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顾从德本误字举隅

来源 :中医药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十八卷载名于《汉志》《素问》即其九卷.南朝梁全元起首做注释,惜已散佚不可全见,后经唐代王冰改编、北宋林亿等作新校正,文字上两度迁、改、增、删,虽文辞义理,蔚为大观,然讹误缺漏之处,亦复不少.故就通行本《黄帝内经素问》(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戊武陵顾从德影印宋刻本)中的文字讹误以《黄帝内经太素》及《针灸甲乙经》等为校本,进行校勘,以疏通医文,就正方家.
其他文献
《中国医药月刊》以“发扬医药学术、普及医药知识”为宗旨,立足中医,积极推广,是民国时期一份重要刊物.研究其创刊背景、内容,探讨其风格与特点,剖析其地位与贡献,具有重要
我的案头放着三本书:《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二集》《周予同经学史论》。那是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朱维铮教授赠送给我的,上面还有先生的亲笔题字。诚然,按照我有限的历
医以导和,药以致健.非和无以持久,非健无以益寿.《说文》曰:“寿,久也.”久之与寿,相率为表里,异名而同指者.史传彭祖长寿,春秋八百,《庄子》赞之“以久特闻”.世人多以岁月
久居伦敦的吴继东医师,最近推荐其英国友人Richard Ertschinger先生的《易经》英译本与我,希望能加以评介.Richard Ertschinger先生曾于1975~1985年间随同华人冯盖富(Feng Gia
巴盟河套灌区由于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耕作栽培措施不当,同时对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逊害不够,致亩产量长期徘徊在200斤上下。为了确切掌握灌区小麦粒重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我们
2012年4月,我校(编者注: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日本校举办第一届国际传统医学和合医疗学术大会于神户召开,我承邀出席大会,因而有重访日本之行。会前一天,我们先到大阪机场,
敦厚淳朴,人之美德.人们交往能以敦厚、淳朴相待,实为人生的幸事之一.多年以来,著名医史学家傅维康教授以文会友,结交了海内外许多朋友,切磋学问,交流学术研究心得,不亦乐乎.
钟益生主任中医师是长江三峡地区土生土长的一位老中医,是我国早期中医教育工作者之一。探寻钟益生老先生的从医经历、治学精神,对于激励后学更好地传承中医药学术、弘扬中医
辛卯岁暮,冬日寒峭.而余撰此文于万方楼中,却感到心潮澎湃,如沐春风.余刚自绍返杭.由余所创之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在绍举行第三次年会并《林乾良医学丛书》首发式.天公作美
2010年秋天,仿佛迎来了关于“经脉”“经络”的讨论、研究的收获季节.先是严健民先生的《 经脉学说起源·演绎三千五百年》一书出版(序见本刊2011年1期),随后是刘澄中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