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me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民国时期大量艺术歌曲的涌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其创作特点,以著名音乐家萧友梅的创作为例,通过介绍萧友梅艺术家的生平、求学经历、以及所处年代、歌曲的创作进行分析,由分析结果进一步阐释民国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主要受到西方国家的政治运动,人权主义思想的影响。由于一大批的音乐学者都有赴德国,奥地利留学的经历,所以在民国时期我国的艺术歌曲的风格主要受这些国家的风格影响。
  【关键词】艺术歌曲;萧友梅;音乐分析;创作特点
  民国时期大量归来的留学音乐学者尝试着用他们的所学创作属于中国的艺术歌曲,由于经过了五四运动,题材大多是激励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奋起抵抗,以及对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曾经遭到侵略被占领的愤慨之情,本篇文章以萧友梅为例,分析起创作特点,她将西方音乐体系与中国诗歌相结合,用简单和谐的旋律和声、复调体系等表达对祖国这片沃土的热爱。
  一、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由音乐与诗歌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它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歌曲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基本上是在抒情歌曲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因在歌曲音乐种类中最具有艺术表现性,有高品位,优雅,情趣,含蓄成为音乐歌曲体裁里一多绽放的花朵。
  二、萧友梅先生生平简介
  萧友梅(1884—1940),早年随家居澳门时期,受当地葡萄牙牧师的影响,而对音乐产生兴趣,1901年自费赴日本留学,1909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1912年离职公费留学德国,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哲学系,同时在莱恩锡音乐学院兼学音乐理论及钢琴。他在留学期间其导师在德国音乐理论家里曼和谢林教授,这两位学者在当时都颇有学术成就与地位,萧友梅在他们的指导下,与1918年完成其博士论文《中国古代乐器考》并获得博士学位。同时由于战争原因她无法回国,所以同时选修了指挥、作曲、教育学、音乐学等科目,这也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素材灵感支持。 作为一个留学回来的音乐艺术家,萧友梅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创作大部分欧洲和当时回国后的学堂乐歌的影响,在今天我们听来可能少了些许的流行气息,显得有些呆板生硬,但是他毕竟真正改变了中国的近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填词手法,完全是诗歌形式的填词,采用西方的钢琴伴唱,曲式曲调也是采用西方的音乐大小调体系。
  萧友梅先生先后任师范小学主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修科、参加北京大学的音乐研讨会并且发行了一本《音乐杂志》并受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和音乐系的讲师,北京国立音乐学院成立后萧友梅先生又任职于系主任,1927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高等音乐学府人教务主任,次年转为院长。在当时萧友梅先生的课尤其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从事教育工作,萧友梅先生发表了多篇关于音乐知识的文章以及对当时音乐会的看法, 对当时中国的音乐教育状况的看法,并得到了当时知名音乐人的响应。
  三、艺术歌曲的起源及创作背景
  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是在19世纪欧洲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下产生的,由于知识分子所处的社会地位、思想情绪以及对待革命的不同态度,浪漫主义也出现了两大类型。一类以厌世哲学为基础,而另一类则以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为基础,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抨击了封建制度,揭露了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艺术歌曲的创作在当时的中国广为流行,由于艺术歌曲的填词大多是诗歌填充而成的,所以帶有抒发情感的功用。而当时中国正处于受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危害,在国家大好河山受到侵占的时刻,大量爱国志士运用自己所学创作一篇篇令人振奋的救亡图存的歌曲,成为当时鼓舞振奋人心的重要精神支柱。萧友梅的《问》,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冼星海《满江红》等人为主,萧友梅在歌曲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正义感和爱国热情,富有强烈的民族感和正义感,深刻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恨,同时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祖国未来美好的愿望,对祖国命运的关心。赵元任同样运用自己的所学,抒发着对祖国的那份热爱,将自己的音乐才能贡献在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上,促进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冼星海主要对抗战时期的艺术歌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作的歌曲鼓舞了抗战时期的人民,为争取解放而进行斗争,同时也唱出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并且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抗日的战争中,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的支持。
  四、萧友梅的创作特点——以问为例
  《问》是萧友梅先生的艺术歌曲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被人们公认并且熟知的艺术创作,在艺术歌曲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来源于军阀混战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无能,进而造成了人心的彷徨和不安,歌曲也简单的旋律抒发着萧友梅先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的无能的愤懑不平,还有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表达出了当时自己面对如此情景却无能为力的彷徨。歌曲以问的形式增强了语气感,从而使听者更加能产生共鸣,而歌曲以舒缓的旋律,缓慢的节奏,含蓄的律动表达了祖国内忧外患的情况,同时最后也鼓励人们要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兴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不可以再做缩头乌龟,不可以做亡国奴,要为国家的兴旺勇敢地站出来挑战侵害人民利益的一切反动势力。
  民国时期的艺术歌曲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音乐的一座丰碑,丰富了我国音乐的种类,成为我国音乐事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朽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汪毓和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家评传》上册近代部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2]叶隽.《作为留德学人的萧友梅》《留学生》2003年第二期.
