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崛起——小说《飘》中郝思嘉与韩媚兰的成长历程

来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小说《飘》在女性主义运动早期,对促进女性思想解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双性同体理论入手,分析了两位个性相异的女主人公直面苦难、克服困难,最终脱颖而出的成长过程,探讨了她们在战争中日益凸显的女性独立意识。本文进一步认为,小说创作于女性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之中,契合时代主题;文中的两位女性,各自通过自身的努力立足于社会,在“第二性”的指引下,冲破了束缚,打破了常规,成了自己的主人。
其他文献
数字化时代,审计领域专家学者展开了对“大数据审计”的研究,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网”检索到的发表于2013—2020年有关“大数据审计”的相关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发现大数据审计受到肯定,专家学者认为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中都非常有必要。在理论上,大数据审计要确立全量信息、持续审计、风险导向、智能审计、以人为本的思维等,其中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备受研究关注。专家学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仍然是大数据审计的基本模式,只是风险评估理念将由假设验证模式转变到数据挖
1921年,两个最初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立。此后,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社团蜂起,但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两个社团的影响,甚至人们以文研会和创造社的原则、立场来划分其他社团的类型。这种划分的基本原则就是文学研究会是现实主义的,创造社是浪漫主义的,并且这两大倾向成为现代文学的主要思潮。一个世纪过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回顾这两大社团及其形成的倾向。文研会是现实主义的吗?创造社是浪漫主义的吗?结论是这么明晰和显然的吗?实际上,文研会不单纯是现实主义的,创造社也不单纯是浪漫主义的,甚至创造社更带有现实主义倾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