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在幽深而广阔的导入海洋里去寻找搜集有效且较佳的导入形式。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不断地在教学中去探索,去实践,觉得利用“激情演说”、“画面音乐”、“游戏表演”、“创设问题”、“故事诱导”、“兴趣话题”等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确有牵之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关键词】导入 情境 先声夺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9-01
俗话说“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它如同戏曲的开场白,歌曲的前奏曲,舞蹈的揭幕词。一个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引领学生直奔课文中心;可以引发学生求异思辩;可以营造师生和谐氛围;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因此,我们要在幽深而广阔的导入海洋里去寻找搜集有效且较佳的导入形式。现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点滴体会。
一、激情演说法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导入新课时,采用语言描绘可以创设优美意境,可以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思维。如讲《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很崇敬、爱戴他,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国防外交、教科卫生、工农商学各个行业都给予及时指导。他无子女无遗产,可是,他逝世的时候,在北京长安街来送他灵车的人却挤满了男女老少,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联合国也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这样的激情演说式的导语,很快让学生沉浸在对总理的深情怀念之中,进入学习时就能更好地体味文中的感情和韵味。
二、画面音乐法
直观教学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我在教《观潮》一课时,针对我们本地孩子很少看见江海的特点,利用多媒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直接去感受钱塘江的美, 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很快进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游戏表演法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在从过去那种封闭死板走向开放充满活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把课文放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用游戏、表演的方式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我在教《理想的风筝》一课时:上课了,我让同学们拿着自己做的风筝到操场上放飞,他们好高兴啊,风筝也飞得好高啊。然后我问他们:“当你们的风筝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这样,学生欢快地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
四、问题直入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围绕着“问题”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維,启动内驱力,以达到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语文也一样,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教学活动的开始。总之,作为教师要坚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定会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现自主发展。
五、故事诱导法
其实,每个人都是伴随着故事成长的,故事是同学们认知世界的一扇门窗,他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是开启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一上课,老师根据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调控自己的情绪,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跳”出僵化的模式和狭小的天地,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语言,完善个性与人格。如我在教《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有一次,周总理在做外交部长的时候,一个外国记者这样问周总理“你们国家为什么要搞计划生育,是不是担心孩子生多了养不起呀?”你猜,周总理是怎样回答的呢?他很幽默风趣地说:“我们国家不管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建设、教育都是有计划地发展的,当然,生育也是有计划地进行的。”这样的回答不但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更是维护了我们祖国的尊严,他就是这样热爱着我们的新中国,在工作上更是如此,那他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周总理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使学生对周总理伟大人格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
六、兴趣话题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我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根据学生喜爱蓝猫这一富有童趣色彩的卡通形象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蓝猫吗?今天,老师把它请到我们中间来了,现在我们掌声请出它。”接着,多媒体出示蓝猫的画片和声音“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带大家要去的地方是北大荒可爱的草塘”,然后跟着蓝猫坐着旅游小火车去北大荒可爱的草塘。如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先声夺人的情境确有牵之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当然课堂导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没有固定几条通行的法则或规律。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会不断地去探索,去努力。
作者简介:
林乐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导主任职务。2005年参加英德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这几年所撰写的经验论文多次获英德市、清远市一、二、三等奖。
【关键词】导入 情境 先声夺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9-01
俗话说“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它如同戏曲的开场白,歌曲的前奏曲,舞蹈的揭幕词。一个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引领学生直奔课文中心;可以引发学生求异思辩;可以营造师生和谐氛围;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因此,我们要在幽深而广阔的导入海洋里去寻找搜集有效且较佳的导入形式。现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点滴体会。
一、激情演说法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导入新课时,采用语言描绘可以创设优美意境,可以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思维。如讲《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很崇敬、爱戴他,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国防外交、教科卫生、工农商学各个行业都给予及时指导。他无子女无遗产,可是,他逝世的时候,在北京长安街来送他灵车的人却挤满了男女老少,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联合国也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这样的激情演说式的导语,很快让学生沉浸在对总理的深情怀念之中,进入学习时就能更好地体味文中的感情和韵味。
二、画面音乐法
直观教学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我在教《观潮》一课时,针对我们本地孩子很少看见江海的特点,利用多媒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直接去感受钱塘江的美, 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很快进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游戏表演法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在从过去那种封闭死板走向开放充满活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把课文放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用游戏、表演的方式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我在教《理想的风筝》一课时:上课了,我让同学们拿着自己做的风筝到操场上放飞,他们好高兴啊,风筝也飞得好高啊。然后我问他们:“当你们的风筝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这样,学生欢快地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
四、问题直入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围绕着“问题”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維,启动内驱力,以达到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语文也一样,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教学活动的开始。总之,作为教师要坚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定会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现自主发展。
五、故事诱导法
其实,每个人都是伴随着故事成长的,故事是同学们认知世界的一扇门窗,他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是开启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一上课,老师根据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调控自己的情绪,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跳”出僵化的模式和狭小的天地,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语言,完善个性与人格。如我在教《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有一次,周总理在做外交部长的时候,一个外国记者这样问周总理“你们国家为什么要搞计划生育,是不是担心孩子生多了养不起呀?”你猜,周总理是怎样回答的呢?他很幽默风趣地说:“我们国家不管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建设、教育都是有计划地发展的,当然,生育也是有计划地进行的。”这样的回答不但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更是维护了我们祖国的尊严,他就是这样热爱着我们的新中国,在工作上更是如此,那他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周总理是怎样工作的,这样使学生对周总理伟大人格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
六、兴趣话题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我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根据学生喜爱蓝猫这一富有童趣色彩的卡通形象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蓝猫吗?今天,老师把它请到我们中间来了,现在我们掌声请出它。”接着,多媒体出示蓝猫的画片和声音“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带大家要去的地方是北大荒可爱的草塘”,然后跟着蓝猫坐着旅游小火车去北大荒可爱的草塘。如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先声夺人的情境确有牵之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当然课堂导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没有固定几条通行的法则或规律。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会不断地去探索,去努力。
作者简介:
林乐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导主任职务。2005年参加英德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这几年所撰写的经验论文多次获英德市、清远市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