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发展,护理人员因职业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风险越来越大,防止护理人员职业性HIV感染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传播途径及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以增强和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从而将职业暴露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3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86-02
  随着我国艾滋病流行的日益严重,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正逐年大幅度上升,医务工作者将投入更多的心力救治艾滋病病人。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为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工作中直接、频繁地接触患者及其体液、血液和分泌物,从而导致艾滋病职业暴露机会的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尤为重要。
  1HIV职业暴露
  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其他工勤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感染。
  2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2.1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知识掌握不多,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如果接触传染性物质时防护不到位,极易引起职业暴露。
  2.2标准预防执行不到位,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在诊疗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错误处理穿刺后针头是发生暴露的主要原因。
  2.3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漠,不按要求防护。
  3HIV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
  3.1外科或妇产科医生在给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做手术时,被手术刀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
  3.2口腔医生在给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拔牙或镶牙时,被患者的牙齿刮伤或医疗器具损伤。
  3.3护理人员在给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抽血、注射时,被针头刺伤;或其伤口接触到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含血体液等。
  3.4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被带有HIV病毒的针头或玻璃损伤;或其伤口部位接触到被HIV病毒感染的血液及含血体液。
  3.5血液透析人员的伤口接触到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含血体液等。
  4HIV职业暴露的预防
  4.1预防原则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将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列入常规培训体系中。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特别是刚转入艾滋病病房的医务人员和低年资的护士,必须做好岗位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全面推广标准预防。②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均采取防护预防措施。
  4.2工作中的预防措施
  4.2.1认真洗手洗手是预防HIV传播最有效的方法,是医护人员自我防护的重要手段。在护理操作前后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4.2.2个人安全防护①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手在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②当医护人员手部发生皮肤破损后,应避免直接接触艾滋病患者血液、体液粘膜,职业性暴露经皮损引起血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2%-0.5%,如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破损处皮肤用创可贴包紧再戴双层乳胶手套进行操作。③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进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④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患者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4.2.3安全处理锐利器具禁止回套针帽,采血针最好使用对医护人员有保护作用的蝶型采血针,以保护抽血者不直接接触血液标本。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以防刺伤。
  4.2.4严格消毒所有器具对于被可疑阳性或确诊阳性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污染了的非一次性物品,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能耐高压的先高压消毒,不耐高压但耐高温的先煮沸消毒30min,不耐高压高温的先用高效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再按常规清洁消毒灭菌。
  4.2.5安全处置废弃物严格按照要求处理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医疗废物,要用双层垃圾袋,同时袋外要有明显的标志,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处理。
  5讨论
  对职业暴露事件分析证实,大多护理人员因对职业暴露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工作中的疏忽所造成。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个人防护,采取标准预防,在治疗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加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及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树立“普遍防护原则”的观念,建立相应的防护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陈润阶.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及预防措施[J].职业与健康,2011,27(11):1303-1305.
  [2]秦兰芳,田茂利,张金莲.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分析[J].当代护士,2013(9):128-130.
  [3]李凤梅.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2011(20):320-321.
  [4]时磊.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307-308.
其他文献
【关键词】女性;晚期肺癌;护理  33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75-01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现其发病率持续增高,已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特别是晚期肺癌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患者的身心都比较痛苦,尤其女性患者认为自己不吸烟,更不易接受自己的病情,因而除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治疗外,更应提供优质的心理护理,以减少患者的绝望情绪,使其能更好的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全年收治的145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5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综合征发生率、睡眠质量以及关怀行为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综合征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病人复发再入院的影响。方法将159例35-80岁心衰住院病人出院时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心衰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利尿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出院后定期护理随访指导;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180d内因心衰复发再入院率、两次以上再入院率和病死率。结果180d内再入院率和两次以上再入院率,观察组分别为35.7%和10%,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3人。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的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门的护理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小组精心护理下能够很好的遵从医嘱,能够按时吃药和改善自身饮食习惯;观察组吃药情况良好率(83.4%)和饮食习惯良好率(86.0%)均大于对照组(74.4%,65.1%)。
期刊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阻塞性肺气肿。这些病人常因继发感染、呼吸衰竭、哮喘加重而反复住院,对病人出院后的家庭生活进行指导,将有助于增强体质,延长缓解期,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现总结以下几个方面,供护士指导出院病人开展家庭护理。  【关键词】慢阻肺病;家庭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
期刊
【关键词】喉癌;围手术期;护理  3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88-02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7-10:1,以40-60岁最多。手术为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常依据病变的范围,病人的全身状况等因素选择喉全切除术及部分喉切除术。喉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的护理工作,采取合理
期刊
【摘要】目的根据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风险管理中各部分存在的问题,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为了减少发生医患的纠纷,必须要保证医疗方面的安全。方法口腔护理管理中心需要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内成员要不断的完善风险管理的知识,学习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方法,对风险案列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然后对方案进行总结汇总,分析风险管理在这一过程中的有效性。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口腔安全护理体系的实行,患者的医患交叉感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273例,治愈258例,好转14例,死亡1例,平均住院天数11天。结论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加上个性化优质服务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胃切除术治疗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6例患者,均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后,发生呕吐、腹泻以及腹胀等症状,及时改为静脉营养。其余55例患者在治疗、护理干预后,未出现严重性并发症,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离床及床上胸部物理治疗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方法对50例长期卧床的机械通气患者分为离床胸部物理组(观察组)和床上胸部物理组(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离床边活动、翻身、拍背等方法,对照组采用翻身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指数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评分指数≤6分,观察组88%,对照组64%。结论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