  [3]戴琦.《萧友梅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历史贡献》《兰台世界》2013年12月上旬.
  [4]百度百科.
  [5]萧友梅.《问》歌曲原稿及分析.
  [6]俞人豪.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7]萧友梅.《说音乐会》《音乐杂志》.
  [8]黄旭东,汪朴.《萧友梅编年记事稿》[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戏曲的社会化、大众化以及发展传承的现状分析,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和毕业生实际水平的矛盾以及高校课堂的资源分析,以高校声乐课为例,对其成为传统戏曲传承的有效途径做出了研究。  【关键词】戏曲大众化;课堂缺失;供需矛盾;途径研究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民族民间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其中大量的关注对象就是有着丰富文化底蕴,最能体现中国艺
期刊
摘要:现代高层逐渐占领了中国的住宅市场,而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居住品质与建筑形象的思考,促使现代高层住宅出现生态化趋势,其中阳台花园孕育出多种设计模式。本文从几个不同设计理念的现代高层实际案例出发,对其阳台花园带来的建筑造型、居住品质等进行分析,思考现代高层住宅阳台花园设计的新模式。  关键词:中国建筑,、现代高层 阳台花园 、垂直绿化  中国的城市建筑设计不断更新,高品质的现代高层住宅也从暂
期刊
【摘要】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人生素养的行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新課程改革试图改变原来的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力图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样化,淡化学科意识,降低知识难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但在当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去知识化倾向,这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不利,故作如下思考。  【关键词】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去知识化
期刊
【摘要】许多音乐教师平时工作繁忙,课时较多,课外接受有用的培训和专业的充电相对又比较少,在学校里与主课老师比地位又比较低,在职务和职称的上升途径中又经常受阻,顧往往对课改的表现是漫不经心,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其实要提高课堂质量和丰富学生高尚的情操,音乐老师如果能用一种积极向上的、肯反思、肯学习的态度来直面自己的教育教学,同样也能教出精彩,得到学生的尊敬和
期刊
摘要:调查取证工作不仅关系着公证工作的开展效率,而且对于合法继承人的权益保护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在阐述继承权公证调查取证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就调查取证工作的方式方法展开分析,并分析继承公证中调查取证的难点和应对措施,期望能排除其他因素对调查取证及继承公证的影响,准确理清继承事实及法律关系,进而促进继承权公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继承权;公证;调查取证;难点应对  引言  继承权公正
期刊
【摘要】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中,提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第二届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的展开,得以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音乐教学有一些浅显的新认识和新感悟。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教学;教学能力;实践;主体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鉴赏”是对音乐的普遍欣赏,也是
期刊
【摘要】马可教授训练合唱队的第一个特点,是把训练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会用不同的曲目要求学生表达不同的情感,并通过具体的声音形态和音色、音量来体现不同的情感色彩。这些课堂训练为合唱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个特点是规范而严格.他绝不随意的训练,而有规定的程序和严格的标准。马可教授规范而严格的训练,合唱队员的素质明显提高,音准、节奏、情感的表现能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合唱团;音乐;品牌  一、
期刊
【摘要】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音乐作为作曲家王立平老师的呕心沥血之作至今仍然被视为经典,获得广泛好评,作为演唱者的陈力、吴碧霞的《红楼梦》插曲演唱都曾经获得王立平的高度评价,二者的演唱有哪些不同点?吴碧霞演唱的《红楼梦》插曲为何能在陈力的原唱已经相當成功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笔者带着上述疑问,重点从情感表达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两者演唱形式、技法、特色的异同以及给我们启示。  【关键词】电视剧《
期刊
【摘要】不同的舞蹈形态受到地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手语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是手语文化和舞蹈文化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聋人文化。本研究,试以一等奖手语舞蹈作品《拼搏》为例,分析手语舞蹈中不可或缺的聋人形象、聋人语言、手语语法以及文化渗透。  【关键词】手语舞蹈;聋人文化;拼搏  近几年,手语舞蹈作品在专业舞蹈大赛中出现,屡获大奖。手语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是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保障现场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建筑标准要求,同时可以确保现场工程施工安全。由于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工程施工流程较多,工程建设材料较多,如果过于忽视建筑工程管理,就很容易在现场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而且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相对较多,无法明确工程质量问题责任。基于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可以全面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  前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