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心理障碍,进后进生转化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班的优生、差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确也有少数学生难以跟班,成为所谓的后进生。究其形成的原因,在诸多的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后进生的转化,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一、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后进生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上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例如我班周星星同学,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文娱课上发现他讲故事的音色特别好,讲得有声有色,家访中了解到他还经常给邻居的孩子讲故事。于是班上组织了讲故事比赛,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同学们和老师的称赞,使他大受鼓舞。在学校举行“世时杯”讲故事比赛时,经过认真指导,使他又获得了成功。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他经常做完作业后主动拿给老师看,请老师指导。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见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扬起了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排除戒备心理,弥合其融洽点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三、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
  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如:我班的小滨同学每次考试总是拉班级总分的后腿,遭到同学们的白眼,老师的训斥。久而久之,他对同学和老师便采取敌对的态度,因此成绩越来越差。我知道情况后,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晚上到他家去帮助他学习,刚开始他还采取强硬的态度,不久就被我的“真情关爱”所感化,开始向我吐露真实思想。他说“别人要他好,他偏不高兴干”。在对他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再也没有同学歧视他。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精神支柱,终于使他金石为开。对他以后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使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在这次期中考试中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还得到了学校授予的“奋进杯”,现在,小滨的学习热情相当高,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夺取“优秀杯”。
  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四、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
  后进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要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
  五、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
  有些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致差原因不外乎:①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后进。②受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影响。“成绩好差问题不大,能赚钱就能发家”,因此懒懒散散,如“小和尚撞钟”。我班有个学生就是因学习上的惰性而渐渐成为后进生的,我对他讲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及对人的要求,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要学的动机。接着我对他加强督促,“扶他上路”。我带了事先准备好的试卷到他家去给他补课,让他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先做,结果连最基本的知识也不会。然后我帮他复习,让他去写去记,再用相同的试卷做一遍,进步了不少,他尝到了一点成功的甜头,这时我再给他讲了勤奋学习就有好成绩,勤奋出天才的道理。经过反复多次的努力,从“陪学”到放手让他学,结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校要举行写字比赛,在班上选拔赛前,每天晚上我都去指导他练习写字,结果在班上得了第二名,选入参加校比赛。抓机会及时对他进行教育,给予鼓励,使他懂得只要通过努力,勤奋一点,成绩一定会进步的道理。后来我发现参赛前的几天晚上,他都自觉地在认真练习,结果在学校的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最后我送给他一句名人名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后来真的變得勤奋了,期末考试竟然进入了前五名。
  除此之外,还可以说出多种心理障碍。比如总觉得被管束,有话闷在心里不对人说自我压抑的心理障碍等等。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从排除心理障碍入手,促进后进生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其他文献
一、采用“文史不分家”教学方式的原因  历史失去了文学就会失去灵动,文学失去了历史就会失去厚重。历史知识的丰富,将有益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这主要表现在文言文教学中。身为语文老师,我们都清楚,文言文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如何在枯燥中发现趣味,考验着我们的智慧。現代教育提倡愉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我认为就文言文教学而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
期刊
《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主持人  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状  在高中地理教学阶段中,大家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地理成绩,而对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视不够。但是真实情况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被动学习的人。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包括: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等。其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状况、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学生图文转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夸美纽斯说:“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厌烦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教育大家的这些思想揭示着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真谛。我认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要让学生不再害怕学习,而要爱学、乐学、主动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妨从以下几
期刊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再次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然而在教学中单纯以教材为凭借照本宣科的教学 现象仍然存在,这样往往会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困难。那么,如何以《课标》的新理念为指导,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的“自主
期刊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只要求学生熟记课本概念或者是知识点,对于上课方法等都不关注,培养的是应试人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同样,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桎梏,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缺陷阻碍学生的正常发展。由于小学生大多处于爱动的年龄段,因此在课堂学习中不可能认真的学习听讲,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
期刊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说训练中呢?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就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听说训练机械单调,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受到限制。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为初中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听说训练要求和计划。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教育正处在有别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环境——教育技术环境中。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获得知识途径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可见,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在教育技术环境下进行,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如何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焦点、难点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我们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成为了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趋势之一,同时教师也将学生的情感培养定为了教学三大目标的组成部分;同时语文教学也是最能够烘托出情感教育的学科,对此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提出,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提升学生的课堂
期刊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知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知近代史上祖国遭受的帝国列强的肆意蹂躏,深知今天的祖国的能够腾飞来之不易。可近年来,我常有一种愤懑之情郁塞于心而又难以释怀。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国人却蜂拥去韩国旅游;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国人却争先恐后去日本购物;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国人却络绎不绝的携带大批资金涌入美国。我认为这是缺少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少了革命理想教育,缺少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后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