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芸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t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4-0056-02       中圖分类号: S643.9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芸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适用于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范围内的大兴安岭地区、佳木斯市、黑河市等山区,运用该项技术种植芸豆,产量可以达到150 kg/667 m2以上,产品等级达到商品等级二级以上。
  关键词:黑龙江;芸豆;高产;栽培技术
  1   高产优质品种选择
  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2   地块选择及合理整地
  芸豆栽培不宜连作或重茬,其根系较深,耐瘠耐旱,运用高产高效栽培时,应选择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或平岗地,忌选低洼易涝地。芸豆种植要求土壤pH值以6.3~7.9为宜,pH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芸豆对锰元素的需求。前茬以马铃薯、小麦、亚麻等茬口为宜,避免在豆科作物茬口上种植。
  芸豆栽培时必须注意除草剂药害问题,否则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前茬用过以下农药的地块,需要过了农药安全间隔期才能种植,例如用莠去津有效量133 g/667 m2的地块,种植芸豆需要安全间隔24个月以上[1];用烟嘧磺隆有效量4 g/667 m2,需要安全间隔18个月以上。
  提倡伏秋整地,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要进行深翻或深松,深翻15~18 cm、深松25~30 cm即可;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捡净茬子秋耙茬,耙平耙细,然后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3   种子处理
  首先进行种子精选,可机选或人工粒选,选择子粒饱满、有光泽的种子,剔除病斑粒、破碎粒,发芽率≥95%、含水量≤13%。若选用机械播种,可在播前1~2 d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根腐病。
  4   合理施肥,提高肥效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芸豆的需肥特点和当地土壤肥力情况进行施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化肥利用率。基肥每667 m2施腐熟好的农家肥2 t以上,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播种时每667 m2施磷酸二铵7~8 kg、钾肥3~4 kg的种肥;在芸豆结荚期,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100 g,兑水200 kg进行叶面喷施,隔7~10 d再喷1次。
  5   适时适量科学播种
  5.1   播期播量
  芸豆一般比大豆晚播10~15 d,当土壤5 cm处的地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不可过早,否则地温低,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烂籽;不可过晚,否则会出现贪青晚熟,现象影响芸豆产量和品质。播种期要因品种、地域、用途及栽培方式而异。播种量应按品种的密度要求、发芽率及百粒重来确定,百粒重大于50 g的种子,播种量为6.5~8 kg/667 m2;百粒重小于30 g的,播种量为4~5 kg/667 m2。
  5.2   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条播或穴播,垄上单行种植。播深根据当地土质和土壤墒情来定,整地质量好、土壤墒情佳可浅播,反之应当深播。垄上穴播株距15~20 cm,每穴播种4~5粒,穴保苗3~4株;条播垄距45~60 cm,进行精量点播,株距3~4 cm,播深以3~5 cm为宜,播后及时镇压保墒。
  6   田间管理措施
  6.1   留苗密度
  根据品种特点和当地栽培条件来决定留苗密度。耐瘠薄品种宜密植,喜肥水品种应稀植;早熟直立品种宜密植,晚熟蔓生品种宜稀植;分枝少的品种宜密植,分枝多的品种宜稀植。
  6.2   除草方法
  加强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次。为了保墒提墒,防止杂草与幼苗争肥遮光,可在幼苗时期进行1次中耕除草,随铲随趟。在封垄前进行第2遍铲趟,为了避免损伤芸豆花荚,中耕除草应该在芸豆开花前完成。在后期的田间管理中,及时人工拔掉地里的大棵杂草。芸豆化学除草以苗后茎叶处理为主、土壤处理为辅。苗前可选用的除草剂有异丙甲草胺、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恶草松等。
  6.3   水分管理
  播后以保墒为主,一般不需要太多水分,避免湿气大、地温低,影响根系发育,易发生苗期病害。若天气特别干旱,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浇1次小水,浇后适时中耕,避免土表板结。开花结荚期需水量最大,干旱发生时,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灌水保花保荚。雨水过多时开沟排水。
  7   病虫防治
  7.1   主要病害
  炭疽病:在发病初期用80%炭疽福美或65%的代森锌500倍溶液叶面喷施防治。根腐病:要与禾本科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可用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拌种,或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叶喷。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5%粉三唑酮1 000~2 000倍液喷施,7 d 喷1次,喷2~3次。疫病:在发病初期喷施含铜杀菌剂,防治效果较好。
  7.2   主要虫害
  地下害虫中的蛴螬和地老虎:主要为害芸豆幼苗,可用50%的辛硫磷0.5 kg兑水20 kg配成药液,喷洒在200 kg种子上,边喷边搅拌,闷种4 h,阴干后即可播种。蚜虫:可用吡虫啉或啶虫脒等药剂喷雾防治。红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8   及时收获,颗粒归仓
  及时收获和脱粒是保证芸豆丰产增收的重要环节。分两段进行收获,第1阶段为芸豆割拔,第2阶段为脱粒。植株2/3荚果变黄,叶子变黄有2/3左右脱落,籽粒变为固有形状和颜色,即可进行机械割根。割拔后要在田间晾晒3~4 d,使植株上部籽粒充分后熟,待籽粒达到安全水分16%左右时即可脱粒。
  参考文献:
  [ 1 ] 王伟忠.芸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4(04):80.
