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巨噬细胞极化在ApoE-/-小鼠中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调节的巨噬细胞极化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颈动脉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20只6~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0)和TGF-β1干预组(n=10)。高脂喂养6周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行串联结扎构造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继续高脂喂养5周后,两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TGF-β1腹腔注射,每只均注射50 μg/kg,1次/d,连续注射2周。检测两组小鼠实验前后的体重;2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取右侧颈总动脉,对颈动脉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形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斑块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露醇受体(CD206)进行染色;用免疫双荧光染色法标记斑块中的MI和M2型巨噬细胞。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实验后生理盐水组小鼠体重为(29.720±1.946) g,TGF-β1干预组为(30.890±1.265) 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1,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TC含量为(27.420±6.704) mmol/L,TGF-β1干预组为(24.260±1.468)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6,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LDL含量为(2.560±0.227) mg/L,TGF-β1干预组为(2.660±0.367) m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2,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IL-10含量为(11.230±2.744) ng/L,TGF-β1干预组为(27.980±18.330) 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P<0.05);生理盐水组斑块面积占管腔面积百分比为(81.280±17.780)%,TGF-β1干预组为(50.160±26.1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8,P<0.05);生理盐水组M1型巨噬细胞数目为(46.390±15.010)个,TGF-β1干预组为(28.330±9.041)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0,P<0.05);生理盐水组M2型巨噬细胞数目为(11.060±1.913)个,TGF-β1干预组为(27.730±11.860)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2,P<0.05);生理盐水组TNF-α吸光度值为39.360±20.470,TGF-β1干预组为18.570±3.2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生理盐水组CD206吸光度值为5.060±2.621,TGF-β1干预组为10.900±4.5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6,P<0.05)。

结论

TGF-β1通过调节小鼠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对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布加氏综合征(BCS)介入术后华法林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CS患者(95例)及健康体检者(120例)为病例组和健康组,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VKORC1基因型;随访统计术后华法林出血事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VKORC1基因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肝脏保存方式为静态低温保存技术,理论上仅可保存肝脏12 h。随着静态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的活性会逐步下降。这限制了器官的运输和匹配。超低温(不结冰)保存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肝脏的有效保存时间长达3~4 d。这对保证肝脏的公平分配,降低肝脏的废弃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超低温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保存肝脏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目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水凝胶(PLGA-PEG-PLGA)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方法配制20%wt(wt)的PLGA-PEG-PLGA水凝胶溶液装载VEG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其体外的药物释放曲线。Wistar大鼠[雄性,上海斯莱克公司,5周龄,体重(200±20) g]左下肢股总、股浅动脉及隐动脉结扎并离断切除其动脉分
期刊
目的观察荷载白细胞介素(IL)-24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联合放射对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LNcap细胞(购自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分为4组进行干预,分别为,(1)磷酸盐缓液组(PBS);(2)放射治疗组(10 GY);(3)病毒组[ZD55-IL-24;10感染复数(MOI)];(4)联合组(ZD55-IL-24+RT;5 MOI+5G
目的检测胶质瘤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Dapk1)甲基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70例胶质瘤患者(GLA组)、40例颅脑良性疾病患者(CON组)、U251和BT325胶质瘤细胞(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
期刊
目的观察长链抗分化非编码RNA(lncRNA ANCR)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于武汉同济医院治疗的18例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ANCR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构建稳定上下调ANCR胆管癌细胞株TFK-1;利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验证ANCR对胆管癌侵袭迁移能力