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登绝顶我为峰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之所以成为王石的“粉丝”,绝不是他有“万科集团董事长”的光环,而完全是因为他是一个“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登山家,又写下许多富有哲理的“美文”。
  2003年5月22日14点25分,王石成功地攀上世界第一高峰——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年52岁;王石用行动来纪念人类登珠峰50周年,寓有别样的意义。之后,2005年12月28日,王石完成了“7+2”探险计划,即成功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到达南极点和北极点。
  我在囊中羞涩时也有买盗版书的嗜好,只要不影响浏览书的大意就行;错几个字算什么,按某教授的说法就是不必“咬文嚼字”,更何况央视字幕的错字率也在不断创新高。去年《农机质量与监督》梅成建主编,送我一本精美绝伦的《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画册,让我大开眼界,正是在这本画册里,我认识了登山家的王石。
  画面之一:从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看南迦巴瓦主峰,人们称之为“云中的天堂”。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榜首。画外音:“她的与众不同在于总是藏在云中难以看见,只有心诚的人才能一睹风采。”——写评语的人就是王石,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画面之二:人们爱把梅里雪山缅茨姆峰喻为“雪神的仪仗队”。画外音:“常年云雾缭绕,我专程还是路过(不下10次),难睹其尊容。一次例外,云雾似幕布拉开,只是持续没有5秒钟又合上了。这座披着面纱山峰的气候无常、雪崩冰裂恰是诱惑我们亲近的原因?”——写评语的人又是王石,这位男子汉倒也是性情中人。
  画面之三:峨眉山从盆地升向天庭,远望山顶上隐约可见几幢红墙碧瓦的庙宇。画外音:“儒、释、道三教并存共处,相依相存。”——王石突然带上了学院派的学究气。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石对山与水都情有独钟。他是“选美中国·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的评委之一。言为心声,他认为——“‘选美中国’特别展示了涤荡心魂的中华之美。我们应该恭敬她,爱惜她,与她融为一体,不要让人类文明的骄傲使其毁于一旦。”
  朋友知道我是暗慕王石的“粉丝”,最近仁兄稿酬颇丰,特意买了一部王石新著《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送我,又郑重声明不是盗版。我习惯地翻开版权页,是今年元月出版、7月第8次印刷的版本。正是这“第8次印刷”几个字勾住了我的眼球,尽管现在的出版商都故弄玄虚地隐去发行量,可我还是可以肯定这是部畅销书。装帧精美,封面上王石的特写照片,笑意盎然,更像一位学者,看不出来商家的狡黠。说实在的,我对中国的房地产业不太感兴趣,一是不懂,也看不懂,更不愿意装懂;二是近来看了几个房地产大腕的口吐狂言,忸怩作态,张扬与阴柔,不过是“一枚金币的两面”,产生了一种妒忌的厌恶感。眼不见,心不烦,惹不起躲着走就是了。人有爱屋及乌的情结,我因喜欢登山家的王石,自欺欺人地从未把他列进房地产大噩的行列,于是“夜不能寐”地把书看完了。不过,我对书中王石的发家成长经历,都是快速浏览法,“一笑而过”;而对登山家的王石每个登山细节——细节决定一切——都圈圈点点,划满了铅笔杠杠,还写上了自鸣得意、眉批似的心得。我终于大彻大悟,“高耸入云的万科大厦和不过1.76米的汉子竟然可以‘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香港也是世界的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在推荐的文章中,竟然用了《珠峰哲理的经济分析》这样的题目,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位张先生在王石登顶珠峰之后,送他一幅对联——“山不在高,到顶则名”。谈笑有鸿儒,见者无不捧腹,但王石默然,“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是把这幅字画挂在办公室的墙面上。张先生说,“他显然明白,创作这回事,山不在高,到顶不易,到了大有满足感。这是珠峰哲理的均衡点吧。”还是登顶者王石的感悟更让人过目不忘。他说——
  “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管理企业与登山不无关系,同样需要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而登山,更如人生一样,虽时常不能预知结果,但只要坚持,终会成功。登山是人生的浓缩,之前,因为成功而有机会登山,而我仍需要继续攀登一座峰,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座峰。”“我知道我的目标只是登顶珠峰,任何与登顶无关的,消耗体力的事都一概不去做。登顶过程中,我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在王石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历程结束时,他又有了新的感悟:“登山活动向来是项最讲团队协作的极限运动。一个人的攀登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往往是有限的,正是在队友的帮助下才得以实现似乎不可能的攀登,突破自我的极限。……正是登山,告诉我应该如何珍惜生命,如何负担起生命的责任,如何面对人生。而这历程,却开始于少年时代爬上的那座小山……”
  北大教授周其人说,“我认识的王石,看起来好像一块石,其实是一方玉。”这“似石如玉”的评价,也恰如其分。“玉不琢不成器”,王石在“成器”奋斗的攀登中,走的是正道,他对“寻租的诱惑”可以说是“坐怀不乱”,真男人也!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做透明而不是封闭,做规范而不是权谋,追求公平而不是暴利”,让“万科人”懂得并坚守“诚信守法”的道德底线,因之才能经年殊荣“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口碑。“面向新经济,关注普通人”。王石是最早的“触网”企业家,“BBS管理”让万科风光无限。秉承“人才是万科的资本”的理念,兴业在人,“职业经理”和不拘一格的“梦幻组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万科人”的积极性。我想这也正是王石得以忙里偷闲去“乐山乐水”的保障罢。
  王石的广告词也写得别致,“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诚然如是,人生就像登山。很多时候,遥看目标,似乎高不可攀,其实每向前一步,我们也就距离目标更近一步。每个人不管多么平凡,只要真诚付出努力,都能够达到比想象更高的高度。人生没有爬不过的山,重要的是行动,认准目标后,便脚踏实地向前,每一步,都是人生的新高度。