  (收稿日期:2019-03-18)
其他文献
摘 要:试验采用邹平长山细毛山药零余子为材料,将大小作为单一变量,选取1~6 g零余子若干,分成6组对照试验,每组相差1 g。其他园艺措施一致,采用常用山药高产栽培模式,栽种时间略作调整。结果测得,零余子越重,山药产量越高;3 g以上零余子对山药产量提高明显;4 g以上零余子对山药产量提高作用趋缓。  关键词:零余子;大小;山药;生长产量;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
摘 要:阐述了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的优点,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种植环节和未来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  1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实现了我国种植技术的一些创新,该技术的基本理念是实现农田的有效利用,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该技术坚持植株之间分布的均匀性,同时为每株小麦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将以往种植过程中小麦苗过于集中的形式转变为每株独立的空
摘 要:介绍了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系H3015-S的选育、特征特性、主要优点、适宜种植地区及栽培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系;H3015-S;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宁夏引黄灌区属西北春小麦生态类型区。小麦是宁夏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以及节水、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粮食安全问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人们对其有着很大的需求量,对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的要求较高。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食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如何发展农作物种植业及提高作物产量,是当下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玉米;增产增效;栽培技术  从全世界整体种植业来看,我国是玉米种植第二大国,每年的种植面积仅低于水稻。粮食问题一直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玉米是我国最
摘 要: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各个材料(品种)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如产量、品质、抗性等,在各个方面优于对照,从而确定其具有推广价值和适宜推广区域。区域试验是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学有效的试验结果可以使好的品种尽快投产并产生效益,避免盲目推广品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认真分析区域试验误差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很有必要。  关键词: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误差;原因;对策  文章编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为了农民的收入与利益颁布了许多粮食生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民没有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没有费用购买先进的机器,在生产过程上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以目前连云港市的小麦为例,由于气候和土质的原因,小麦多处于晚播早熟,产量不高且技术水平较差,在种植管理上也比较混乱,限制小麦的稳定发展。针对连云港市小
摘 要: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主要是为了全面提升玉米产量及质量,其在全面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限制,所以当前要选取科学规范的措施,对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关键词: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总量较大,随着人口总量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玉米种植质量与产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通过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摘 要:陕西是我国目前具有丰富油松天然林的省份,其具有丰富的遗传基因资源。随着人们的不断开采以及生产生活需要,长期的不合理开采方式使得遗传品质发生改变,严重破坏了优良育种资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影响油松种子园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践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油松种子园;产量;提高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3-0013-01 中图分类号: S791.25
摘 要:伴随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对于植被的保护工作愈发重要,而造林技术的实施则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较好方式。但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形势,导致实际造林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樟树的抗旱性与抗旱造林技术运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樟树;抗旱性;抗旱造林技术;运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058-02 中图分类号: S792.23 文
介绍了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技术项目实施的目的与意义,总结了该技术推广与应用成效,阐述了水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综合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