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效果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bi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的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员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将其应用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能够促进人文教学理念的形成,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着特殊的发展形势,本文基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现状;应用效果
  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强烈的审美教育能力,并承载着中华文化之精华。将审美教育合理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积淀学员的思想内涵,促进中华文化的有序传承。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加大力度探讨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现状
  汉语言文化教学很好地诠释了我国的语言历史,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又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来说,通过汉语言文学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对于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感知力,这种能力可以对自身人生品格进行塑造,也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服务于社会人民,把我国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但是,理想是美好的,在现实中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其实存在着很多我们需要改进的问题。
  首先,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问题;其次,是授课的课时也是严重不足,上课的形式也不够科学,从而导致对于汉语言文学内涵不能深度挖掘。由于汉语言文学课的实践时间不足,导致学员们的汉语言文学能力不全面。当前,各大学学员的汉语言文学能力明显不足,但是都能顺利毕业,那么说明学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制度和考核方面极其的不重视,对于教学方面过于忽视,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不管不问,只重视理论。还有一些同学虽然选择了这门专业,但是从他们的内心中并不是喜欢这门专业,导致他们产生对该专业的厌烦情绪,对其授课质量得不到保证,他们感觉不到传承历史文化的光荣使命,使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得不到提升。
  2 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与其他专业不同,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以国内外文学作品为主要素材,而文学作品是文学的精华与浓缩,对于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当合理应用审美教育,培养学员感知美的能力,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作者对美的表达以及对艺术的感受。也就是说,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应当体现在文学作品剖析上,将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传递给学员,并加以适度引导,促使学员能够基于文学作品出发,实现思想上的逐步渗透,切实增强学员的审美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意境美的感知能力。文学作品一般自带审美功能,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这种审美功能,引导学员自主感知文学作品的美好,此种方式对于学员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且收效显著。
  第二,激发学员的兴趣,提高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成效。正所谓兴趣是最大的原动力,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学员也不例外。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用审美教育时,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激发学员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自主学习的理念与动力,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审美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新时代下的学员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烈,求知欲望浓厚,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尊重学员的个性特征,通过文学作品自带的神秘气息来激发学员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审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当开展恰当的审美教育,调动学员的文化情感,以深入感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切实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增强审美教育的应用成效。
  第三,准确解读文学作品,引导学员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增强学员的鉴赏能力。一般情况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学作品都是精彩的,其中所描绘的场景与意境都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或内心感受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时,教师应当准确解读文学作品,进一步引导学员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品的文学内涵,切实增强学员的鉴赏能力。
  第四,把握教学进度,明确主次,全面提高审美教育的应用效果。为全面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增强学员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教学进度与节奏,结合教学状态以及学员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合理设置课堂测验,以把握学员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学习质量,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期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时能够有侧重点的开展教学活动。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用审美教育时,应当实现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准确融合,掌握好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优化审美教育应用效果,令学员深刻感知到含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全面增强学员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评析能力。
  3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效果
  汉语言文化教学的应用,对审美教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员成为一个具有文化涵养的人,对待任何作品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阅读作品时能全身心体验到阅读的快感,那种愉悦的感觉如果没有审美教育是无法达到的。汉语言文学的出现使得审美教育的理念又一次受到了冲击,新时代的审美方式由此诞生。
  例如,我们在阅读著名作家巴金老先生的作品《家》的时候,其中作者对“家”的含义重新定义,家是避风的港湾,是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却有了不一样的含义,当时的社会还处于思想未解放的时代,带有先进思想的巴金先生在当时的情况下,描写了《家》的意义,我们可以借用汉语言中的审美方式对这部作品进行鉴赏,享受那个年代的人文风情和作者思想。这就是汉语言文化教学中审美教学的应用效果,丰富的思想表达和人文描绘,是作品对阅读人员表达出的意境。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看,包含着汉语言的审美方式是很神奇的一种审美方式,不仅仅是局限于表面,还可以看到作者内心和作者隐藏在文中的信息。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一定复杂性与特殊性,而审美教育的科学哈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汉语言文學教学质量,强化了学员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丰富学员的思想内涵,塑造学员的人格魅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及学员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莉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效果[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S2):443-443
  [2] 王业嘉 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J]. 《读书文摘》, 2016(2)
  [3] 趙君玉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 《才智》, 2012(7):29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政治都是同样重要,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化是强有力的力量,它与我们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紧密相连,现在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文化是气象部门字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加强气象部门气象文化建设的应该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提出了几个加强气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即着力培育气象文化的建设理念、着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着力
本文是对一个黄岗侗寨鬼师、喊天节传承人做的口述史分析,全文以时间、生活事件为主线,叙述吴广兴的儿时、上学、学习喊天等事件。通过口述生活史浅析黄岗非物质文化遗产“喊天
  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既要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受到幸福,也要使人获得一种活得更好的能力,所以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
摘 要: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相对顺利,同时林业一体化建设也逐步完善,成为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但在长期的工作及建设过程,必然产生部分难以解决的相关问题,因此本文就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一体化展开探究,并总结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点工作项目及城市园林一体化建设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林业;一体化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多个地区均积极有效对
摘 要:本文就箱涵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 箱涵工程技术 质量  1、前言  城市交通的发达程度主要和道路的多少直接相关,所以道路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于工程建设当然也是密切关注。箱涵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种改善后的技术,节省了资金,提高了施工效率,也使得居民生活更加
摘 要:转换桁架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是较为普遍的,它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强的优势特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能效发挥却会受到相应因素的影响及制约,一方面桁架在应用中会受到高度的直接限制,另一方面在应用环节并不能一次完成构架转换,而这一应力却都会转换到楼层楼板结构上,这就需要从受力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其控制方向对转换桁架的结构形式进行多方面衡量及优化选择。转换桁架并不是独立的结构主体,在应用环节需要配合
在微机工业过程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中采用并行程序设计技术,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特性并可大幅度地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本文讨论了这种技术在合成氨生产微机监测系
社团简介东营市第一中学二月文学社,由热爱文学的师生于2004年2月自发成立,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办社刊《弘毅》。《弘毅》每月一期,每年10期,寒暑假合刊,已出版120期。同时,每月
摘 要:道路桥梁施工裂缝一般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具体包括设计方面、材料的质量管理方面、施工的技术方面、以及后期维护方面等。上述问题看似平常,却经常是小裂缝滋生的关键原因,加上小裂缝修补不及时,在一定的气候等条件下,将会迅速生长为大裂缝,给人们的行驶带来非常大的不便,更有甚者可能会危及人们的生命。所以,有必要对道路桥梁施工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以有效降低裂缝的对策。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
摘 要: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城市的建设中是离不开交通的,交通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施工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很多的道路施工都在都使用钢纤混凝土建设,钢纤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发挥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本文就是对道路桥梁施工中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研究,让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建筑行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