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gncsy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回顾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能够提炼出我国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当年社会主义改造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关系
  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确实,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区别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图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二者的表面特征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当时不可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为20年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跨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正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正如毛泽东说的:"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言论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实践,怎么能够"早知今日"呢?并且,社会主义改革决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它不过是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再探索。当然,我们更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机械通气作为全身麻醉患者的呼吸支持手段,可保证患者全麻后气体的交换和氧合的维持,但在维持通气的同时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中图分类号】G630  学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小的安全事故只是对学校正常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大的事故则对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对于社会稳定有了一定的动摇。因此,在思想上要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的布置和预防,在行动上要落实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且需要严格而有效的执行力。  一、端正安全思想,健全安全机制  安全工作无论多少都不算多,无论多么严格都不算过分。学校应当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对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成功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外来文化,与它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变成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在结合过程中,要注意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结合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探索出符合建筑学自身特色的一体化与多元化的室内设计教学新模式,是一名室内设计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室内设计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所谓一体化,涵盖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课程的一体化,即整合室内设计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将这两门课程的理论环节、设计实践进行有机
期刊
虚拟光探针是基于近场光学隐失场干涉原理产生的一种非实体探针,可以应用于近场光学超高密度存储、纳米光刻、近场光学成像、光谱探测、纳米样品的近场光学操作等领域。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