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565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小孩儿据说自生下来就没说过话,日久天长,父母以为他天生是哑巴,也就认了命——如果是个迷信的人,就会反省自己或自己的祖先干过什么缺德的事,不过在一个崇尚科学的新世界里,人们早已从因果报应的诅咒里解脱出来了。接着说这个小孩儿,有一天吃饭,他突然说:“汤太咸了!”
  父母当然既喜且惊,自然还有点疑惑,于是问他:“为什么这么久才说第一句话?”孩子说:“在此之前,一切正常。”也就是说,以前并不需要用到语言。
  这不能只当笑话来看。
  我们若只能说正确的话,那么就不需要我们说话。“汤太咸了”也是一句相对正确的话,口味咸淡各人不同,也许妈妈尝了觉得一点不咸。所以汤尝起来咸了一点,也属于正常现象。按这个酷小孩儿的逻辑,这句话也不必说。
  我当然不会跟笑话较劲,即使没有幽默感,别人笑的时候我也会假装听懂了笑话。
  这个笑话揭示的是言论自由的前提:那就是不必要求你一定说正确的话。美国甚至有宪法专家说,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允许胡说八道。只让人说正确的话,那世界上就一句话也没有,或者只有疯子。
  哥白尼、伽利略否认地心说,达尔文宣扬进化论,开始都是惊世骇俗的“胡说八道”,有人还因此被烤熟了。所以,胡说八道似乎一直不属于有价值的东西,用刑罚伺候更是说明挑战大众共识的后果相当严重。把自己说死也因此成为人类社会里经常出现的事情。
  哥白尼、伽利略与达尔文几位终得昭雪的胡说八道者却让人有了这样的假设:胡说八道可以,除非你以后能证明自己正确。这个难度很大,大家天天胡说八道,像前面这样的人物能出几个?绝大多数人是正宗地、地道地胡说八道,永远不可能变得正确。抛开人道的观点,把他们烤了,也争议不大。据我观察,我所处社会的认知水准正处于这个阶段,如果你是个批评家的话,一定得是个圣人,说错一句话都不行,更不用说纯粹地胡说八道了。
  我希望社会能前进一步,给纯粹的胡说八道以正面意义,批评也罢,发现也罢,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起点都在捕风捉影。用迪尔凯姆的话来说,社会学的研究,能且只能从感觉开始,慢慢校正。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疯子从疯人院逃了出来,他想:只要我坚持说正确的话,别人就不知道我是疯子。在现代地理学背景下,“地球是圆的”这个判断绝对正确,于是他见到每一个人都说:“地球是圆的!”而这个举动恰恰证明了他的疯癫。
  我每天碰到许多人,他们都跟我说:“地球是圆的!”于是我每天祈祷许多次:让人们胡说八道吧,不然他们都像疯子一样只会说正确的废话。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说起来,我已经是一个14年的老球迷。在那之前,爸妈为了1998年世界杯,特地把家里的电视换成了更大的型号。想必是受到他们许多的影响,从小就被那一片绿茵场吸引,成了一个确确实实的铁杆德国球迷。  然而到了英国读书,我才真的开始了解英国足球。发现它每年冠军各不相同,比我钟爱的德甲(其实也就只有拜仁)多了更多不确定性,也有更多观赏性。那时,我就在名不见经传的莱斯特城读书,狐狸队还只徘徊在乙级联赛,莱斯特
摘 要:老师有三种,我积极做有思想、会思索、能思考的教育行家。课堂有三种,我在践行为学生教、为发展谋、为思想教、为不教而教的智慧课堂。做这样的师者,上这样的课,始终坚持着一件事——“煮课”:“煮”教材成课件,“煮”学生变主动,“煮”家长促两头。煮透教材、煮透学生、煮透徒弟、煮透家长,你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课堂,自信的课堂,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课堂。  关键词:教育行家;智慧课堂;煮课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