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物馆展览管理实践

来源 :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feng11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物馆展览管理方面的实践,包括博物馆教育及展区管理,总结疫情期间应用新技术、新平台开拓博物馆教育新模式,拓展博物馆资源传播的受众地域和参与年龄段,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等举措。同时,在展区管理措施中,将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与展区实际情况结合,营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参观环境,倡导文明观展,维护博物馆的价值。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上海自然博物馆 展览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9-0056-04
  2020年1月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国内博物馆正常开放服务,各地各类博物馆纷纷闭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上海自然博物馆于2020年1月24日正式发布闭馆公告,自1月25日起临时闭馆,所有在场馆内开展的教育活动也同时取消或暂停。2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的指导意见》[1],3月3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发布《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物馆恢复开放工作指南》[2]。在临时闭馆54天后,上海科技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3月13日起恢复对外开放,但对易形成人员密集的场馆现场教育活动仍然暂停。本文简要探讨上海自然博物馆在临时闭馆期间和恢复开放后的博物馆教育、展区管理实践。
  一、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今年年初以来,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场馆现场教育活动虽然全部暂停,但另一种教育传播形式——“云教育”却快速应用,并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上海自然博物馆在2月下旬与中国联通公司合作,在行业内率先开启了5G展览直播、库房藏品直播,在腾讯课堂为学校“云送课”,在官方公众号上连续推出“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有奖竞答”等一系列线上活动和知识推送,做到闭馆不闭展,停课不停学。
  (一)“云逛”博物馆
  “云逛”博物馆直播有展区主题讲解5G直播,这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讲解员在展区现场以第一人称视角,利用5G技术手机直播解说展品,通过实景拍摄、即时互动、多方联播,带领线上观众“发现自然之美,领悟自然真谛”。每场30分钟的直播讲解都有超40万的线上观众,每周2~3场,讲解員带领线上观众共逛了11个展览区域,涵盖了上海自然博物馆最精华的部分。
  “云逛”博物馆展区主题直播暂告段落后,又开启了库房藏品5G网络直播。这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科研人员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选取典型的藏品,在从不对公众开放的库房里,由讲解员协助研究人员,通过云直播揭开藏品背后的故事和蕴含其中的科学道理,带领线上观众“走进馆藏,揭示自然奥秘”。从4月中旬到6月中旬,共直播9场,有超373万名观众观看。
  目前,“云逛”博物馆系列还在持续,教育人员进一步开发展览资源,每周推出“云课程”“云讲座”“云观展”,既有直播专家访谈,又有展品深度解读,还可以透过直播镜头观看养在自然博物馆里的动物们如何取食等。
  (二)空中课堂
  3月13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虽然恢复开放,但馆内集中开展教育活动的探索中心课程仍因疫情防控要求暂未恢复开课。尽管如此,探索中心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并未停止,而是首次以“空中课堂”的形式为有需要的学校送课。根据预约,学校需要的课程是分组探究课,现在却要改成网课,为此科学老师对原来的授课方式做了调整。与此同时,为了让“空中课堂”不生硬,科学老师还适当使用网络术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直播活动中,老师有讲解、有演示、有标本、有视频,合理设置提问,积极与学生互动。课程结束时,师生们纷纷在讨论区点赞送花,还萌生了疫情过后一定要去馆里亲自体验教育活动的想法。
  深受家长和小朋友们喜爱的上海自然博物馆绿螺训练营也不断档,8月暑期训练营利用“小鹅通”小程序采取“云游版”,不限年龄,只要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参与。策划人员将科学老师在展区的讲解、教室里的探究课程、在展区的现场活动、动手操作和一些活体小动物,按昆虫主题和鸟类主题的形式组合成课程,通过实时直播,并与参与者互动讨论。科学老师在空中课堂和大家一起经历一次特别的训练营活动,结营后参与者还可以按自己的要求自动生成证书,留下特殊的记忆。
  (三)线上活动
  从2月3日起,上海自然博物馆官网和公众号接连推出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知识竞答活动,共吸引全国327家协办单位支持。本次科普战“疫”有奖竞答题目超过500道,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类传染病及其防治科学史、生物多样性保护、疫情心理健康等相关科学知识和政策法规的科学益智竞答题。另外,原来在博物馆现场不定期举办的绿螺讲堂活动也移到线上开展。绿螺讲堂自开办以来,一直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粉丝和自然科学爱好者关注的教育活动。在博物馆恢复开放以后,上海自然博物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不定期邀请专家来馆,通过直播开讲。
