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联合组)25例,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同时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奥美拉唑对照组25例,仅服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莫沙必利对照组25例,仅服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三组疗程均为6周。 结果:联合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较单独用药疗效显著。
  【关键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内镜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张力降低而使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入食管所致的炎性病变。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反流食管炎的患病率均为1.9%[ 1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烧杓痛,临床上单用胃肠动力药或抑酸剂有一定的疗效,但联合应用后疗效更加显著。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01月至2012年12月选择经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例75例进行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自愿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且3周内未服用制酸剂或胃动力药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5例,均有明显的烧心、反酸、胸骨后杓痛等症状,无手术史及其他器质性疾病。根据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内镜下食管粘膜病变表现分级标准[2],I级23例,II级25例,III级27例,用配对分组法随机分为联合组25例,奥美拉唑组25例,莫沙必利组25例。3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联合组: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同时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奥美拉唑对照组仅服奥美拉唑20mg,每晨口服;莫沙必利对照组仅服莫沙必利5m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行内镜复查观察食管炎变化情况。
  1.3 疗效指标观察
  1.3.1 主要症状变化的记录和评价 治疗6周后分别对病人的烧心、反酸、胸骨后杓痛等自觉症状积分和变化进行疗效评定。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经提示可意识到症状的存在,但轻微可以忍受;2分,自觉症状存在但不影响工作;3分,症状明显,不能忍受,影响工作或需休息。治疗以后症状积分降低超过80%为显效,积分降低超过50%为有效,积分降低等于或小于50%为无效。
  1.3.2 内镜评价标准 治疗6周后,内镜复查,观察食管炎症病变,完全消失为愈合,改善1级为显效,没有变化或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联合组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优于奥美拉唑组、莫沙必利组(均为p<0.001),见表2。


  2.2 治疗6周后内镜复查联合组食管炎症病变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莫沙必利组(均为p<0.001),见表3。


  2.3 不良反应:联合组服用莫沙必利后出现稀便1例(4.0%),腹痛1例(4.0%)。奥美拉唑组出现头昏2例(8.0%),其他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三组治疗前后均行血、尿、粪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物,它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3]。主要的病理基础是食管酸暴露时间延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及食管蠕动功能障碍,以致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酸清除,从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症。本组临床疗效观察从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入手,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它能降低胃粘膜壁细胞中的H+-K+-ATP酶的活性,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因子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阻止胃酸对食管粘膜的损伤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单纯抑酸治疗不能增强胃动力,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反流,而莫沙必利是一种新型的消化道动力药,能选择性与肌肉神经丛的5—HT4强效结合,促进生理性释放乙酰胆碱增强上消化道的动力与协调性,更有效地增强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促进食管收缩的幅度和推进收缩的强度,以及促进胃排空。本文临床观察表明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有效,但两者联用可以减轻胃酸对食管粘膜的损伤,减少反流的产生,起到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促进食管炎症的愈合,较单独用药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柯美云.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 2000,17(2):76-78.
  [2]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26.
  [3]于风海,李兆申,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底压力改变对下食管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5):30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比较2种不孕症诊治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3年间我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其中30例选择开腹手术+药物治疗。30例选择腹腔镜手术+药物治疗。结果: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作比较,从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切口长度、受孕率、转为慢性腹痛、手术时间、出血情况、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从诊治方法来看,腹腔镜组比开腹手术组要占优势得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
分析了目前陕西高职高专学报的发展现状以及各高职高专学报对院校教科研发展作用不大的成因,提出构建陕西高职高专学报团队的设想以及具体措施,指出应在稿件资源、编辑资源、
文洲作为世界上知名的网印设备生产商,秉承“文化治企,智识强企”的经营理念,一路走来.rn13年的雄关漫道,多彩的日月春秋,文洲不断的追求卓越,不停的超越典范.文洲公司成立于
【摘 要】宫内节育器是许多婚育妇女首选的避孕工具与长效避孕措施,而放置与取出宫内节育器是从事妇女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临床操作技能。本文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对56例带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落实知情选择,做好优质服务。  【关键词】绝经;节育器;取出;分析  宫内节育器是许多婚育妇女通过知情选择而首选的避孕工具与长效避孕措
简要介绍了军用飞机飞行品质 MIL- STD- 1 797A中有关俯仰轴频域准则的要求和原由。提出了对这些准则的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方法。并以某飞机为例 ,利用所提出的方法 ,对其飞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产妇盆腹腔粘连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196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术式及产妇盆腹腔粘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斯塔克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在2类轻度粘连和4类重度粘连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无粘连发生率多于斯塔克剖宫产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度粘连的发生率上,子宫下段剖
常熟市龙记烫金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技术研发、技术咨询、自主生产与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公司.龙记公司创始于2005年,由常熟市文联委员王龙先生白手起家,一步一
【摘 要】目的:考察克龄蒙治疗围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接诊的63例围绝经期患者,采取克龄蒙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或测定患者的激素变化、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3例患者治疗后的K评分、激素指标(FSH、E2)、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症状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P均6分;③ 患者无激素治疗病史;④ 本人事前获知并自愿加入本次研
【摘 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于我州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双阳性的乙肝孕母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免疫程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母亲在分娩前三个月,每月均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200IU,新生儿分别于0周和2周注射一次HBIG,每次2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