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肝细胞癌肿瘤突变负荷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is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肿瘤突变负荷(TMB)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TMB对肝细胞癌基因差异表达和肿瘤组织内浸润性免疫细胞占比的影响。

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肝细胞癌患者的体细胞变异数据、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采用R程序语言(3.6.1版本) maftools函数包分析样本的基因突变数据特征。利用VarScan2平台的肝细胞癌患者全外显子测序数据计算每个样本的TMB值,按TMB值大小排序,取中位值将全部样本分为高TMB组和低TMB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判断肿瘤突变负荷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语言Limma函数包筛选两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FDR=0.05并logFC=1),并采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函数包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筛选标准均为P<0.05)。然后采用CIBERSORT工具对比分析两组之间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占比差异。

结果

从TCGA数据库中共获取了36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体细胞变异数据、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其中327例(84%)样本存在突变,OBSCN与FLG的突变有协同相关性(P<0.05),而CTNNB1与AXIN1的突变相斥(P<0.05)。共363例患者纳入到TMB单因素生存分析中,按TMB值大小排序,按中位值2.9474将全部样本分为高TMB组(182例)和低TMB组(181例),TMB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没有明显影响(P>0.05)。高TMB组和低TMB组之间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98个(上调基因28个,下调基因170个)。GO富集分析中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含胶原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功能。KEGG富集分析中,差异基因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和黏着斑通路上高度富集。两组之间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占比差异分析,CD4记忆性T细胞在低TMB组中浸润程度更高(P<0.05);单核细胞则是高TMB组中浸润程度更高(P<0.05)。

结论

TMB和肝细胞癌患者预后没有相关性,TMB对肝细胞癌基因差异表达和肿瘤组织内浸润性免疫细胞占比有明显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肝细胞癌(HCC)在全球和中国均存在沉重的疾病负担,而且晚期HCC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药物。近年来,纳武利尤单抗及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陆续在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用于晚期HCC的二线治疗,这种新型治疗具有与传统治疗截然不同的特征,包括持久应答、延迟起效、安全可管理,但需要关注和监测特异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本文将以HC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为基础,综合阐述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癌旁组织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与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32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3例,女性47例,年龄17~80岁,中位年龄53岁。癌旁肝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单因
目的分析RAS基因突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54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的患者资料,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6例,男性232例,女性124例,年龄21~83岁。比较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搅拌溶栓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37例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29~71岁。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n=15)与抗凝组(n=22)。联合组接受TIPS联合搅拌溶栓以及抗凝药物治疗。抗凝组仅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对奥沙利铂诱导C57BL/6小鼠肝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C57BL/6小鼠40只,6周龄,体质量19~23 g。使用随机数字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各10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铂,实验A组、B组、C组分别连续注射2、4、6周。测量增强MRI肝胆特异期T1弛豫时间、首过快速上升期中的增强斜率百分比
目的分析微波止血分离器在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连续收治的126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1例,女性15例,年龄25~75岁。根据肝切除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微波刀组(n=42)和超声刀组(n=84)。微波刀组使用微波止血分离器切除肝癌,超声刀组使用超声刀切除肝癌。比较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探讨微小RNA-128(miR-128)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28下游靶基因。肝癌细胞MHCC97H分为miR-128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感染miR-128和阴性对照序列慢病毒。miR-128过表达稳定细胞系再次分为miR-128+空质粒组和miR-128+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组,感染包装对照和GP73基因的腺相关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