  往年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教育项目“我的自然百宝箱”,是以在馆内临展的方式展示参与者的科学探究成果,今年以“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为核心开展,将把公众记录及科学家们的相关成果收录到“上海野生动物——城市自然寻踪”临时展览素材中,作为2020年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的一部分。
  二、疫情下的展区管理
  根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物馆恢复开放工作指南》[2]以及《上海科技馆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的意见》的精神要求,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结合展区现场运行工作特点及场馆实际,特别制订了《上海科技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恢复开放工作方案》,方案总体由“开放准备”、“开放服务与防疫措施”以及“应急措施”三部分组成,并于3月13日起恢复对外开放。
  (一)设备及防护准备   在设备设施方面,开馆前一周,在运行保障部门配合下对展区的所有展品、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展区所有展品进行开关机和运行调试。对于有问题的展品、展项及时报修,确保所有展品都能正常运行。对展区的运行物资及消毒物资进行整理、核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采购,确保展区正常、安全开放。同时,物业人员提前2天对员工办公室、休息室进行消毒、通风。
  在防护方面,馆方为员工提供一次性医用口罩,工作时间全员必须佩戴口罩。直接面对游客的工作人员,除口罩外还需戴一次性手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另外,将部分未开放区域作为一线员工临时办公点,确保员工办公区域的空间符合防疫要求。
  (二)开放前的培训
  结合展区工作需要,编写《疫情期间展区现场工作应知、应会若干要点》,通过班会、组会和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培训,员工通过考核方可上岗,确保员工做到应知、应会,具有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展区消毒
  展区管理人员除了以往的现场巡查、维序导览以外,在疫情期间增加了消毒工作,员工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对展区里的所有电子触摸屏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每日4次;低位的图文版、展区机房门把手等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擦拭消毒1次;未开放的展区剧场及科学教室等相对封闭的空间,采用喷雾消毒,每天上下午各1次。如有需要,可增加消毒频次,员工自身也要保持手部卫生,每天上岗的员工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四)运行模式的调整
  因开展教育活动容易引起人员聚集,因此暂停了场馆内所有教育活动(包括课程)。在运行模式上,对部分工作内容和教育实施人员的岗位进行了临时调整。除了承担每周直播一场教育活动的人员以外,其他人员经过培训后全部安排到展区现场,主要负责所分配区域的巡视管理及展品展项日常消毒工作,并做好消毒工作记录。根据当日实际上岗人数,对员工的具体岗位安排进行动态调整。
  (五)志愿者管理
  在《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后[3],上海自然博物馆场馆接待观众量自7月19日起,由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整到50%,同时自7月21日起恢复团体接待和影院开放,因此每日的观众量明显增加。在此情况下,博物馆恢复了志愿者加入展区现场管理的工作,馆方为志愿者在上岗期间提供一次性医用口罩,要求志愿者在工作时间必须佩戴口罩,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展区管理人员每天对志愿者培训《疫情期间展区现场工作应知应会若干要点》,确保防控安全。
  三、结 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给博物馆的展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这几个月的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也加速了博物馆对新技术、新教育模式的应用和探索,实现化危为机。虽然博物馆的现场参观量因人数限制而减少,但线上参与人数和热度却超出以往。上海自然博物馆2019年参观总量超254万人次,今年上海自然博物馆“云逛”系列,根据合作方提供的数据,第一季5G展区主题讲解直播的热度值超470万,6月结束的第二季库房藏品5G网络直播浏览量超373萬,因此从受众面来看,疫情不但没有减弱博物馆的传播影响力,反而增强了。同时,“云逛博物馆”直播、“云课堂”送课、直播开讲堂、线上科普资源推送、利用小程序开展“云游版”的训练营等一系列线上平台和模式,不但拓展了受众地域,增加了参与量,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当然,由于疫情影响,观众亲身参与的体验类活动、与科学老师近距离交流互动的教育活动停办,从而使儿童失去了直接获取知识的乐趣。服务儿童观众已经被视为博物馆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博物馆体验对儿童具有重要价值[4]。但是缺乏体验的传统参观导览活动,不利于学生基于实物展品的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5]。因此,线上活动再丰富,也不能取代线下的实际体验,应该线上线下结合,互为补充。同时,还应根据疫情形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主动作为,克服畏难、保守思想,积极为公众创造进馆参与的条件,不断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另外,由于防控要求,上海自然博物馆现场参观量比往年同期少,但根据参观者的反馈,在场馆里的参观体验感更好,弥补了部分不能参与现场教育活动的遗憾。在防控常态化下,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部卫生、做好个人防护这些好习惯希望游客今后参观博物馆时继续保持。同时,因为博物馆是文化场所,文明观展也是访客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的指导意见[Z/OL].(2020-02-27).http://www.ncha.gov.cn/art/2020-02-27/art_2318_43664.html.
