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脑脊液间隙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放射性核素脑脊液间隙显像(RNC)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9例SIH患者,均经腰椎穿刺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99Tcm-DTPA,行多时相脑脊液间隙显像,对99Tcm-DTPA异常分布处加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及MRI扫描。综合分析RNC的影像学特点。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RNC可通过显示脊髓或鼻部脑脊液漏点等直接征象诊断SIH;也可通过观察脑脊液循环过程异常,如:显像剂上升缓慢,难以抵达脑池、大脑凸面、上矢状窦等及膀胱、肾脏早期显像等间接征象诊断SIH. RNC检出脑脊液漏17例。直接脑脊液漏患者12例,其中颈、胸段9例,脑脊液鼻漏2例,大流量脑脊液漏(腰段)患者1例。RNC正常者2例。MRI[阳性率为58.8%(10/17)]与RNC[阳性率为88.2%(15/17)]对SIH低颅压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1,P>0.05);12例RNC检出漏口的相应部位MRI仅检出1例。

结论

RNC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征象协助SIH的病因诊断,在脑脊液漏口检出上明显优于MRI,并可反映脑脊液漏的流量,便于个体化治疗,在SIH的诊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膝板股韧带附着区外侧半月板后角(PHLM)撕裂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6月因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在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就诊的35例膝板股韧带附着区PHLM撕裂患者作为观察组,搜集同期30例ACL损伤但非PHLM撕裂患者作为对照A组,另选取同期例行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B组。3组受试者均行膝关节MRI检查,观察3组受试者的MRI表现。分别应用χ2
笔者报道了2例肺灌注显像一侧不显影的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肺动脉造影结果,考虑肺动脉炎。肺灌注显像是很好的肺动脉炎检测工具,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决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随访及疗效评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目的分析腹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征象,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盆腔SFT患者[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41~71(53.0±10.6)岁]的影像学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18例患者中,13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大小(最大径)、形态、密度或信号、动态增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对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10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2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3例、女性39例,中位年龄63岁。使用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及SUVmax的20%、30%、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血清预先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首次行131I治疗的113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81例,年龄15~68(44.85±12.01)岁。将患者分为无远处转移(M0)组和远处转移(M1)组。所有患者在未服或停服左旋甲状腺素4周后,行甲状腺功能与抗体水平等检测,行131
肠重复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以往辅助检查多采用消化道造影、超声、CT等。笔者通过一例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小肠重复畸形的病例并文献复习,旨在强调核素显像具有简单易行、灵敏度高的优点,可供临床作为诊断肠重复畸形的选择,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寻查有重大意义。
期刊
目的调查并分析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后周围50 km惠州辖区内环境γ辐射水平和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方法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为圆心,按半径范围分为0~20km、20~30 km、30~40 km、40~50 km(各区间不含下界)等4个环形调查区。收集2015~2017年各调查区内环境γ辐射的累积剂量和围生儿出生缺陷资料,分析不同年份、不同距离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顺位。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
目的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9~81(60.14±10.41)岁。所有患者均于两周内先后行18F-FDG PET/CT显像及99Tc
药代动力学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PET分子显像技术可以动态监测体内生理、生化等过程,可应用于血浆药代动力学、药物组织分布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可缩短新药研发周期。笔者对近年来PET分子显像技术用于药代动力学的各个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笔者报道了一例18F-FDG联合18F-胸腺嘧啶脱氧核苷(18F-FLT)诊断原发性高分化肝癌的显像病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方面分析该病特点,阐述了PET/C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同时指出18F-FDG在肝癌诊断中的不足,并通过文献回顾了18F-FLT、11C-乙酸盐在肝癌中的应用。不同显像剂的联合使用对肝脏占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