  写到这里原可以打住了,不经意间从《中国经营报》看到一则消息:“2006年8月6日,就在万科和南都在杭州正式对外宣布并购事宜的时候,万科的王石和南都的周庆治悄然开始攀登太白山,这让人想起万科十七英里那句著名的广告语‘我和世界保持距离’,他们并不急于解释,大概是相信时间可以证明他们的判断。”这又让人想起在万科并购南都交易完成之后,王石按惯例写给每个员工的信中说的话:“对于中国地产行业,这一刻也有着相当的意义,它揭示着一个合作时代新纪元的正式开端。各位同事,我们共同谱写和见证了中国地产发展史的这一页。”大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势!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就是登山家王石的性格。
其他文献
房价暴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边是高达1.2亿平方米的空置房巍然耸立,一边是“天下寒士”望房兴叹,这就是中国老百姓面临的现实。  房价暴涨祸国殃民。一是“金融风险陡然增大”。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隐蔽在银行地产业的不良贷款高达5200多亿元。二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专家把房价暴涨引发的恶果,概括为四大“挤出效应”——抑制居民正常消费,加剧社会分配不公,浪费社会有限资源,影响农村劳动力
期刊
2006年5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精英,而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要怀着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竞争。  但是,中国20年来什么价格上涨速度最快?大学学费用自然位列其中。20年前,大学学费只有200元,现在已经冲上5000元大关,涨幅高达25倍。这个惊人的数字,让人不由得发问:大学既然在培养普通劳动者,为何收费那么
期刊
我们首次海淀区域创新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和北京市科技大会精神,全面部署建设“创新型海淀”的各项工作,动员全区积极行动起来,认清形势,把握重点,明确责任,真抓实干,为推动我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实施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海淀而努力奋斗。    创新是海淀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
期刊
近距离接触柳建伟一直是个心愿。作为作家,他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编剧,在影视创作领域他同样取得了非凡的业绩。从《惊涛骇浪》到《突出重围》、《英雄时代》再到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石破天惊》,可谓部部精彩,影响不俗。在这次由《中关村》杂志社主持评选的“2005最佳风云榜”读者“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柳建伟的《英雄时代》也是榜上有名。借助这一契机,走访柳建伟的愿望终于得偿
期刊
手机号码的每次改变总让不少老的移动通信用户痛苦不已,想象一下,在3G时代,有这样一个法宝,它能让你改变自己的手机号码,从此让用户真正成为运营商的上帝,那有多好!是的,它就是号码携带。  在广州一家知名网络公司工作的张红最近用上了一款新的手机卡——联通的“世界风”双模卡,与以往不同,如今他可以用该卡自由地选择使用联通C网和G网中的各种服务,而并不需要承担额外的呼叫转移和双网月租费。他只要一个手机号就
期刊
影视歌曲是影视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听到经典的影视歌曲时,似乎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过去,重温旧时的心情,那悠扬动听的旋律如同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日夜流淌……  作曲家王黎光就是如此地将影视歌曲贯穿在他的创作之中。《发现》、《父亲,你是安静的》、《知道不知道》、《多云转晴天》、《清官谣》、《故事里的事》、《天上有没有北大荒》、《红花》等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歌曲是以人声为载体的音乐形式,
期刊
五月底的北京阵阵热浪袭人,搭公交、乘地铁,跋涉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这次采访的目的地——蝉舟瑜伽馆建国门旗舰店。一走进这个宽大通透、气势恢宏,充满了神秘异国文化气息的馆内,周身的热气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稍等片刻,秘书将我们领进了刘旸的办公室。言谈中刘旸没有普通商人的味道,她平和地说话或聆听,沉浸在她所建构的瑜伽世界当中。    与瑜伽结缘    上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刘旸只身来到了英国,她想
期刊
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在老百姓的心中是一座山,“仁者乐山”之山。日前李金华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又有振聋发聩的话语,让人情不自尽地想起连续几年的“审计风暴”。爰为之记,与读者共勉。  “财政转移游戏”——“中央转移支付(解决地区困难的款项)有一半以上没有纳入地方的财政预算,完全脱离了人大的监督,有的还脱离了政府的监督。”老百姓破天荒地从政府官员的声音中,了解到了“财政转移游戏”的“规则”
期刊
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海淀区文联、文化馆在大钟寺联合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会上展示了在全区范围内保存或开发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继承父辈彩灯制作技术的中国民间艺术家张双志先生制作的小宫灯、荷花灯、小方灯等彩灯作品;铜雕艺人石铁山先生制作的铜錾浮雕《清明上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将陶瓷、雕塑与漫画多种技艺融合在一起的孙大力先生的“八十八罗汉”。中国民间艺术家杨
期刊
当下一股文化回归的热潮风声鹊起,诸如文化立国,建文化大省,扬文化产业等口号不绝于耳。文化被赋予了许许多多若虚若见的东西。当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文化的脱节引发的问题凸现出来,人们自然产生了一种文化回归的意识,而回归到中国主体的文化体系中又见仁见智,因而,就这个问题笔者近日找到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听听他对回归传统文化主体的观点和自己的追求。    要有自己的文化    落座之后,他显然很快就寻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