  [2]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物馆恢复开放工作指南[Z/OL].(2020-03-03).http://whlyj.sh.gov.cn/gkfw/20200414/68a2a464240d416aa1d24a02eb73dbbb.html.
  [3]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Z/OL].(2020-07-14).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2007/t20200714_873506.html?keywords=.
  [4]江雪,刘丽,李晓丹.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设计初探——以大连自然博物馆“古兽传奇”特展教育活动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5(4):291-296.
  [5]李秀菊.学生集体参观科技类博物馆的学习效果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3):71-77.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论述了科技期刊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结合《福建建材》杂志出版现状,提出了提高编辑人员信息素养、引进稿件在线处理系统、建立合适的稿件处理流程、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等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科技期刊 编辑出版 稿件管理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20060-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科技期刊的编辑
期刊
[摘 要]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两个全覆盖”工作部署,在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指导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于2016年12月成立了理事会层面功能型党委。学会在功能型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开展各项工作,强化学会党组织政治核心、思想引领、组织保障的作用,积极承办中国科协各类党建项目,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新模式,以党建促进学会发展,以业务助力学会党建,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党建与业务
期刊
[摘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突然,影响巨大,需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作为社会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社团,理应成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力量。科技社团在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时,必须立足资源与优势,坚守科技社团的基本定位,紧紧围绕自身职责,通过团结引领、智库咨询、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工作的开展,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农科学会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履职尽责,在应对新冠
期刊
[摘 要]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揭示了人才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中国科协于2015年设立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简称“青托工程”),主要以32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支持对象。青托工程的设立完善了国家人才梯队建设的资助链,增强了全国学会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了全国学会的组织建设。该文就近五年来中国林学会实施青托工程的概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期刊
[摘要]如何发挥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建设。该文运用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以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为例,研究了应急管理学会在城市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应急管理学会应明确定位,坚持咨政研究、决策咨询、宣传培训、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科技转化和智库建设的服务方向。要加强学术交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要加强与国际
期刊
[摘要]高校是科学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既是高校的社会责任,也是高校科协的任务。为了加强促进高校科普工作,该文梳理了高校科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做好科普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以吉林大学为例,探索了在吉林大学科协组织的引领下,通过开拓思路、汇聚科普资源、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传播方式、推进建立科普奖励激励机制等有效措施,推动科普工作快速发展的
期刊
[摘要]科学学会是19世纪科学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莫斯科自然试验者学会诞生于亚历山大一世国民教育改革时期,是由莫斯科大学教授费舍尔建立的非官方性科学团体。学会参照西方科学学会建制和组织模式运行,以推动俄国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的,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创办期刊、安排考察等方式运作。作为由学者自发建立的学术平台,学会不仅是西方与俄国科学互动的窗口,也是俄国国内自然科学爱好者自由交流的阵地。学会为俄国民族
期刊
[摘 要]从社团的使命定义出发,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叙述了社团的使命担当对社团工作绩效和发展的影响。一家社团只要有一个清晰、恰当的使命,对未来有一个宽广的愿景,又有一支甘愿为之奉献的团队,那前程一定会非常美好。最后提出了促进社团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使命 社会组织 能动性 中心要务  [中图分类号]G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4-004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红十字会的“实然”表现,发现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作为社会组织的红十字会理应承担“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的法定职责,但由于机构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存在,红十字会一度陷入信任危机。以湖北红十字会为例,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提升存在应然与实然、实际作用和社会期望之间的“双重差距”。促进职能转变、优化组织结构、推动流程再造,是提升社会组织自身治理能力的关键。同时,社会组织
期刊
[摘要]国际宇航联合会是国际宇航界具有悠久历史和最具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在世界航天科技工作者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该文通过分析其会员服务方式,希望能够对我国科技社团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国际宇航联合会会员服务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3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60031-04  一、国内科技社团服务会员方式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