直播的反思,提出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度”与“量”的把握原则,既要保障大众的知情权,更要尊重危难者的生命权,并对国内电视直播报道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知
期刊
摘 要:真实性、权威性以及颇具历史积淀的新闻专业素质是受众在报道事实不一致时,更愿意信任传统媒介的原因。面对网络媒介的过激化、盲目化、失控化,虚假新闻、策划新闻不断出现。传统媒介应在在观念上,常怀回归意识、明确普惠大众的责任;在报道实践上,寻求多方科学验证、善用报道技巧,力争站在平衡的位置,对新闻事件进行不断的挖掘、比较、鉴别、思考,从而逼近事实真相,把好新闻关,给受众一个真实可靠的新闻事实,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国际话语权并不简单等于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力,更是使自己的声音被广泛获悉的能力,因而了解并赢得国际受众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在华留学生是国际受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华留学生的中国媒体使用和认同情况,进而为中国媒体有效地开展国际传播,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媒体影响力日渐提
期刊
摘 要:在中国的后语境电视中,网络文化时常被以碎片化形式呈现,这既使得电视的内容更加多元化,也满足了一定人群的审美需求,特别是在消费语境下,这种凸显更是蔓延着浓厚的消费主义色彩。然而对于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网络文化向电视中肆意渗透,也的确让人忧心忡忡。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反思,并从中观照出三重因素的缺位。   关键词:后语境;网络文化;电视;碎片  中图分类号:G206 文
期刊
摘 要:谍战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纪录了谍战战线上的人们对于意义的坚守,表现了信仰的力量,在其主旋律的内核之外有着特殊的美学特征。当今的谍战类电视纪录片逐步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向,《隐蔽战线》这部系列电视纪录片通过故事化的叙事策略和视听化的影视语言表达,再现了曾经在隐蔽战线上战斗的人物形象,还原了他们身处的那个时代,纪录了那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  关键词:谍战;电视纪录片;主旋律;娱乐;故事;视听  中图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国家间利益通过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并伴随西方强权价值观的传播不断从一种动态平衡到另一种动态平衡。中国在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进程中,新闻传媒也在不断扩展舆论传播功能、形成牢固之势。然而,在对外传播中,中国特定的新闻管理方式正遭遇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方两种价值观博弈所带来的挑战——表现为“媒体话语权”的掌控力与主动性。基于解构分析并将业界现状作为起点,通过从“内部垂直管理”到“外部相
期刊
摘 要:冈特兰堡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视觉图形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传达给欣赏者。图形与内心产生共鸣,抒发情感的图形在内心情感的支配下,更多了一层生命的跃动。冈特兰堡善于运用视觉图形、形式的变换、黑白理念、张力、蒙太奇等手法表现作品。  关键词:视觉图形;形式的变换;黑白理念;视觉中的张力  中图分类号:G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就色彩本身而言,色彩是没有任何情感与意义的,但是色彩通过视觉传达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使之产生色彩联想,左右人们的情绪涨落变化,从而赋予了色彩丰富的思想与情感。设计者在设计图书封面时要在书籍内涵中寻求那些丰富的色彩符号,准确把握封面主色调的情感,运用有代表性的色彩语言来烘托、强化作品的主体情感,使读者获得身临其境的审美情趣并引导读者的情感抒发与之共鸣。  关键词:色彩;主色调;情感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这同一种形式下,播主效果却迥然不同,主要原因就是自信心强弱的差异。播音员主持人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就使播音主持拥有了成功的基石,掌握了播音主持工作规律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活动中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播音员主持人的自信心源于充分的备稿,源于浓郁的播音情感,源于清晰的对象感,源于较强的播音主持技能。  关键词:传媒;播音主持人;自信心;来源  中图分类号:G222.
期刊
摘 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高等干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所形成“干校教育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实践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思想战线》;《民大生活》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0-0135-02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标志着党中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